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古代行刑时,台下叫一句刀下留人,真可
TUhjnbcbe - 2023/8/9 21:13:00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608569.html
擅长临床研究白癜风的专家 http://m.39.net/disease/a_5608569.html

由于真实史料并未多记载刑场的细节,“刀下留人”的桥段,基本都出现在影视作品里,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反转,主角是刀底下准备赴死的那位,那他的亲友团会在最后节骨眼大喊一声,将人救下来。

接着还有死敌被押赴刑场,其伙伴也会赶来相救,但一般会持械大闹,被衙差按倒一并获罪。最后就是主角为行刑官,他会给来人一定的时间,让他们有冤伸冤,大多会体察民情秉公办理,营造出清廉好官的形象。

可以说“刀下留人”就跟比武招亲一样,属于古装剧十分常见的故事线。

那总说戏剧来源生活,古代行刑的时候台下高喊一句留人,是否真能救人一命呢?虽无史料,但可从细微末节处推测一下。

首先是否能救下死刑犯,喊“刀下留人”的时机很关键,斩首讲究时辰,午时三刻就要人头落地。原因一则在于古人信奉*神,认为12点45分是一日阳气最盛之时,犯人死后能够不堕轮回,便于顺利投胎,这才有另一句耳熟能详的遗言”十八年后又是一条好汉“,说明此规矩大家都认可。

再来就是午时三刻,不仅现代人吃完午饭正在打瞌睡,古人也感到尤为疲倦,砍头会让痛苦相对没那么激烈,勉强算是人道主义的一种关怀方针,任再恶贯满盈的犯人,死前也可以得到一点体恤。

该时辰数百年未变,所以喊“刀下留人”就得赶在这之前,留有充裕的时间,让执行官有空隙听一阵最后陈情,毕竟等待也是白等,不如再听听是否真有冤情。

如果属实,说不好还会快马加鞭传到宫内,若救人一命,在百姓心中坐实自己好官的形象,也是一笔双赢的买卖。

就算结果照旧是斩首,对执行官来说也不影响官声,顾惜人命,生怕有冤假错案,搁在哪朝都得被同僚竖着大拇指夸赞。

但要已经下令砍头,刽子手闻命挥起大刀,再喊就已经不顶用,毕竟刽子手只听命于执行官,丝毫不会为杂声动摇,已经进入心流状态,手起刀落,麻利的让人头落地才是眼前唯一的事。

执行官也不会阻止,再老道的刽子手砍掉一个活生生的头颅,心底都是紧张的,如果抽冷子出言给惊吓到,大刀的力气来不及收回,把犯人胳膊砍掉一只,那责任就得一起背,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向来是当官真言。

并且,即使找到时机喊出”刀下留人“,也挺身进入刑场,不代表一定能把人救下来。

最稳妥的就是最后关头,拿到特赦令,顺理成章救人,若只是跪下诉说冤情,那审判阶段就可以尽情伸冤,既然没有免刑,依然判处斩首示众,说明证据不充分,执行官大多会意思着听完,命人叉出去接着行刑。

除非找到新证据,激起在场围观百姓的同情,引起舆论压力,才能得到再次命人入宫确认的特殊待遇。各朝各代,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一直是帝王学习的第一课,当为其喊冤的浪潮高得压不住,执行官也担心强行行刑,会给皇帝带来负面影响。

《还珠格格》虽说是一部古偶爽剧,但皇帝下令将紫薇和小燕子砍头时,好友团的对策却可圈可点,尔康一行人本没想直接飞上去劫囚,示意大杂院的一帮老人小孩,鼓动围观百姓替格格们喊冤,堵住去刑场的路,让执行官看到激起民愤,不得不快马回宫禀报,得知”斩立决“,才破釜沉舟将人劫走。

并且从前文也能看出,古人一般不会直到砍头的节骨眼才大喊”刀下留人“,死刑犯从下狱到审判,需要经历漫长的环节,定罪都要等数月,待秋后天地肃杀之际,才能问斩犯人。

剧内令妃、晴儿自格格们被关押,就一直奔走游说,发现木已成舟,也提前准备太监衣服帮尔康逃狱,让永琪装病趁乱离开,再不是皇后阻挠,就连紫薇和小燕子也溜之大吉,根本不会上刑场。

可见古人罪犯家属,在其下狱的那一刻,就会使尽力气帮其脱罪,三国时期的才女蔡文姬,命运格外多舛,父亲被王允判决斩首,丈夫也被判了砍头,据说蔡文姬就前往曹操处求情,以默写出蔡邕四千册珍贵古籍中的四百卷作为交换,得到曹操的特赦。

聪明的蔡文姬肯定不会等到押赴刑场那一刻,再在台下叫喊“刀下留人”,但凡行刑官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那人头瞬间就落地,旁人还挑不出什么不对,毕竟人家也是奉命行事。

尤其世家大族犯事,几乎不会等待官差上门才如梦初醒,如《红楼梦》中有一个镜像甄家,满门下狱之前,就有老仆带着细软投靠贾府,拜托帮忙藏匿财宝。

可见桌子底下,一棵藤上的亲友团为找关系都已经跑细了腿,结果若依然不变,说明皇帝半分都不想留有情面,再喊“刀下留人”也无用。

只有普通百姓因犯凶杀等罪名被判处死刑,才有一线机会引起舆论热议,倒逼执行官回宫确认,说不定能留下性命。此种破例几乎数十年也不会出一次,不然若每次都能成功留人,影视剧也不需要当成一个惊奇转折来大书特书。

常见的操作,就是死刑犯在被押到刑场的那一刻,心中就已知道必死无疑,围观群众也都以瞧热闹的心态来看待,或许会有知己带杯酒来送行,妻儿在场外哭泣送别,等时辰已到,就下令砍头,掐准午时三刻让人头落地。

古代阶级分明,封建洗礼下思维又相对僵硬固化,百姓们几乎都认为朝廷下令要处死的犯人,一定是罪有应得,大快人心占了多数,连唏嘘一阵都少见。

更别提勾起同情为犯人喊冤,万中都没有一例,但若真能发生,执行官肯定不会逆势而为,起码能收押再审,真要证明是个冤案,基本都能写书流传百世。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行刑时,台下叫一句刀下留人,真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