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这部神作,将上帝虐得体无完肤Hig [复制链接]

1#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这样一些问题。

掉在地上的面包片,永远是涂有果酱的一面朝下。

一不小心摔碎的,永远是刚洗好的盘子。

无论什么时候醒来,永远想再多睡十分钟。

排队的时候,旁边的队伍总是移动得更快。

只要进入浴缸泡澡,电话铃声就会响起……

《超新约全书》

诸如此类的奇葩“定律”,简直令人抓狂。

巧合?还是无形之中有谁在秘密操纵着一切?

也可能是个邋遢、粗暴的中年大叔,单纯为了满足自己的恶趣味而已。

——《超新约全书》。

《超新约全书》

看片名就知道,是个关于上帝的故事。

只是这个上帝,好像和我们想象当中不太一样。

中年,秃顶,胡子拉碴,不修边幅,甚至有些猥琐……

一家四口居住在布鲁塞尔的寻常住宅里,看起来与普通家庭无异。

《超新约全书》

上帝每天坐在电脑前敲敲打打,以此来掌控世间万物。

好吧,其实是为了找乐子。

他经常制造天灾人祸折磨人类,还制定了一套“人类普遍困境法则”。

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那些令人抓狂的奇葩“定律”。

不仅如此,他对自己的家人也不咋地。

骂老婆、打女儿,一言不合就扬言要把女儿揍出“童年阴影”。

《超新约全书》

终于,忍无可忍的女儿伊娅率先反抗,准备推翻上帝的暴政。

在哥哥耶稣的建议下,她离家出走,前往人间寻找六大门徒。

加上哥哥的十二门徒,刚好凑成妈妈最喜欢的棒球队人数——“18”。

这样就能够改变世界。

别问为什么。

我还想知道集齐七颗龙珠就能召唤神龙是为什么呢……

《超新约全书》

这部上映于年的《超新约全书》,在国内外主流评分网站上的分数都不低。

国内豆瓣7.9分,国外IMDb7.1分、烂番茄新鲜度82%。

该片的导演,是比利时“鬼才”导演雅克·范·多梅尔。

他执导的作品不多,但每一部都脑洞大开,充满天真烂漫的想象力。

看完以后,让人有一种醍醐灌顶、茅塞顿开的奇妙感觉。

《超新约全书》

而且,多梅尔非常喜欢利用儿童的视角讲述故事。

小孩子的世界,简单、直白,想到什么,就有什么。

本片也不例外。

比如形容人的声音不好听——像三百个人同时敲核桃一样。

结果下一秒,真的出现了三百个人同时敲核桃的画面。

《超新约全书》

再比如迷恋死亡的刽子手,找到了真爱。

嘴上说着“我不爱你”,可“乐开花”的心理投射却已经出卖了一切。

还有小男孩吃掉一条鱼以后,鱼的灵魂一直跟着他,碎碎念。

这些将无形的东西具象化的桥段,蕴含着近乎于百分百的纯真。

只能说多梅尔创造了一个充满想象力的奇幻世界,在这里,一切皆有可能。

《超新约全书》

不过要说全片的精髓所在,非“死亡倒计时”的设定莫属。

不妨试想一下,如果得知了自己的死亡时间,你会作何反应?

关于这个问题,片中给出了最直观的答案。

伊娅在离家出走以前,做了一件轰轰烈烈的大事——将每个人的死亡时间发送到各自的手机上。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剩余寿命多的人,欢天喜地、高枕无忧。

甚至一位小哥为了验证真假,开启花式“作死”模式,结果每一次都安然无恙。

反之,剩余寿命少的人,一个个唉声叹气、战战兢兢。

无论如何小心谨慎都无济于事,时间一到,依然难逃一死。

《超新约全书》

换位思考,如果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遭遇“死亡倒计时”,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有人说,每一个自然的生命都有着不明确的起止点。

话虽如此,但如今先活后死的现代精神已经覆盖了等待未知死亡的恐惧。

存活的动力,不是在知晓自己剩余寿命以后欣喜若狂,或者倍加珍惜。

而恰恰是因为所有的未知,才继续生活下去。

就好比意外死亡和倒数死亡时间,哪一个更煎熬,显而易见。

《超新约全书》

不过话说回来,如果我们真的得知了自己的死亡时间,又该如何是好呢?

本片通过伊娅寻找的六位门徒,回答了这个问题。

一号门徒,原本是一位完美无缺的年轻女神,却意外断臂深陷自卑,拒绝所有追求者。

当她得知自己的死期,选择走出阴影,学会释怀和接纳。

人生就像滑冰场,摔跤是难免的。

《超新约全书》

二号门徒,常年“卖身”给公司,成为冒险家的梦想,一直被搁置。

当他得知自己的死期,为了“诗与远方”,怒吼一声:老子不干了!

《超新约全书》

六号门徒,是一个体弱多病的小男孩。

当他得知自己的死期,立刻穿上红裙子去学校,放飞自我。

(人数太多,小嗨就不一一列举了。)

《超新约全书》

六位门徒,看似是独立的个体,实际上代表着芸芸众生。

每个人,都是一类人的缩影。

六人归结于一点,无非是“找到了自我”。

在以前的生活里,他们都被残酷的现实压迫着,没有勇气释怀、接纳、结束按部就班的生活。

但在死亡日期的促使下,他们终于明白,如何过好余下的生活,才是最值得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