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市口”位于今天北京的宣武门外,应该说它的知名度在中国还是很高的,别看它地儿不大,历史可不短!
早在一千多年前的辽代,这里还是当时安东门外的郊区,到了金代则成了施仁门里的丁字街,元朝时因为这里很多商户都是卖柴火的,故而曾一度称为“柴市口”,从大明朝开始,这里就成了老北京最大的蔬菜交易市场,沿街商铺、菜店林立,由于这里蔬菜新鲜又便宜,品种还多,“四九城”内外的很多人都专程到此买菜,“菜市口”的地名就这么叫开了。
不过让菜市口名声大噪的倒不是它红火的生意,而是因为它是世界上选址最为独特的刑场!评书或影视剧里经常说到的“推出午门斩首“实际是说择期拉到菜市口砍头!既不是真要在午门的大门口,也不是立即执行,大家不要误会!
根据《北平旅行指南》里记载,每当秋后处决犯人时,都是先把犯人从死牢里带出来,一路出宣武门(顺承门),经断头(*)桥,过迷市,最后押送至“菜市口”。
在这段最后的路上,有钱有势的人家花点银子,可以让自己家的苦主享受”贵宾“服务——坐单人囚车,否则的话就只能披枷带锁,无比辛苦地走完自己这一辈子最后的路。
到达刑场之后,犯人一律由东向西排列,刽子手执刀由东向西顺序斩决,行刑完毕之后,被斩首者的头颅会被悬挂在“菜市口”很长一段日子,任人观摩。无头的尸体则被立即运走,现场喷溅的血迹在被*土垫盖上之后,立刻就有人气定神闲地在此卖菜和买菜,,心理素质之过硬真是要甩现代的人好几条街!
至于为什么偏要选择在菜市口行刑,坊间传说大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这里人多,阳气盛,这和刽子手要披红挂彩和选择在正午时分开刀问斩是一个道理,还有一个就是想起到震慑的作用,不过,第二个目的效果好像不大明显,普罗大众似乎更把它当成一场难得的嘉年华!每当要处决犯人时,“菜市口”总是人山人海,水泄不通。比赶庙会都热闹!
在我看来,在那个灰暗的年代,把围观杀人当作一场视觉盛宴,借此寻求刺激和愉悦感不仅是一种“变态”,更是一种令人叹息的悲哀!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