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平顶山日报
◇许凌云
人生中有无数个第一次,但并不是每个第一次都有价值和值得怀念的。在平顶山日报社工作的17年,我却有许多第一次值得怀念。
第一次上班波折
我从小的志向是要当一名作家。所以,上大学时报考的是郑州大学中文系,毕业选择职业时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平顶山日报社。我认为,在报社当记者可以更广泛地接触各种人,了解各种事,从而积累大量的素材,对于当作家创作有很大的益处。
年7月一天,我怀着兴奋的心情来到市人事局(今市人社局)干部科拿介绍信提档案时,却被告之档案已经被平顶山师专(现平顶山学院)提走了,而且已经给我分好了讲课的课程,是古代文学。我当时心里慌乱得不行,虽然在大学当教师也不错,可我志不在此啊!只好想办法又把档案从师专拿了回来,这才到了报社报到,被分到工交科当记者,从此开始了17年的报社职业生涯。
后来,与平顶山学院的教授们接触多了,还不时想起:如果当时我听从命运的安排,现在是不是也成了一名站在讲台上的教授?是一个保守的学者,还是一个创新型的学者?
第一次在总编室相亲
我遇到的领导和老师都是工作上给我指导生活上给予帮助的好领导好老师。尤其是在上世纪80年代,人们心思单纯,工作认真,待人真诚。我的婚姻就是在领导的直接牵线下组成的。
年夏天的一个上午,我正在3楼办公室写稿子。突然,刘俊杰科长打电话叫我到二楼杨建恩总编辑的办公室。我以为是工作上的事,谁知道一进杨总编办公室,却见办公室里坐着一个微胖的中年妇女和一个清瘦美丽的女孩儿。杨总编微笑着向我介绍说是以前一矿工作时的同事和邻居,中年妇女很认真地打量着我,并不断地问我一些问题。我有些局促和害羞,明白了她这是带女儿来相亲的。
在与中年妇女对话的间隙,我偷偷打量女孩儿,发现她像是在看我又不像是在看我,她一直没有说话。她很清瘦,眉毛细长,眼睛大而亮,皮肤白晳。半年之后,她——刘向真就成了我的爱人。爱人是那时对妻子的称呼。中年妇女自然变成了我的岳母大人。年元旦我们结婚时,婚车还是同事刘平茂帮我找的一辆当时还很少见的红色桑塔纳。
第一次被威胁
我认为,弘扬正气伸张正义、鞭挞社会丑恶,是一个新闻记者的重要职责。因此,我也常常采写一些舆论监督的稿件,以便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并加以解决。
大概是在上世纪80年代末的一个夏天,有朋友反映一个老头儿在路口违规自建了一个铁皮房子卖东西。医院,又是居民区,道路狭窄坎坷,行人很多。铁皮房子紧挨道路,铁皮房子的主人对不买他东西却在门前缓慢经过的老人、残疾人经常恶语相向甚至动手推搡。我到现场观察了半天,并采访了附近商户,得知大家对他的行为非常厌恶,但惧于他是坐地户,又很凶,都是敢怒不敢言。于是,我写了一篇不长的文章《铁皮房子里的霸道主人》,被刊发在头版。这篇文章引发了很大的社会反响,工商、城建部门很快动手解决,周围居民拍手称快。
几天后的一个午后,我正在宿舍看书,被那个铁皮房子的主人寻到,他坐在我对面,把腿上的一个大伤痕指给我看,说:“这是我年轻时打架落下的。我已经老了,你才二十几岁,你要考虑你的前途。你那篇文章把我害苦了,你要负责!”我当时年轻气盛,也针对地说:“文章中要是有假,我负责;没有假,我不需负责。”他临走时放下一句狠话:“你等着!”说实话,那段时间我还真是担心有人会砸我黑砖,走在路上都很小心。但最后什么事也没有发生。这件事也让我相信,正义本身是强大的,正气能够压倒邪气。
第一次当主编
年的7月,因为任广告部主任时间已经有4年多,加上其他的因素,产生了疲劳和厌倦。我找到贾汉社长,提出要调换工作岗位,贾社长不同意,我就连续几次找他。最后,贾社长实在被我磨得没办法,让我组建个经济周刊。当时从中央大报到地方小报都在办周刊专刊,都在为报纸的未来布局。
贾社长给我的任务是,采编合一,独立成报,为报社多思路办报探索新路,同时诞生的还有《教育周刊》《法制周刊》。我很感谢贾社长的关照,给我配备了当时报社最年轻、学历最高的几位同仁。作为《经济周刊》的主编,我给大家灌输的观念就是:虽然这是一周一张的报纸,但是我们一定要把她当成一个完整和独立的报纸来办。我们每期都要集思广益,策划主题报道,紧贴市情、国情,抓住市场热点,组织话题讨论,而且在版面布局上大胆创新,大标题、大图片、通栏、通版,突破传统格局——面貌一新的《经济周刊》,重头稿件层出不穷,得到读者的肯定和赞扬。
年底,我把几位同仁发表过的重要稿件汇集分类成册,由新华出版社出版了《不懈的探索——经济新闻理论与实践》一书,成为我们在办报探索中的一个成果。至今我还十分感谢几位同仁的协助,让我在新闻生涯中达到了一个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