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好 https://disease.39.net/yldt/bjzkbdfyy/新闻作为信息内容,都是由媒介组织生产出来的。新闻生产即指新闻媒介组织为其产品——新闻——所进行的各项活动,涵盖新闻从采集、制作到传播的全过程,包括对新闻事实进行选择、加工和发布的过程,相关的主体包括消息来源提供者、媒介组织、新闻从业者等。
1.采编分离的“编辑中心制”。新闻周刊高、深、精的媒介特点决定了其新闻生产必须精耕细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和现代化的大生产对分工、协作越高越精细的要求相一致。可以说,从新闻周刊在中国大陆蓬勃蔓延的同时,“编辑中心制”就成为新闻周刊无可选择的新闻生产模式。
新中国成立一直到开放前,传统媒体的新闻生产模式较为单一,几乎是采编合一的“记者中心制”一统天下。从组织架构上而言,“记者中心制”实质上无异于“大记者部,小编辑部”。“它是以政府部门的机构设置为参照,在报社内部设立与之相对应的采访部门,负责报道各条战线的工作和生产情况,为版面提供各行业各领域的新闻;
而编辑则主要负责编辑版面,按照行业、单位的重要程度安排新闻稿件的顺序。这造成了在新闻生产的流程操作中,记者决定着新闻来源和版面内容,换句话说,记者选择新闻和判断新闻价值的标准成为新闻产品的标准,记者采访的深度和广度仅靠记者个人素质决定,编辑形同虚设,无从把握也无权干预。
在管理上,记者中心制模式下编辑记者属于平行的两个系统,编辑无权干涉记者,记者没有服从编辑调配的责任,双方交融性较弱。由于编辑记者双方对于稿件的立场不同,导致了媒体版面上呈现的新闻产品过于片面。
如,记者中心制中所谓的“条线记者”,常常着眼于自己熟悉的行业领域,提供的新闻信息主要是自己所联络行业的新闻或生产信息,对行业以外领域的新闻重视不够。稿件有时候仅仅停留在对其熟悉单位和领域的日常事务的报道,缺乏整个行业或者社会普遍性。记者中心制的个体化、分散化、对象化导致媒体整体风格难以形成,也给新闻报道方式的革新带来了难度。
“记者的职责使他们天生缺乏对版面的了解,而编辑又没有影响记者的制度保障与传统,报纸新闻报道方式也就难以突破。再次,记者’权力’过大又缺乏有力的监督、稿件基本上可以“原装”上版的现实,使其有寻租的空间和可能,从而导致了有偿新闻的泛滥。”对新闻周刊而言,整体风格和差异化定位是立足之本。
因此,对所有新闻产品进行风格统一,是极其重要的策略。这就需要强化新闻编辑的功能,通过编辑来对新闻产品的选题、视角、立场乃至叙事方式进行整合,才可能真正形成的特色。“从这种意义上说,重新构建与媒体发展相适应的组织结构、管理形态,实现高效运作,已成为媒体管理者首先要思考、解决的头等大事。而‘编辑中心制’的建立,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
“编辑中心制”,简而言之,是确立编辑业务为主导地位,以编辑系统为轴线,新闻生产围绕编辑方针与思想组织和展开。组织架构上,编辑中心制中编辑与记者的关系是垂直、互动的,两者共处于一个系统,共同参与新闻策划,完成新闻生产。
具体来说,新闻周刊的内容生产本质上是一系列的选择过程,“不仅是一个事实选择的过程,更是一个价值判断的过程,即依编辑个体或某一社会群体集团的情感、意象和观念及需求对信息作出是否有意义进而决定‘能够’或‘不能’传播的判断。”编辑系统对于新闻周刊的定位、宗旨和方针领会更加深刻,而且有足够的能力将其转化为具体的产品,因此,从新闻选择到刊发,应当有编辑系统来实施把关。
目前,我国的新闻周刊绝大多数采取编辑中心制。同时,笔者在调研中发现,由于各自定位以及所拥有的资源背景有差异,以编辑为中心的新闻生产模式在不同周刊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采编人员中,编辑力量突出,编辑身兼编采职责,鲜设专门记者,或专门记者较少。
这类杂志以《环球》为代表。作为新华社瞭望周刊社的一本以国际报道题材为主的新闻周刊,《环球》杂志基本不设记者,所有稿件均由编辑策划选题,组织新华社驻外记者完成,偶尔自己也参与重大题材稿件的撰写。《南风窗》在成立之初,只有四五个采编人员,杂志几乎全部外约为主,后来招了不少人,能自己采写大部分稿件。
第二类是总编辑为中心的扁平化管理。《三联生活周刊》尽管也设立了社会、经济、文化、国际等部门,但各个部门不设立部门主任或者责任编辑,机构设置上也设立了主编、执行主编、副总编、主编助理、主笔、资深主笔、主任记者、记者等岗位,但所有的采编人员只对主编负责,其他人,包括主笔在内的采编人员都是记者,负责采写稿件。
每周二下午一点开始的选题会,主编助理会提前打印好所有人发来的相关选题,在会上统一讨论,由主编决定选题取舍。每周五和下个周一是截稿时间,采写好的稿件直接发给主编筛选,除了极个别字句调整,基本上稿件改动不大。
第三类是大部分新闻周刊采用的,基本和编辑中心制吻合,以责任编辑为轴,上接编委,下启记者,记者对责任编辑负责,责任编辑对编委负责,编委对总编辑负责。《瞭望东方周刊》、《中国新闻周刊》《财经国家周刊》等都属于这一类。
各板块所有来稿包括外稿,必须经由该板块编辑改写后,再交至分管编委签发。分管编委不直接编辑稿件。编辑交给编委编辑好的稿件的同时,也发一份记者原稿至编委邮箱。
在新闻生产过程中,编辑是新闻生产的中心,每一个环节——选题的确定、报道的实施、后期制作——都围绕编辑展开。在这里,编辑并不是以个体为中心开展工作,而是以团队方式开展工作,编前会、选题会以及其他的沟通活动,都有编辑群体统一协调。这有助于编辑思想和方针在采编过程中保持一致。
这样的流程控制,一方面极大地调动了编辑的工作积极性,编辑可以依据刊物定位,组织记者进行新闻生产;另一方面新闻生产的功能被专业化,形成新闻采集与新闻整合两大部分,以后者为主。
而且整合功能被前置,贯穿于新闻生产的全过程。例如在选题会上,通常全体采编人员参加,每个人都可以提出选题和报道的大致思路,但是最终的方案仍由编辑敲定。在瞭望东方周刊社,编辑通常都是选取那些有丰富采访经验、分析和综合能力强的人员担任,并由他们在组织各部门的新闻生产。
结语
与报纸编辑相比,新闻周刊的编辑对内容的干预和控制更加深入,权力更大。通常,报纸的责编功能并不对采访任务进行具体指导,记者对新闻生产也有较大的自由度,而周刊编辑则控制着从选题到后期加工的全流程。就这一点来说,周刊的编辑中心制更加名副其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