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斩刑不是随便拉个士兵来解决的,得由专门的刽子手来砍头。而我国整个封建社会都有刽子手这一职业的存在,直到清朝灭亡后才随之消失。年,《大公报》就曾报道了中国最后一位刽子手。这最后一位刽子手叫邓海山,被报道时已经60岁了。他透露道,想当刽子手也是要拜师的,这入了门就要开始日夜训练。白天砍冬瓜,晚上砍香头,刀法需练到快狠准的程度才能出师。
死囚到了之后,先是验明真身,再推到斩首之地。斩首时,死囚跪在地上,前面站着一个刽子手,但是这最前面的刽子手并不是真正动手的,他的作用就是分散死囚注意力。真正动手的是身后的刽子手,得令后手起刀落,只求干净利落、一刀解决。
据说邓海山出师之前可是拿着南瓜冬瓜练刀法,这晚上就是砍蜡烛。他的技术好到什么程度呢?古时候,斩首基本上都是身首异处,可他却能将头砍下来后,还能连着皮,还不能让监斩官看出来。
刽子手们平时上刑场用的刀是要封藏起来的,平时用不得。只有在行刑前才将刀拿出来磨快些,然后刽子手通常会喝一大碗酒壮胆,之后就是先到刑场静候死囚了。
所谓技巧,就是要瞄准犯人颈部的脊椎骨空隙,一刀下去,身首分离,要是砍得不准,就不一定一下子砍断,砍得半死的犯人挣扎呼号,场面自然显得尴尬,有时围观的人群会嘲笑刽子手的。有一种传说,讲清代要求对官位较高的犯人用钝刀,让其多受痛苦,那是不确切的。砍头是中国最经典的处决方式,甚至可作为死刑的代名词。一下砍掉人最重要的器官,可以叫人当场致命,保险,快捷,还可以把头示众。
刽子手一口气砍下33个脑袋,总共用了不到3分钟,平均不到6钞钟砍一个脑袋,真是个快刀手,术业有专攻啊。
刽子手这行也有行规,邓海山出师时,他的师傅曾交代他砍头砍到99个就必须收手,一定不能过百,否则会有报应的。但是邓海山也没办法,晚清好的刽子手没几个,他不想砍也得砍,最终一生砍了近三百人。报应还是来了,邓海山终身无儿无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