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人民日报报道屏边壮家人的小康生活,细节超 [复制链接]

1#

苗乡资讯

汽车沿着河谷蜿蜒而上,行至半山腰时,一座掩映在绿树竹林中的小山村便出现在视线里。“前面就是热水村委会三家村,一共32户人,是一个壮族村寨。”屏边县白河镇办公室的罗垚均一边开车一边介绍说。三家村全景村外青山如黛,村里溪水潺潺。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三家村显得格外宁静安详。村在林中,林在村中,池塘鱼儿跃,溪水绕村庄。从三家村门牌下穿过,就是一条狭长的入村道路,两旁的围墙上,一幅幅反映民族团结的宣传画栩栩如生,身着民族服饰的村民三三两两结对进出,呈现出一派幸福和谐的生活图景。

村民制作花米饭

“你帮我割香蕉,我帮你摘芒果,大家互帮互助,才有了三家村的今天。”热水村委会*总支书记陆荷海说,“社会稳定是致富的基础,民族团结则是基础的基础。”

“三家村有幸福的今天也有苦难的昨天。”坐在池塘边的石凳上,见证了三家村历史变迁的老者陆永光陷入了回忆。陆永光说,现在的三家村原来叫铜厂村。新中国成立前,三家村坐落在对面的半山上,因土匪抢劫,生活不得安宁,村民们只能搬迁到河口避难。新中国成立后大家又迁回了三家村。初到这里时,一片蛮荒,村民凭着勤劳的双手,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三家村新貌

“多亏了国家的好*策,现在的三家村家家户户都住上了楼房,依靠发展香蕉、芒果、菠萝等产业致富,每家都有车,城里有的村里都有,幸福指数高得很。”热水村监委主任李梅激动地说。

小小的三家村之所以声名远扬,是因为从年开始,一直都是“省级文明村”,去年还被评为“红河州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李梅说,三家村各族村民团结一心,共同开创和谐、稳定、团结的致富路,是村民心中最骄傲的事。

李梅在辅导孩子做作业

“我是三家村的媳妇,彝族,年嫁给壮族小伙陆荷彬,现在有车有房,一家5口人很幸福。而且我的大儿子响应国家号召,去年应征入伍,在天津武警部队服役。”村民熊贵芳说这话的时候一脸自豪。

原来的三家村只有壮族,后来外嫁来的还有彝族、汉族等好几个民族。如今的三家村,生活富裕、环境优美、民风淳朴、邻里和谐,农村面貌焕然一新,村民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喜悦。

花米饭节是壮族饮食文化和传统文化的活态展示。每年农历六月的第一个属马日,三家村的壮族群众都要举行花米饭节。男女老少穿上节日的盛装,准备丰盛的晚餐。每年的花米饭节都会吸引很多远方的宾客前来参加,一起跳竹竿舞,一起观看壮族舞蹈,一起吃花米饭、喝米酒。最有趣的莫过于抹花脸了,酒足饭饱后,男女老少你抹我、我抹你,相互追逐、嬉戏,节日当天,整个三家村就是一片欢乐的海洋。

花米饭节

除了担任热水村监委主任,工作之余,做花米饭是李梅最拿手的技能。她做的花米饭产品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甘肃、重庆、山东等地。李梅告诉记者,现在她家种植了20多万株菠萝,还有50亩芒果、多棵菠萝蜜,每年收入几十万元,吃穿不愁了,所以她最大的愿望是把壮族文化传承下去,把花米饭、褡裢粑等美食推广出去,让更多的人知道三家村,品尝到又好看又好吃的壮家美食。

来源:红河日报

↓↓扫描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