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男性特务的形象大多英姿勃发、多才多艺,于千难万险中,救民于水火。
而电影中的女性特务则变化多端,有的临危不乱、绝地反击;有的聪慧机敏,但凄惨落幕。
而郑苹如当属比较有名的女特务之一,只不过,她的名气来自一部电影——《色·戒》。
她相貌出众、才华横溢、家境优渥,却选择了一条最危险的路。
她22岁就被被人悄悄杀害,遗体至今没有找到。
她是一个伟大的爱国人士,一个以身殉国的抗日英雄,她的英名当永垂不朽。
01真实的郑苹如
在电影《色·戒》中,女主角王佳芝是一个涉世未深的学生,她选择刺杀特务头子易先生的初衷是出于对同学的爱。
她并没有经过系统的特务技能培训,心中也没有坚定的信念,选择的刺杀行为也带有很强的随机性。
最后,她被一颗鸽子蛋大的钻戒所打动,竟然临时起意,放走了易先生,导致刺杀行动的失败,与她一起的抗日分子也都遭到残忍的杀害。
电影是源于现实,但是并不拘泥于现实,导演李安想要这部电影表达人性之弱,易先生一生审慎小心,唯一的弱点就是“色”。
而王佳芝走上抗日之路是因为“色”,而最终放过易先生依旧是因为“色”,所以人要“戒”“色”。
既然,《色·戒》中的王佳芝不是真实的郑苹如,那真实的郑苹如有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郑苹如,年出生在日本,她的母亲出身日本望族,但是却不满日本的侵华政策,非常同情中国人,后来跟随丈夫到中国,从事革命活动。
她的父亲郑钺,曾跟随孙中山,加入同盟会,是中国革命的奠基人之一。
郑苹如从小在日本长大,精通日语,但是却有着一颗爱国之心,后来回到中国,定居上海,先后多次参加抗日宣传活动,慰问伤亡士兵,参加抗日文艺汇演,想要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而且,郑苹如相貌姣好、端庄大方,很有大家风范;并且她还聪慧机敏,爱好广泛,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优质青年。
她15岁的时候,一次话剧演出的剧照就登上了民国著名刊物《民国画报》,成为上海滩冉冉升起的新星。
4年后,她又登上了上海最有影响力的《良友》画报,她优雅甜美的笑容,端庄大气的脸庞,瞬间就成为上海滩人人皆知的人物。
而且,此时的郑苹如并不是什么明星演员,也不是什么名门闺秀,更没有太大的影响力,她只是一个普通的大学生,没参有加过什么有名的社交活动。
她能连续两次登上画报,靠的就是她与生俱来的美貌和后天修炼的独特气质。
郑苹如当时还有一个相恋多年的男友,他是上海航空大队的一名军官,也是一位爱国军人。二人郎才女貌,非常登对。
只是,身处乱世,很少有人能自主决定自己的人生选择,郑苹如是这样,他的未婚夫同样如此。
在结婚前夕,卢沟桥事件爆发,她的未婚夫北上从事抗日战争,婚期也被无限期延长了。等待着郑苹如的是不可知的未来。
这时候的郑苹如没有想过,自己的未来会与另一个男人牵扯不清,而这个男人还是一个十恶不赦的罪人。
02阴险的丁默邨
丁默邨,汪伪集团的刽子手,他手下的76号特工总部,是很多抗日影视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地点,那是一个杀人魔窟,凡是进去的爱国人士,很少有活着出来的。
作为特工总部的头子,丁默邨也不是寻常人物。他先加入共产党,后加入国民党,抗日战争时,他又投靠了日本人,加入了汪精卫伪政府,成了侵略者的帮凶、卖国贼。
他的76号截获了很多的情报,杀害了很多的爱国志士,国共双方的情报机关均因此受到重创,给中国的抗日战争带来很大的危害。所以,国共双方都想铲除他。
他的心中只有权利、利益,丝毫没有国家情感和道德底线,一般的刺杀,根本都近不了他的身。
而且他阴险狡诈、谨慎小心、戒备森严,国民党特务机关的多次暗杀也都以失败告终。
丁默邨大多数的时间都呆在76号,很少外出。他只参加由日本人举办的宴会、舞会,而且一般都在墙角处,眼睛时时盯着各个方面,刺杀的人根本找不到任何可乘之机。
于是,国民党中统机关就把暗杀的重点放在了他的家中,毕竟,他总要回家的,家中总没有这么周密的布置,也没有这么多的人手。
中统机关好不容易潜入他的家中,企图在他熟睡之际暗杀他,没有想到,反而落入了他的圈套。
因为他平日根本不在自己的房间休息,他的那张非常豪华的床也只是摆设,为了安全,他每天都更换具体地点,最常呆的地方就是家中的浴缸,而且身边就放着一把枪,这个地点太隐秘了,一般人根本不会注意。
刺杀行动的屡屡失败让中统负责人陈宝骅心急如焚,毕竟,对于抗日来说,丁默邨多活一天,都是灾难。
人都是有短板的,再谨慎小心的人也都有他的弱点,于是,陈宝骅开始多方打探他的弱点。
很快,他就发现了,这位五短身材、长相丑陋、不苟言笑、阴险狡诈的小人却非常的迷恋女色。
只不过,年近50的丁默邨的眼光却是非常高的,一般的美女,根本入不了他的眼。
这下陈宝骅开始犯难了,怎么办呢,身边虽然也有一些女特务,但是姿色都显得平庸了些,缺少了那“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那样的美感。
后来,她发现了《良友》画报上的封面女郎,她的眼神清澈,笑容灿烂,面容姣好,姿态优雅,有一种独特的气质,几经打探,他得知了封面女郎就是郑苹如,是好友郑钺的女儿。
而且,郑苹如的母亲是日本人,她也会日语,同时,还是丁默邨曾经担任校长的上海民光中学的学生,有一点渊源。
于是,陈宝骅有了新的刺杀计划。陈宝骅找到了郑苹如的父亲,给了说了自己的想法,并提议让她加入中统,为国效力。
她的父亲也是一个坚定的抗日分子,同时也秘密从事地下抗日工作,他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
他征询了郑苹如的意见后,同意了组织上的安排。并且告诉女儿,“为了国家,什么都可以牺牲”,由此可见,郑钺对革命的赤诚之心。
于是,郑苹如加入中统,接受了中统的训练。她凭借自己的中日混血身份,打入日军的上层,担任军部电台的播音员。
03两次不成功的刺杀
刺杀76号的特务头子,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徐徐图之。很快,郑苹如和她的组织就找到了切入点。
年,抗日将军熊剑东被日军俘获,关押在了76号,经过事先的周旋,日军方面已经松口了,熊剑东是可以被放出来的。于是,郑苹如就选择在这个时候,接近丁默邨。
她自称是熊剑东的妹妹,请求面见丁默邨,以他学生的身份,请求放过自己的哥哥。
丁默邨看到一个如花似玉的姑娘在自己面前苦苦哀求、痛哭流涕,哭的是花枝乱颤,心中难免也动了一点恻隐之情。更何况,熊剑东是可以被放出来的。
他当时也满口答应了,让郑苹如回家听候消息。
与此同时,丁默邨暗中调查了郑苹如的所有信息,知道她在日军做事,有日本血统,是一个正规的大学生,也没什么心机后,他也就放心了。
很快,一部“英雄救美”的把戏就上场了,郑苹如也顺理成章地对丁默邨感恩戴德,而丁默邨这对这位柔美可人的佳人青睐有加。
“哥哥”出狱后,郑苹如成了丁默邨的私人秘书,可以自由地出入76号,这是一件前所未有的事情。丁默邨很快就掉入了温柔乡中,和郑苹如的交往非常频繁。
丁默邨向来谨慎小心,很少抛头露面,他的私人生活也是讳莫如深的,这种高调的交往是前所未有的。
眼看着,时机已经成熟,郑苹如和她的组织开始谋划刺杀行动。
年12月10日,组织在郑苹如的家门口安排了特工,想要在此地暗杀他。
丁默邨如往常一样,送她至家门口,郑苹如以自己不舒服为由,请求丁默邨送自己上楼,这种托词,之前就奏效过。
但是,这次丁默邨却以时间紧张为由拒绝了,任凭郑苹如怎么撒娇求告也不行。于是,第一次刺杀,还没有开始,即已经结束了。
十天后,圣诞节就快到了,丁默邨将要去赴日军政府“梅机关”举办的宴会,郑苹如和组织决定开启第二次刺杀。
“梅机关”举办的宴会戒备森严,很难动手,于是,他们选择在路上。
郑苹如说,快要过圣诞节了,自己的要参加的宴会很多,想要陪同他去参加“梅机关”宴会,但是自己也没有一件能拿得出手的衣服,心里很难受,眼看着眼泪又要落下来了。
路过南京路的时候,她接着说,要去西比利亚服装店挑一件皮衣,这次,丁默邨同意了。
刺杀行动开始了。
进店后,郑苹如自由自在地挑选皮衣,丁默邨小心翼翼地观察着周边的环境。
剧照
突然,他用余光发现了两个可疑之人,他马上就发觉到大事不好,放下钱,就冲出了服装店,立马坐上了车,飞速离开了。
而外围的特务还没醒过神来,丁默邨就已经扬长而去了。
第二次刺杀又失败了。而且,郑苹如也暴露了。
只不过,郑苹如没有选择逃避,而是时候给丁默邨打了一个电话,一边哭一遍质问他怎么回事,并且反复说自己一无所知。
只不过,她还是低估了老奸巨猾的丁默邨,他撂下一句狠话,说,“你算计我,赶快来自首,否则我杀你全家。”
郑苹如知道自己暴露了,处境危险,但是,她不想连累全家,不想连累组织,她选择了直面这一切。
04香消玉殒的谍战英雄
圣诞节前夜,郑苹如只身前往76号赴约,只不过,这一次,她带着一把枪,想要找准时机直接杀掉丁默邨,而后玉石俱焚,也算为国家尽了最后一次力。
只不过,她的想法还是太幼稚了。
到了76号后,郑苹如直接被特工总部逮捕,根本没有机会见到丁默邨,而那把手枪,已经说明了一切。
在审讯过程中,郑苹如临危不惧,她没有透露组织一丝一毫的消息,也拒不承认那次所谓的暗杀。
她自毁声誉,说,自己之所以拿着枪,是因为和丁默邨有感情纠葛,她因爱生恨,她想要丁默邨知道,女性不是好惹的,不能任人欺负。
不管76号如何审判,郑苹如都一口咬定是感情纠葛,与他人无关。
剧照
郑苹如天真地认为,只要对方没有证据,就不能定自己的罪。殊不知,她还是小瞧了这些视人命如草芥的特务了,丁默邨是不可能要一个有可能杀死自己的人活在世间的。
后来,郑苹如被带离了76号,来到了一片荒地中,连中三枪后,倒在了血泊之中。就这样,一位如此年轻的美丽俏佳人香消玉殒了。
这时候,郑苹如的家人想要要回她的尸体,但是日本政府却以郑苹如的父亲加入汪伪集团相要挟,但郑钺断然拒绝了,就这样,郑苹如的尸体一直没有找到。
郑苹如作为一个优秀间谍,她信念坚定、誓死不屈,足以让世人铭记。
同年,郑苹如的未婚夫在执行抗日任务中去世了。郑苹如的弟弟,一个有名的飞行员,也因飞机失事,去世了。不久,郑苹如的父亲也悲伤过度,去世了。
可以说,郑苹如一家满门忠烈,是那个年代,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的写照。
郑苹如相貌出众,家境优渥,但她却从事了最危险的工作。她有着日本血统,完全可以躲避战乱,过着太平自在的生活,但她却走向了抗战的前线。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身上那沉甸甸的责任,郑苹如完成了自己的使命,用自己的鲜血祭奠了伟大的民族精神。
“一寸山河一寸血”,我们的国泰民安,是前辈们的英勇不屈换来的,是无数甚至没有留下英名的幕后革命者流血牺牲换来的。
我们要珍惜现在的太平岁月,传承民族精神,发愤图强,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