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谭嗣同,人们总会想起他在慷慨赴刑前的那种从容不迫和他那句“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中流露出的英雄气概。
年9月28日,北京宣武门外菜市口,被素来爱看热闹的民众围得水泄不通。六名死刑犯被押着缓缓走来,围观的百姓疯狂向六人身上扔烂菜叶、臭鸡蛋,甚至辱骂他们是“国贼”。其中一人,面对此景,毫无惧色,从容自若,他就是后来被称为“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
谭嗣同的祖上原住在福建清流县,后来迁徙至湖南长沙。11岁时,他的父亲谭继洵由户部员外郎升迁至郎中,全家跟随搬迁到京城。第二年,京城发生了白喉传染病,谭嗣同的母亲徐五缘、大哥谭嗣贻、二姐谭嗣淑都被感染,不幸去世。谭嗣同也被感染,昏迷三日后竟奇迹般的醒来,所以父亲便给他起名叫“复生”。梁启超在《谭嗣同传》中说他:“幼丧母,为父妾所虐,备极孤孽苦,故操心危,虑患深,而德慧术智日增长焉。”童年家庭的不幸,对他幼小的心灵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养成了他刚毅坚强的性格。
13岁时,他的父亲到甘肃任职,他便跟随父亲来到西北地区。之后几年,他多次往来于直隶、陕西、甘肃、湖南、湖北等地,这极大地开阔了他的视野和加深了他对民众的疾苦的了解,更激起了他对清政府统治的不满和探求救国救民的热情。
谭嗣同少年时代曾系统地学习过中国传统的文化知识,10岁时便师从湖南有名的学者欧阳中鹄,开始接触王船山的思想。13岁时,和同县的唐才常结成生死之交。16岁时,拜涂大围为师。
谭嗣同曾多次参加科考,但均名落孙山。他曾博览清代学者的著作,并且对易学和数理挺感兴趣。洋务运动期间,江南制造局的翻译馆和广学会曾翻译了大量西方自然科学著作和历史、地理等,谭嗣同便购买了大量相关著作阅读,努力学习西方的文化。
谭嗣同所生活的时代,正是当时中国社会一个巨大的转型变革期。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北洋水师战败,对国人产生了极大的刺激和震动。中国虽在两次鸦片战争中败北,但是败于欧洲列强,而如今“天朝上国”竟然败于一个长期以我们为师的弹丸之国日本,这被视为奇耻大辱。以康有为为代表的读书人,不满于时局如此不堪,便突破了读书人不得干政的禁锢,公然组织了“公车上书”,在社会上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谭嗣同的思想在时局的刺激和维新思想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的改变。他决定向旧的过去告别,干出一番事业。年,他拜访了康有为在北京创办的强学会,并见到了梁启超等志同道合者,之后便开始为维新变法摇旗呐喊。
年9月19日,慈禧太后忽然从颐和园回宫。21日发动政变,宣布重新垂帘听政,废除新法,光绪帝被囚禁。实行了天的戊戌维新变法宣告失败。
在慈禧回宫的前一天,感到危机的光绪帝命令另一个变法骨干林旭传出“密诏”,令康有为“即速出外”。接到密诏的变法诸人,束手无策,谭嗣同为救光绪帝,只身到法华寺拜访袁世凯,劝说袁世凯杀掉荣禄勤王。袁世凯权衡利弊后,很快便将谭嗣同诸人出卖。
政变发生后,清政府大肆搜捕参与维新变法的人士,面对如此险境,梁启超等人曾苦劝谭嗣同去日本驻华使馆暂时避难,然后再图变法大业的复兴。但谭嗣同执意不从,说自己深受皇帝恩宠,理应酬谢圣主的恩泽。并决定用自己的鲜血,来唤醒国民:“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之后的几天,谭嗣同竟然整日不出门,坐等被捕。25日,谭嗣同被捕入狱。在狱中,他神情自若,异常平静,并在墙上题了一首充满浩然正气的诗:“望门投宿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年9月28日,谭嗣同和康广仁、林旭等五人一起在菜市口被处死,享年34岁。上海租借的英文报纸《字林西报》刊文赞扬道:“(慈禧)所杀害的六个青年改革家,他们个个都具有舍身成仁的意志。我们常常对中国表示灰心和绝望,但是任何一个国家能产生像这样一些烈士,是没有理由对它绝望的。”
参考资料:《谭嗣同传》《字林西报》《戊戌六君子》
图片素材来源于网络
欢迎留言交流讨论,不定时更新近代史上有巨大影响的那些人和事,喜欢就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