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聂影
摘要:前现代时期,人们通过既定空间关系来规范社会行为、塑造社会观念。而在数字时代,数字技术引发人们行为方式的变化,改变了空间要素的组织方式和设计成果的评价标准。物质世界被梳理、拣选,并重新赋予功能和意义,再被编织到新型社会关系网中。计算机绘图和互联网技术彻底改变了设计表达方式;互联网思维改变了设计团队的结构和工作方式;设计师工作被进一步工具化和碎片化;设计产业同时面临设计类别分化和产业链重构的挑战;设计学的教学内容和结构面临重大调整。
关键词:室内设计数字化设计行业设计理论设计教育
一、重新看待经典设计理论
(一)经典设计理论与社会背景
人类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都是通过对实体空间的占有、分配和区隔来管理社会、行使权利,并进行伦理教化的,而那些勇于开拓的名人和事件,无一不是在突破空间障碍,让人类的梦想超越实体空间的边界。
前现代时期社会秩序的建构主要有三种方式:
(1)修建高大围墙和建筑群,显示威严、制造隔离,达成神秘感和崇高感;
(2)控制信息的生产和分配,便于特定信息交换,又可控制知识阶层;
(3)综合以上方法,制造心理隔阂,达成社会区隔,便于分而治之。相应地,改变地区现状最直接的办法就是战争手段,改变空间属性,形成绝对控制,各国版图的历史变迁便集中说明了这一点。
在西方社会的现代化过程中,印刷业使报纸杂志大量普及,与新出现的城市资产阶级共同打造了西方民主制度和国家;各种新功能新空间用来调整社会资源、重塑社会关系、促进共同理想:火车站、医院、学校、剧院、百货商场、工人新村、儿童房、厨房、卫生间、四轮轿车、高楼大厦……都是这一阶段的新产物。事实上,我们今天习以为常的社会生活场景大多源自现代化以后的西方国家,并逐渐形成了设计界所熟知的各项设计原则,他们规定的空间功能和划分方式便成为现代社会的标准模板,遂成为现代城市规划、建筑和室内设计的理论基础。
另一条社会线索也同时存在。早期殖民者为了获取最低成本的生产资料、劳动力、形成全球市场,远洋贸易或海洋战争带来的殖民地往往成为宗主国的“飞地”。版图接壤不再重要,但获利高低严重依赖土地和资源的占有这一点并未改变。这一时期,处于社会激烈动荡中的建筑形象既多彩纷呈又混乱不清,巴洛克及其后的浪漫主义、古典主义、复古主义等均与之相应和。
随着反殖民运动的扩大,资本主义世界也走出了原始积累阶段,殖民地统治在经济成本和公共道义方面不划算了。发达殖民国家便放弃了对海外殖民地的实际控制,通过把持大企业、产业链、流通渠道等方法来继续攫取利润。这样,国家经济体的获利空间与其占据土地面积之间不再必然正相关,而与科技发展、管理水平、资本控制和法律制度的关系更紧密。同时,专利版权这类被节制的“垄断”方式被宣称为正常社会必须尊崇的正义准则。这正是经典现代设计理论的生成和完善时期,也与其价值观相匹配。
全球化时代的全球发展不均衡也在加剧。高利润行业都存在于发达经济体中,贫困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获利常远远不能填补其在健康、环保和国家产业结构方面的损失。截至这一时期,资本主义经济逻辑已成为全球通行的公理,所有“落后”地区都被建构为全球资本主义框架的“外围”要素[1]。这个系统是保证发达经济体长远利益的最大倚靠。设计界中后现代主义的兴盛可被视为这一时期的典型文化现象。
(二)经典设计理论对照当代中国
一直以来,中国设计界鲜少对西方经典设计理论的形成原因、时代背景和文化传统有深入分析,更缺乏将其与中国历史文化发展轨迹相对比的文化自觉和有效成果。西方殖民和全球化的过程恰是近代中国固步自封之时,自然便丧失了与经典设计史中相应时代设计风格对话的机会。
随着改革开放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发现西方世界中曾经存在和变化着的设计风格、设计理念在中国设计领域中也自然生发出来;不同之处在于这些风格的形态与西方设计史中的相应风格常存在差异;而且这些在西方世界“依次出现”的风格形态,在当代中国几乎同时迸发,举例来说:
1.英国艺术与手工艺运动发生在第一次工业革命近百年之后。当时英国传统手工业已不存在,手工艺运动的本质其实是观念和情感上的反思。与英国不同,藉由新中国以来的工艺美术行业体系,许多高水平的工艺美术门类留存至今。另一方面,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在市场经济初期曾一度被冷落,但在中国全面工业化之后又掀起文化热潮,这与英国的发展规律又甚为一致。
2.经典现代主义的盛行绝非单纯的风格或美学现象,而是整个西方社会对技术水平和生活方式极为自信的直接反映,如密斯巴塞罗那亭的设计初衷就是为了展示德国制造的高品质。看看今天国产手机和高铁车厢的设计,甚至鸟巢和水立方外露的结构和高新建材,我们便很容易理解其中奥义了。
3.后现代主义及其相关联的反叛或犬儒思想,其实都是制造业大发展、城市生活日渐丰富、地价不断上扬、社会资本愈发充裕的后果。后现代主义在美国最盛,绝非偶然!
随着中国各行业的快速发展和国际局势的愈发不确定,我们倏尔发现,在数字技术引发的重大变革中,当代中国正与发达国家共同面对着科技和社会转型的重大考验:物质世界和社会关系都在被重新定义,设计行业的转型也迫在眉睫!
二、数字中国的社会生活与空间形态
(一)数字中国空间形态的重大变化
当空间分隔已经不是社会管理最有效的手段时,中国设计师已与设计理论和设计史中均未系统阐述过的新型社会空间组织方式正面碰撞,设计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