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鲁迅的第一部白话小说,主角是精神病,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个医院看白癜风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鲁迅年4月创作的小说《狂人日记》是中国文学转型期的第一部现代白话体小说。

《狂人日记》描写了一位患有“迫害症”的狂人,将“狂人”定位为一个精神病患者,起初他发觉旁人看他的眼神都很怪,他甚至感到赵家的狗看他的眼神都不对。

狂人是这样说的:

“今夜晚上,很好的月光。我不见他,已是三十多年……然而须十分小心。不然,那赵家的狗,何以看我两眼呢?”

他决心“研究”一下这奇怪的眼光,结果是发现周围有很多吃人的人,他把发现的结果告诉了大哥,并规劝他们戒了这“吃人”的习惯。

结果大哥请来了医生,诊断的结果是他得了“迫害症”,被关进了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屋中。

小说中,狂人一共提及了七个“吃人”的现象:

狼子村佃户吃“恶人心肝”事件;

祖师李时珍“本草什么上”写着人肉可以煎吃;

历史上记载的“易子而食”;

徐锡林的被吃;

割股疗亲的说法;

人血馒头事件;

食肉寝皮行为等。

狂人口中的“吃人”,其实是说封建礼教迫害人,比如女性被“三从四德、贞节牌坊”所迫害,最后大都下场很惨,这就是封建礼教把人咬出了血,撕了人的肉,吃了人。

在中国历史上,人们常常把仁义道德包装成正义,触犯了封建制度的人自然被视为恶人,必予惩罚,被吃也被视为合理,被群众所普遍接受。

而狂人的出现,打破了这样的平衡,他代表了反抗旧礼教、反抗封建制度的觉醒者。

《狂人日记》中的大哥在家庭中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当家里人对狂人都采取忽视厌恶的态度时,大哥对狂人的态度是友善的,似乎是狂人的保护者。

然而在狂人眼中,“大哥”也和外面的人一样,是“吃人”中的一员,“吃人的是我哥哥!我是吃人的人的兄弟!我被自己人吃了,可仍然是吃人的人的兄弟”。

大哥的隐喻至此就被揭露了:“大哥”是封建家族的代表。

他虽然是“狂人”的亲人,会为狂人治病维护狂人,但是前提是在不涉及封建礼教制度的前提下,一旦“狂人”的行为触犯了传统的封建礼教,大哥会毫不犹豫地大义灭亲。

“狂人”作为一个精神病患者,大哥为他请了专业的医生何先生治病,而狂人从一开始就对医生产生了抵触心理,并将其归为“吃人”的主谋者,如他说医生“满眼凶光,从眼镜边暗暗看着我”、“其实我岂不知这老头子是刽子手扮的!”“赶紧吃吧!”等。

在传统认知里,医生是救死扶伤的代表者,是善的代表;而在鲁迅的《狂人日记》中,医生则成为了封建礼教制度的宣传者,以“何先生是吃人的刽子手、帮凶”等隐喻者,暗示在封建礼教制度下培养出了一堆封建礼教的维护者和宣传者,是“伪善”的象征。

鲁迅旨在通过狂人的疯言疯语,来揭开中国几千年来封建礼教“吃人”的面纱。全篇采用了大量的隐喻写作手法,将封建制度下的黑暗面一一揭露出来。

狂人代表了与传统封建礼教相反的异势力,他不仅揭露了封建礼教对人们精神的残害,而且想要警醒国人看清“仁义道德”的真面目,冲破传统思想的束缚,接受新思想。

狂人率先看透了社会的腐朽与黑暗,本来是警醒世人的“先驱”,但因与当时大多数国人所秉持的传统思想不同,而被视为“疯子”。

狂人知道自己无法规劝大家戒了“吃人”的习惯,但他想到了未来的孩子:“没有吃过人的孩子,或者还有?救救孩子……”

《狂人日记》是出狂人和作家鲁迅演的双簧戏,前台表演者是狂人,后台指挥者是鲁迅。鲁迅令狂人真感真想真说,疯气十足,其语义所含,锋芒所指,则全为“五四”时代的鲁迅精神。

《新青年》向鲁迅约稿,鲁迅说假如铁屋子,绝无窗户而万难破坏,屋里熟睡很多人,不久都会闷死,从昏睡入死灭,不会感到死的悲哀。

我推荐大家收藏这套《鲁迅经典全集》。借狂人之酒,浇作家心中块垒。双簧戏少不了滑稽荒诞幽默搞笑的艺术元素。然而“吃人”太沉重!谓之黑色幽默,也不为过。

现在有人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

因为鲁迅的书是为了唤醒大众,所以即便是从未思索过社会问题的人,读完以后也会感到振聋发聩一般的感受。

因此,越是常读、早读鲁迅作品的人,往往对社会的思索要更加深刻。民族脊梁是一个符号,一个象征,单靠任何一个人,都无法支撑起一整个民族。

因此,鲁迅才要将这些故事写下来,启迪更多的国人,让更多人有力量,这套书放在家里也有很高的收藏价值,我建议各个年龄段的人都要读一读!

点击下方商品卡: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