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继续深化“研学后教”升级版课堂教学改革,突显数学文化的魅力,进一步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洛溪新城小学数学科组的老师们围绕“情境教学”与生活中的数学开展研讨,并于年11月10日下午在洛溪新城小学分校举行课例研讨活动。
活动分两个环节:一是彭浩然老师展示了一节《认识立体图形》课例;二是科组长何燕媚老师组织全校数学科组的老师们进行评课、议课。彭浩然老师用引人入胜的故事《巫婆与三个星星》将孩子们的思绪带进课堂,再出示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体,如粉笔盒、纸盒、足球、易拉罐等,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让学生初步感知分类方法。由于学生已经具备许多与图形有关的生活经验,他们通过观察,初步感受到形状是物体的众多属性之一。接着从已经分好类的物体中,得出每类对应的模型图,并给出图形名称,这样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儿童认识事物的认知特点。接着彭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每类图形都有什么特征?再出示实物,引导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等方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各种立体图形的一般形状特征,最后结合微课,用动画的形式小结四种立体图形的特征。再回归到生活,让学生根据特征找一找生活中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这些形状的物体,再次深化所学知识,也让学生感受数学源自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反思环节,彭老师对本节课教学设计的理念与思路进行了阐述与反思:围绕教师教学用书的建议,力求体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动手操作能力,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空间想象能力。接着是同年级的老师进行课后评课,马老师对这节课给予了充分肯定,提出了“这节课需要学生掌握每类立体图形的特点吗”这样一个问题,供全体数学老师讨论;其他年级的老师也对彭老师的这节课发表了自己见解,肯定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最后,曾书记对这次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提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生活实际,体现数学的实用性也是体现数学文化的重要方面。
撰稿:吴志丽
审核:周晓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