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以爱之名逼迫孩子成长,电影狗十三,反 [复制链接]

1#

本文原创侵权必究

看到《狗十三》这部电影的名字,大多数人会联想到《忠犬八公》这类讲述人与动物之间的感人故事。但大多数人从电影院出来或多或少都会很沉重,这是一部反映中国式教育的电影。当中的主角李玩,就是大多数中国孩子的缩影。而他父亲就如现实中的父母一样。用他们成年人的眼光看待孩子的世界,用他们自以为是的好来逼迫我们成长。

这部电影获得了第64届柏林电影节水晶熊单元国际评委会特别奖。但由于电影内容太过真实反映了不良的中国式教育,导致电影被禁播,直到年才上映。13岁的小女孩李玩是电影的主角。父母离异,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成长必然会使这个小女孩渴望亲情与陪伴。但父亲对于这方面并没有太多重视,明知道李玩很喜欢天文学,却强行让他学习英语根本没有顾及李玩的想法和感受,只是为了让他能够顺利升学。而在李玩表示抗拒跑出学校,结果只是换来父亲的几张钞票。

父亲为了缓和关系才送来李玩一条小狗。可是他并不知道的是李玩要的不是狗,而是父爱。他总喜欢用自己觉得好的东西来代替孩子想要的,没有去接触过自己的内心世界。而好孩子的标准就是按照家长的要求做事,父母只会在别人夸奖自己孩子时,才会露出笑脸。从来没想过孩子为了这些赞美付出了多少努力。在爷爷买菜时把狗弄丢了,大人的处理方式却是重新送的一件礼物给李玩,但李玩似乎并不想接受这样的敷衍,她一意孤行的要找回自己的狗,害得爷爷崴脚,奶奶失踪。

看到这里多少人觉得是李玩不懂事,自己的爷爷奶奶难道还比不上一条狗吗?似乎我们每个人都站在成人世界,理所当然的角度对李玩进行批判,这样的方式真的对吗?我没有真去理解过孩子的心情吗?终于父亲的忍耐到了极限,李玩的叛逆迎来了一顿暴打。一个被摔碎的啤酒瓶将李玩的手札得满手是血。一句“爸爸打你是因为爱你”,戳中了所有观众的心,也表现大多数父母的真实想法。

有多少父母以爱之名掩盖了多少错误,剥夺了孩子的自由和兴趣。似乎说这一句话,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原谅,所有的不合理事情仿佛都有了支撑的理由,也是因为这句话,我们不得不理解父母,不能有一丝的怨恨。有多少中国孩子都在父母的这句话下选择了服从,学会了懂事。小编认为《狗13》才是大多数人真实的青春故事,多少人在电影中找到曾经的自己?观看电影的人慢慢从家长成人的角度从因李玩生气到为李玩生气。

姜思达因这部电影拍了一个7分钟的电影观后感,记录了自己从小到大懂事的过程。在李玩的成长经历中,长辈们扮演的刽子手一样的角色。我们到底是怎样长大的?是叛逆挣扎还是妥协?《狗13》给了我们答案——懂事。中国大部分家长都把爱建立在家长至上的观点上。可以肆无忌惮的不顾孩子的意愿,甚至强行扭曲孩子的思想观念。“打你是因为爱你,你怎么怎么不懂事”。孩子表现任何不满的情绪,在家长看来都是辜负他们的一番好意,换来的将会是一场责骂,甚至是爱的暴力。那孩子需要做的就是与机器一般按照他们的指示和布局走下去即可,还要感激他们的付出。

为什么中国家庭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是因为父母与孩子之间没有平等,没有尊重,有的只是命令,这是大部分家庭的观念。棍棒出孝子更说明了这样的问题。这部电影最可怕的地方是——多少人在观影后在内心发出了李玩太不懂事,又买一条狗给你还想怎样这样的成人是共鸣。大人总是要求孩子懂事,懂大人的事。但小编觉得人没有成长和经历是不可能懂大人的世界,有的只是屈服。而大人要求孩子懂事,或许只是想要自己省心。反观大人都是从小孩过来的,应该更懂小孩在想什么。所以小编希望家长懂事,懂孩子的事给予孩子理解和尊重。你有过李玩的成长经历吗?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你有什么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意见。

图源网络侵删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