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权威的白癜风医院 https://yiyuan.99.com.cn/bjzkbdfyy/
旧报纸,记载着历史上的“今天”长什么样子。
在济南,60岁的李国荣有个“报纸库”。从年,李国荣开始收集旧报纸,卖“生日报”。18年来,李国荣收集了多万份旧报纸。行情好的时候,最多一天能卖多份“生日报”。
李国荣也成了新时代卖旧报纸的行家。
从卖鲜花转行卖旧报纸,手有余香
在济南高新区的一间写字楼里有个“报纸库”,里面满满当当全部都是旧报纸,就像一个小型博物馆。旧报纸溢出浓浓的墨香味、枯草味和岁月的滋味。
“报纸库”的老板叫李国荣,今年60岁。她跟旧报纸打交道,已经有18年的时间。
年,40多岁的李国荣从一家国企下岗,“稀里糊涂地走上了创业之路”。“女人四十再创业,我一时之间无处下手。”李国荣便在网上搜赚钱的项目,寻思做个小生意。
“那几年,网购逐渐开始普及。”李国荣瞅准商机,开网店,卖鲜花。但她逐渐发现鲜花不容易管理,网店生意也是不温不火。
一次偶然的机会,李国荣在网上搜资料,发现有人在卖“生日报”。啥叫“生日报”?李国荣很好奇,“原来就是你出生那天的原版老报纸。”泛黄的旧报纸价格还不便宜,一份十多块钱。
年,有顾客在她的网店购买鲜花时,不断询问,“还有其他的礼物吗?”李国荣突然想起“生日报”的事情,就按照顾客的生日挑选一份报纸,随手寄了过去。
意外的是,李国荣收到顾客打来的电话,顾客满是感动。从那以后,李国荣就开始收集旧报纸,卖花的同时,卖“生日报”。
李国荣不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她也逐渐了解到“生日报”由来。
年,在莫斯科举办的第次国际奥委会会议上,中国申奥成功,北京成为年奥运会主办城市。时任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申奥陈述人何振梁,收到一份来自国际奥委会的礼物,也就是他出生当天的英国泰晤士报原版报纸。
后来,很多商人从中发现商机。他们专门收集旧报纸作为“生日报”售卖。
“鲜花很容易枯萎,但报纸可以一直在这里存着。”李国荣发现,对于一个人来说,普普通通的一张报纸却记录着她出生这意义非凡的一天,所以总有人愿意为这张报纸买单。
年,李国荣决定不再卖花,只卖“生日报”。
最贵的一份旧报纸卖到两万多
在李国荣这里,她不怕旧报纸砸在手里。李国荣说:“时效不是价值,时间才是价值。旧报纸就像老酒一样,越是陈年越是珍贵。”
李国荣告诉记者,她收集的报纸中,印刷时间最早的是上世纪30年代,报纸既有原版也有影印版。种类上,除了全国发行的《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种大报,还有记录当地民生、人文的地方报纸。
行情好时,她一天能卖出份旧报纸。
买旧报纸的人来自于全国各地。李国荣发现,她的顾客群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年轻人买“生日报”当礼物。另一类,就是搞研究的学者。
李国荣的丈夫下岗后,也来给李国荣帮忙。“重大节日、特殊日子刊发的报纸,价格也相对来说比较高。”这些年,李庆振也摸索出了规律。
五六年前,一位70多岁的老学者,买下了店里所有关于党代会、政协会议报道的报纸。
最后,这位老学者还咨询,有没有年10月1日出版的报纸。李国荣说,恰好她手里有一份,还是早前花两万多元从藏家手里买的,她一直当宝贝收着。“要是放到现在,十万也找不到。”李国荣说。
得知老学者要做研究,李国荣差不多以原价卖给了他。李国荣卖旧报纸有她自己的坚持,她也想给“报纸库”留下一份独特的姿态。
后来,老学者出版书籍后,还给李国荣寄来一本。“上面就贴着旧报纸的照片,这些旧报纸就是历史资料。”李国荣骄傲地就像参与了书籍编纂工作。
李国荣的“生意经”
收旧报纸,卖旧报纸,李国荣有自己的一套“生意经”。
最初,李国荣通过网络找货源。有人回复信息,她就跟丈夫李庆振坐火车去当地收报纸。李庆振说:“为了收报纸,我们几乎全国各地都跑遍了。”
“最开始起步的时候很难,没有渠道,没有钱收,没有地方放。”每到一座新的城市,李国荣除了要谈合作之外,还会到当地的图书馆、资料室,看看当地畅销的报纸,也寻找新的货源。
有了第一次的沟通后,李国荣就能固定下收旧报纸的渠道。再往后,李国荣只需要向对方提供所需旧报纸的条目,对方邮寄过来即可。
后来,李国荣通过朋友们从图书馆、资料室、学校收集旧报纸。隔段时间,她就成箱成箱地往家里搬旧报纸。
很快,几十万份报纸就堆到了李国荣的家里。十多年来,李国荣的卧室、客厅里常常堆满了泛黄的旧报纸。后来,家里装不下,李国荣就租了一间仓库。仓库装满了,她又租了现在的办公室。
现在“报纸库”里整整四个房间都摆满了书架。离门口最近的房间,有10个书架,每个书架8层。书架上分门别类写着报纸的名称,每层书架上的报纸都有纸壳裹着,并且用便签标注报纸的名称和时间。
李国荣估算了一下,这些年已经收集了多万份旧报纸。不过,每一份报纸收集的数量有限,“卖完了,那就没有了”。目前的库房里储存了多万份旧报纸。
每一次订单来了以后,李国荣就从电脑的检索系统中,查询顾客所需的报纸。然后她再根据检索信息,到所在书架找到报纸在哪一层,再根据标签翻找具体是哪一份报纸。
这套专业的信息检索系统,李国荣从干这行就找人设计了。
原来,李国荣年轻时在学校学习的是工业自动化专业,后来还学习过计算机专业。丈夫李庆振评价她,“她脑子活泛,很有创新想法。”
李国荣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还招了五六名员工,组建了客服、打包、发货团队。她的销售渠道,也从电商拓展到了短视频平台。
穿梭于时代中,收藏历史
李国荣的“生日报”店活了下来。这几年,李国荣夫妻在包装上不断优化,设计生肖书签、贺卡、信封、礼盒。现在,大学毕业的儿子也加入了这门生意。
顾客加上好友,一来二去,李国荣和他们熟络起来。她也时常捡拾很多感动,再寄出很多感动。
“最近,有一个爷爷,联系到我,要给年出生的孙女送一份生日报。巧的是,还有一个孙女,订了一份年发表《谁是最可爱的人》的报纸,送给她参加过抗美援朝的爷爷。”李国荣找到这两份报纸,精心包装后,即将寄出去。
互联网时代,难免给报纸行业带来挑战。李国荣见证了报业的辉煌时期,也看到了一些报纸的停刊。她的旧报纸生意却没有受到什么影响,“总有人需要旧报纸”。
“网络再快,讲究时效性,过去就过去了。作为报纸来说,它将历史文化通过真实的东西留下来了。”李庆振说。
每天在旧报纸中穿梭,李国荣也在触摸沉甸甸的文字,和沉甸甸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