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首次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白瘕风 http://m.39.net/baidianfeng/index.html

?

?音乐分享?

项目部最近创刊发报

小心投稿

第一次在纸媒上发表文章

略激动

我所在的是一个物流园项目,生产建设正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开展。项目主体建设分包有两家劳务单位,最多时现场工人可达到三百多名,他们来自天南海北。深入现场,交流过程中,逐渐了解到:两家劳务的工人,福建当地人最多;一号劳务单位木工湖北人居多,钢筋工多数来自皖北地区,混凝土工则来自云贵地区;二号劳务各工种河南人居多,也有来自川渝地区的。速写一:老张老家在周口太康,具有河南人的鲜明性格特征,淳朴厚道、坚忍不拔。他是木工班组长,每次和他很自然地使用家乡话交流,乡音至亲。老张手下有十几个人,他不光管理有方,还爱逛电商平台,他们班组在全场首先使用的钢筋放线神器就是他在淘宝上发现的。他说,时代发展到这一步了,必须学会上网,网上啥都有,我们这干这一行不能被时代淘汰!速写二:周工,32岁,贵州遵义人,家离茅台镇不过二十公里,是混凝土班组长,我在晚上值班时候认识的。由于经常通宵打灰,周工总是随身携带一包槟榔。他说,“烟提神,能不抽还是不抽,困的时候嚼一颗槟榔,劲儿也挺大的。”他把袋子递给我,让我拿一颗。我好奇,就拿了一颗来嚼。马上,我满脸通红,额头冒汗,半天说不出话来。他看我这个样子,说,他刚开始也不习惯,有时候感到压力大,没办法,就想嚼一颗。他说,后悔小时候没有好好念书,只能出来打工,现在家里有小孩要读书,父母年纪也大了,要多挣点供小孩上好点的学校。速写三:老傅,四川泸州人,年龄未知,样貌身型与我父亲有几分相似,体型瘦小,干活麻利。老周把川渝人的乐天派展现的淋漓尽致,现场巡视发现问题了,他总是说小事小事,又马上打电话喊人过来整改。他自己发现的问题,一点都不马虎,马上给我打电话解决。板面上某个细部节点我没看明白,他操着一口川普,让我对照图纸,一个一个帮我找,没有一点不耐烦,一边诙谐调侃,“像你这样能弯下腰的年轻人不多哦”。其实,现场有数十位甚至百位老张、周工、老傅这样的工人,以上三位又不全是他们。他们讲着不同的方言,有着不同的饮食和生活习惯。他们又是一样的,为了家庭为了生活。他们黎明即起,赶在太阳升起前在工作岗就位;他们头顶烈日,汗水一遍又一遍湿透衣服;他们弯腰屈膝,用躯干的极限动作完成每道工序。他们单纯热情,爱岗敬业,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小心谨慎,相对便于管理,容易稳定;薪资要求简单,对生活要求不高。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农民工”。全篇文章,我不愿意提到“农民工”三个字,因为在当今社会“农民工”这一称谓仍包含着一定的歧视,他们还属于弱势群体。好在,今年年5月1日国务院出台的《保障农民工工资条例》正式实施,农民工这一群体权益终于得到保障,“农民工讨薪难”的现象终将成为历史。END

泥工小刘,河南工业大学届土工,在某央企施工单位”打灰“,分享工地日常。

个人VX:nigongliu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