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晚报》聚焦
特色种植“爱马柿”带动谷大郢乡村振兴梦
曾经因病致贫、因残致贫使得长丰县谷大郢村每十户人家就有一户贫困家庭。成为合肥市水务局定点帮扶贫困村后,通路通水发展稻虾共养终于在年完成全村脱贫。今年,村里发展的特色种植“爱马柿”首次结出果实,村民们喜悦地说:“这是贫困村长出的‘奢侈品’。”
教育落后、因病致贫,贫困数量居高不下
提起谷大郢村曾经的贫困情况,村支部书记陶宏友只用了一个“难”字形容。全村共户人家,总人口人,却有61户贫困人口。“有的全家智力存在问题,无法独自生存;有的家里老两口一人瘫痪,全家照顾。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情况很多。”此外,因为地处城市北边,大量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在村里务农的大都是老年人。体力差、精力跟不上,陶宏友看着大片荒废的田地,心里总是揪得慌。
传统生产方式单一,亩均收入不足元,村集体资产少、集体收入低,导致贫困村经济建设跟不上,自然基础设施也格外落后。年之前全村都是石子路,大风刮过尘土漫天,一场雨后泥泞难行,一条水泥路成了全村人的盼望。同时,因为管道不通,全村喝井水、用旱厕的场景也一直存在。“给大家的基础生活弄好一点”,成了老书记心头的第一要义。
通水修路,贫困户有了自己的“事业”
年长丰县谷大郢村成为合肥市水务局定点帮扶的贫困村。秉承着“基础设施是城乡融合发展的基本条件”这一建设思路,水利工作者们按单位包村、干部包户、责任到人“双包双到”的要求,发挥水利建设特长,围绕“完善路网、畅通水网、提升电网、便捷商网”四网建设,优先保障农村饮水安全、完善村里供水设施,使得谷大郢成为了率先全村供应自来水,完成农村厕所改造的村落。
农村弱,弱在基础设施上。“要想富,先修路”,要想走出一条镇村融合、等高对接的发展之路,还是要先建设“四好”农村路。据陶宏友介绍,年后村里所有的泥巴路都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已经把一条主干道修成柏油路面,现在杨古路也在修,还要把瓦东干渠打造成旅游观光带,让村民看到富起来的希望。”随着“两不愁三保障”的问题基本解决,谷大郢村村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改善,并于年贫困村整村出列,贫困户集体摘帽。
但作为市第七批选派干部,年到谷大郢村担任村*支部第一书记、扶贫工作队队长的余益祥,却在思考“如何带动农村产业转型打造农民就业、农村富裕的主阵地”。在村两委的带领下,谷大郢全村发力搞好一村一品的稻虾共养产业,现规模已经达到亩左右。此外还发展了亩左右韭菜大棚,扩大家庭农场数量和规模,振兴农业产业。
贫困村种出了“爱马柿”
今年已经68岁的谷大郢村民魏化耿,现在每天清晨出门负责清扫村里几条主干道的卫生。“年接受村里的保洁工作,原来扫帚一挥尘土飞扬,现在路上几乎没有什么垃圾。”魏化耿说,村里道路建设自己是感受最明显的人。“随着村里逐渐变美,大家的文明意识也慢慢提高了,随手扔垃圾的现象越来越少。”曾经因老伴长期瘫痪在床而饱受贫困的他,如今靠着低保和清洁工作的补助,每年也有多元的收入。“除了给村里清扫马路,有空我也去柿园帮忙。”而他口中的柿园,正是谷大郢如今全力打造的特色项目。
“想致富还是要打造属于自己的特色品牌。”说起谷大郢的柿子,还是一次在农交会上,余益祥发现了“树种长久,可多年结果,个头大、口味甜脆”新品种柿树。于是,他带头开发亩村特色品牌“爱马柿”甜柿示范园,形成了具有区域性标志性优质农产品。个头大、味道甜,较高的营养价值和极低丹宁含量,使得这款柿子的市场价达到50元/斤,是柿子里实实在在的奢侈品,也成为村农业产业的新亮点和农民致富的新希望。
“以爱扶贫、相邻马郢、种高端柿子,这就是爱马柿的来源。今年柿子树结果了,每颗柿子比成年人的拳头还大。因为刚栽种两年产量还未达到峰值,今年的柿子刚一上市就被订购一空。”余益祥自豪地说,现在柿树园里就能解决村子二十多人的劳动生产问题。
春绿秋红、应时应景,看着一颗颗柿子成熟挂果,村民们骄傲地说:“谷大郢这片土地没有辜负人民的期待,贫困村里也长出了能让百姓安居乐业的‘奢侈品’。”
来源/合肥晚报运营支持/合肥论坛新媒体中心往期推荐
p>“十三五”时期合肥解决百万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
合肥市河长荣获全国十大最美河湖卫士
合肥市水利薄弱环节治理民生工程成效显著
合肥市谋划开展新一轮“一规四补”水利工程建设
王民生副市长现场督导水毁修复工作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
点在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