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信许多人看过古装电视剧,有些比较有名望的人被压到法场上问斩,而他的亲戚朋友却还在为他苦恼,于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此时便有人骑著奔驰的骏马,高举圣旨,奔向法场大呼“刀下留人”。而且剧集中的刽子手们基本上都是看着停刀看着这个人,于是一个生命就这样留下了。
虽然电视剧毕竟是电视剧,但在古代许多人的刀子下却是留不住人的。为什么?一句话,这些人一般都是秋后问斩,他身边的人还有很多时间去弄清真相,不至于到最后一刻才想办法,这主要是为了烘托气氛。如果找不到证据,当然是冤枉了,那一般也是冤枉了,不然怎么会有琅琊榜这样的电视剧存在呢?
第二,刽子手听了行刑官的话,随便一个人就喊一声刀下留人,怕是有点难,特别是他们真的很专心致志,准备砍人,怎么还会抬起头来看是否有人拿着圣旨来。再者,人的动作都是下意识的,当拿起刀子准备落下时,听到声音的人基本上也就难以控制自己的手。
然而,在宋朝‘刀下留人’却是真实存在的。宋建于年,起先武臣较多,但逐渐恢复儒学,皇帝愈加重视文臣,宋朝也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文人,如王安石、欧阳修、苏轼等。亦正因如此,宋朝的法律也十分严明,宋太祖于年颁布了第一部法典《宋刑统》,以后各代皇帝都对此加以充实,由此产生了包拯、寇准、宋慈、陈希亮等著名清官。
并且在宋朝的法律中也有这样的一条“凡死囚之罪,重审陈奏”,只有13个字,却代表了如果宋朝人有冤,那就完全有处可诉。这当然也可能是由于早年宋太宗在案件中吃了亏,差点冤枉了人,所以才有这个规定。
一位叫王元吉的官员,就是他的继母,跑到官府去告他,说他谋财害命。此时开封府尹一听此言,也不知道是哪方面出了问题,竟不经审讯就叫人将王元吉关进牢房,随后又用刑具将他屈打成招。而且这位继母死得早,死得晚,才能从这些细节中抽丝剥丝,找到了王元吉的清白,宋太宗由此赦免了他。
于是宋朝律法慢慢完善,为了出现冤假错案,便制定了这样的*策,只要犯人在被杀之前喊出自己是冤枉的,刽子手自然就会手下留情,不把他送走。但是,个人认为,做刽子手还是很困难的,毕竟他又要等到中午才行刑,又要花心思听犯人说些什么,又要不时担心会有“刀下留人”的标语。
但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更何况是无辜的生命,更应该保住。诚然,到了清代,也有许多「刀下留人」的现象,但这不是皇帝真正想要杀掉他们,而是为了让他们感到威胁,一松一紧,自然而然地留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