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名家讲坛常江数字时代新闻学的体系危机与范
TUhjnbcbe - 2023/5/16 20:42:00
儿童白癜风症状 http://www.csjkc.com/tslf/m/996.html

常江,深圳大学传播学院教授。研究领域:数字媒体文化;数字新闻学等。

5月27日,南京大学新闻创新实验室和明经学堂邀请到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常江教授,为学院师生带来主题为《数字时代新闻学的体系危机与范式革新》的讲座。

01什么是新闻:从过去到当下

年,《光明日报》刊登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在中国的体系之下,新闻媒体得以如此直接地推动社会意识观念的进步。20世纪90年代,以电视新闻为代表的中国新闻业系统性地探讨专业主义。这一时期出现了调查性报道和舆论监督等概念。在美国,传统新闻业以品质为生命线,例如《纽约时报》的标语“我们只刊载那些适于刊载的新闻”;华莱士在对3K*的采访中努力实现“众生平等”,但这样的新闻与记者典范在当今却变得非常模糊。

新闻究竟是什么样的?从经典的角度看,人们有明确的标签:真实、严肃、规范、理性和有社会责任。在体系上,新闻学包含着实然和应然两个层面。实然层面是对新闻现象和新闻行业发展规律的观察研究和解释。应然层面是所有社会科学都必然要附加的价值维度,表现为专业性的理想并追求信息的民主化。

02传统新闻业的体系危机

许多标签可以用来描述经典新闻学的症状,首先是对象化——把新闻当作是一个独立的、不能够被改变的、不言自明的对象。这使得学者可能忽视了新闻本身已经发生了变化。其次,经典新闻学的理论总体上是高度描述性的,但今天新闻业的发展不只是形式和结构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价值、信仰、伦理等各种层面的危机。因此停留在描述层面的理论是无效的。最后,传统新闻学的理论总体上也是非理论化的。这样的一种经验主义的命题生成的方法在今天未必还能适用。

03数字技术给新闻业带来变化

1、黑箱

受众在新闻终端上看到的新闻是由既往的阅读兴趣、网络使用行为、消费偏好、上网频率等各种因素经过复杂的测算体系得出的。学者使用“黑箱”隐喻来描述这一测算体系。不同的媒体公司、不同的新媒体平台都有自己的计算的方法。除非被公开,其他人都无法了解“黑箱”如何运作。因此新闻学研究者只能够找到新闻的最初素材和新闻最终推送和分发的结果,无法知道中间的这个过程是什么。这导致了今天数字新闻研究的一大症结:新闻生产和流通的高度不透明。

2、媒介迭代

作为新闻消费的核心媒介的移动互联网、手机智能通讯终端等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构成了碾压性优势。新闻的文化是和它所在的媒介密切相关的。例如报纸新闻、电视新闻有各自的新闻的文化与典范。而在媒介的迭代下,不论是报纸、电视还是广播,人们能够感受到的途径仅有新媒体分发。传统的、区分细致的新闻文化在今天被数字技术一体化了。从前报纸新闻、电视新闻各自有其典范,而在今天都变成了互联网公司的产品。

3、代际区隔

曾经的新闻以凝结共识作为重要的存在依据,而今天的新闻是以制造区隔作为主要的生存土壤。不同代际之间存在着数字鸿沟,他们对数字技术、智能终端的了解和掌握情况是不同的。这导致了不同代际间的新闻消费和经新闻形成的社会认知出现越来越大的差异。

4、极化

所有的媒体都有自己的*治偏向和意识形态偏向。但在传统媒体时代,不论媒体的*治和意识形态的倾向如何,都有两个共同之处。第一,不论意识形态倾向如何,媒体不敢公开报道不客观的新闻。第二,哪怕有巨大的偏见,媒体无一例外把品质当成生命线。专业主义的束缚力量是受到媒体尊重的。但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纯粹的数字新闻机构。它们不是由老牌的传统媒体做数字化转型而来,没有传统媒体的束缚。数字新闻机构把主流媒体原有的、比较偏中间的*治光谱向极端方向急速地扩展,同时品质难以保障。过去的新闻为营造理性温和的信息生态让极端的观点互相关照,但今天的新闻很难做到这一点。

5、公信力下滑

公信力的下滑对于新闻业来说是致命的。研究表明,美国的九大主流严肃媒体在年到年间在不同人群当中的公信力都呈现急速下滑趋势,而这一趋势在新冠疫情时期更加明显。在新冠疫情这样一场生死存亡的公共卫生灾难中,新闻媒体都被如此不待见和不信任,那么正常时期,人们又应该如何去设想和要求新闻媒体呢?

04全球的数字新闻学研究

面对整个行业发生的全球性结构变化,中国和西方形成了不同的理论化的路径。我国学者的切入点主要在价值层面上:即行业的结构转型是否带来了价值体系的问题。这体现了我国学术发展深厚的规范理论取向。但无论是我国价值导向的研究,还是欧美国家经验导向的研究,学者们都面对这样的一个困境:用什么样的理论和话语来解释这些问题。

首先,新闻生产和新闻消费全面转向线上。这使得以往的新闻室民族志这一研究方法难以操作。第二,数字技术制造了新闻消费的代际和群体差异。第三,传统新闻机构和数字新闻机构在公信力问题上普遍面临危机,同时数字新闻机构带来了新闻行业价值层面的极化。最后,人们曾经会把新闻接受和消费当作理性的行为来看待,但眼下人和新闻之间的关系几乎体现为混沌的情感连接。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现在的新闻学没有理论可以做出解释。

从新闻的构成部件来看,传统新闻和数字新闻之间也存在着诸多差异。传统的新闻生产整体上是线性的过程。今天的新闻包含了多元主体循环往复的参与。从新闻的内容上看,传统新闻有标准化、产品化的形式,将提供合理的观察和解释作为叙事依据。而今天,新闻的内容形式变得液态,同时高度故事化、情感化。在流通上,过去有基于媒介的渠道细分,而今天是渠道融合。在新闻接受上,传统的新闻基本上遵循着“认知-态度-行为”的接受模式,而今天的新闻体现为情感上的高度投入。最后,关于新闻的职业。从前的人们大致认为记者是一类具有专业知识边界的职业群体。但今天记者的身份变得模糊,整个新闻行业的职业体系发生了重塑。

在这些过程当中,今天的新闻学需要回归于基本问题:什么是新闻?什么是新闻业?今天的新闻业和过去的新闻业有什么不同?今天新闻业的发展有着什么样的现状和趋势?而所有的现状和趋势,对于学术发展理论发展来说又意味着什么?

05数字新闻业的兴起与影响

数字新闻和过去新闻之间的差异是认识论上的、哲学上的。它不仅是一个新的媒介、新的特征、新的手段,它是与过去完全不同的一种生态。

1、数字新闻业何以兴起

首先,数字新闻的准入门槛和分发成本很低。在今天,一个人创建自己的新闻出口和新闻平台几乎不需成本,同时还可以享受更少的控制,更大的受众自主权。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同时大量的超级平台进入新闻业态,超级平台进一步分配了资金并扩大了新闻自媒体的影响力。因此,新闻业进入平台时代成为不可抗拒的过程。此外,技术的发展使更加丰富的新闻形式成为可能,例如VR新闻的出现。但其中的伦理问题亟待解决,媒体需要确保这一新的方式能够实现公共性理想,并避免可能对受众造成的精神伤害。最后,在新冠疫情时期,数据新闻和新闻的可视化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它在普及疫情信息中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也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人的认知。

2、新闻数字化的影响

数字化浪潮对传统新闻业做出多种改造,在这一前提之下,新闻学的理论研究也做出一些反应。例如近几年的研究出现了情感转向,又如大量文章开始探讨互联网的发展是否必然带来信息民主,也有学者专门探讨虚拟新闻室观察应该如何实施。散点式的理论突破都是在针对新闻业数字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做出点到点的解释,但这并不足够。问题不仅在知识层面,更多地是在新闻业的体系和逻辑层面。新闻内容故事化、情感化;新闻形态液化、去媒体化;新闻职业转型……这意味着在传统新闻学中,对新闻机构、内容、业态、生产、职业的研究,在今天都需要新的理论资源。

06中国经验对全球新闻业转向的贡献

中国的经验有着巨大的理论价值,但现在还未产生巨大的理论影响力。这是由于研究者暂未找到把中国经验凝练为新闻学理论的合适路径。中国经验的价值在于,首先,在我国,新闻机构和新闻服务有着不同于西方的属性定位。我国强调*媒姓*、社交媒体要有*务服务职能,西方国家很少突出这一点。此外,我国传媒文化产业的数字化主要依存于行*体制,在自上而下的动员模式中完成,它带来完全有别于西方的业态。同时,我国强调*报的全媒体矩阵建设,强调要以传统媒体为价值内核,生发、延展出广泛的新闻传播体系。最后,我国推动县级融媒体建设产生了新的新闻生产的模式。中国经验很有可能是新闻学理论的有益补充。

07新闻学的范式革新

新闻学的危机是研究对象发生本质变化的危机,并非是简单的理论更新迭代的危机。因此新闻学的学科体系需要重建。新闻学学者需要建立逻辑自洽的话语体系,来“描述”、“界定”、“解释”、“规范”数字时代的新闻现象。在国外,一些学者分析数字新闻学的研究应该包括4个大的范畴,包括技术分析、平台分析、受众分析和现状分析,这和经典新闻学的5W模式是不同的。在理论资源上,数字时代的新闻学不仅仅需要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汲取养料,前沿的信息科学也不能忽视。此外,我国新闻学的研究还没有形成体系。经验研究的论文成果颇丰,也有许多学者从事于思辨,但两者之间没有逻辑关联,整体还没有形成体系。

在数字新闻业兴起前,新闻学的理论经历了四个范式发展,包括20世纪早期的规范理论、20年代的经验主义新闻学、70年代的媒介社会学和90年代的全球比较范式。近期有些学者提出,新闻学理论已经进入第五范式。考虑到数字新闻业带来的巨大变化,基于新的新闻概念去发展新闻学的新范式显得十分必要。

在方法论上,考虑到原有路径的失效,学者们不能再继续通过观察线性结构做出阐释和归纳,需要尝试探索新闻学的研究是否存在着一种文化研究转向。面对当下混沌的新闻生态,多种情感彼此渗透的精神共同体,文化研究的路径将理念和文化看作是生活方式,这可能会更好地帮助学者们理解新闻业。在具体的理论发展上,新闻学研究现在存在着生态转向,这意味着功能主义和工具论的观点必须被摒弃。当人们在谈论技术时,谈论的不应该是技术影响了什么,技术便利了什么,而应该是技术培育了什么。它们之间不是一个线性的关系,而是包裹的关系。最后,在数字新闻学的时代,一些经典新闻学的概念和伦理也需要被延续和坚守。这些规范性的理论命题,数字新闻学不应该背离。

李大钊说:“新闻是现在新的、活的社会状况的写真”。这句话揭示了新闻的本质,即:新闻学一定是伴随着社会发展最生动鲜活的前沿方向发展的。做到与时俱进,做到对经验、实践紧密的

1
查看完整版本: 名家讲坛常江数字时代新闻学的体系危机与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