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Lady格蕾丝
二战时期,一个犹太人为了活命,以个同胞的名字自造波斯语并教授给德国军官,他靠着这一招在集中营里生存了天,直到二战结束。
如果你看过电影《波斯语课》,就能知道我描述的是该片的情节。这部电影年初在国内上映时,好评不断但也存在争议,不少人质疑故事略显离奇。
不能否认,影片存在艺术加工的成分,但却是根据二战时期的真人真事改编的。编剧伊尔佳·佐芬在接受采访时谈到,自己15岁时曾在报纸上读到过相关报道,从此这个故事便记在了心中。
直到多年后着手创作剧本时,佐芬才发现类似的故事被写成了短篇小说并已出版,他与导演瓦迪姆·佩尔曼便在小说的基础上创作了《波斯语课》的剧本。
关键词:波斯语
年,一行犹太人被押送到野外执行枪决,其中一个矮个子犹太人在枪响之前假装倒下,不料却被火眼金睛的德国士兵发现。
犹太人辩解自己是波斯人,他手上那本波斯语书,此刻成了身份的最佳证明。
在押送途中,高个子犹太人用这本书和矮个子犹太人交换三明治,矮个子犹太人起初还有些不情愿,谁能料到不过片刻之后,高个子犹太人便做了枪下亡魂,而这本波斯语书却阴差阳错成了矮个子犹太人的救命稻草,想想真是讽刺!
那本波斯语书是货真价实的古董,是高个子犹太人的房东仓皇出逃时遗落的,书上写着房东儿子的名字“雷扎”,矮个子犹太人便以这个名字自称。
正巧德国军官科赫上尉想学习古老而又神秘的波斯语,雷扎被带回了集中营,他和高个子犹太人现学的零星单词正好在测试时派上了用场,雷扎被留在集中营的厨房里干活,业余时间教科赫学习波斯语。
关键词:名字
一句谎言的背后,需要用无数的谎言来支撑。
雷扎教给科赫上尉的波斯语单词都是顺嘴胡说的,而为了不露馅,他不得不在干活、走路、甚至是睡觉时,拼命记住这些自创的语言。
时间长了,雷扎引起士兵麦克斯以及科赫上尉的怀疑,但在负责抄写集中营里犹太人的名字时,雷扎获得了灵感,他从此便以犹太人的名字来命名波斯语单词。
令人喟叹的是,犹太人在严寒中铲除积雪,稍有差错便遭到谩骂和殴打,而与此同时,科赫在温暖的室内吟诵着他用波斯语所做的诗歌,那首诗正是由被奴役的犹太人的名字组成的,这又是讽刺的一幕!
那本写满犹太人名字的登记簿,本来是由科赫的女下属负责抄写的,但因她字迹潦草,还时常把墨水弄到名册上面,科赫便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写得一手好字的雷扎。
在科赫眼中,犹太人命如草芥,他根本不关心登记簿上写了些什么,他只在意字迹是否漂亮工整,好向自己的上司交差,而哪怕科赫认真翻阅一下名册,说不定就能发现雷扎的秘密。
然而这本写满犹太人名字的登记簿对于雷扎来说,却有全然不同的意义,它不但是雷扎灵感的源泉,更是保命的护身符。
名字最基本的含义,是一个人在世界上存在过的证据,换言之是生命的符号,然而在战争背景下,名字显然又多了几许沉重的意味。
关键词:战争
影片对雷扎的身世背景着墨不多,甚至连他的真实姓名都没有提及,但从雷扎那漂亮的书法、随机应变的能力以及沦为阶下囚仍能保持不卑不亢的态度,不难猜测出雷扎在二战爆发前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极有可能是出身中产阶级家庭或者是上流社会。
战争改变了雷扎的人生轨迹,科赫亦然,他12岁开始学厨,22岁成为主厨,是个出身底层的穷苦人,军官的身份令科赫赢得了别人的敬畏,但他过得并不快乐。
科赫曾对雷扎说:“我不是刽子手,只是个厨子,也只想做个厨子。”这可以理解为科赫的自我开脱,但也可以视为他的真心话。
相比其他德国人,科赫对待犹太人比较温和,但同时他也是个冷漠的人,除了雷扎之外,不关心任何犹太人的生死。
科赫总是面无表情,只有当学习波斯语时,他的脸上才会露出笑容,眼睛里闪烁着星光。科赫的梦想是战后去德黑兰投奔弟弟,在那里开一家餐厅,而这正是他学习波斯语的原因。
由犹太人的名字构成的波斯语,对于雷扎而言是生存的砝码,对于科赫而言是生活的信念,波斯语架起了二人之间的桥梁,也成为他们逃避战争的乌托邦。
写在最后
身边的同胞每天都在死去,但为了活命,雷扎必须铭记每一个人的名字,这对他本身就是一种折磨。
二战结束时,雷扎被盟军所救,尽管所有与集中营有关的文件都被德国人销毁,但那个犹太人的名字,雷扎可以倒背如流,在背诵的时候,他忍不住泪流满面。
与此同时,乔装出逃的科赫因波斯语不过关暴露了身份,他先是表现出惊慌,接着不知所措,最后被抓捕时歇斯底里地大叫。
其实集中营里的所有人都明白,雷扎根本不懂波斯语,只有科赫愿意相信他,我认为科赫未必没有看出雷扎的破绽,只是那种渴望重拾和平生活的美好心愿令他盲目地选择了自欺欺人。
雷扎和科赫被迫卷入了战争,他们因为战争改变了原有的人生轨迹,也为战争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波斯语课》从这两个小人物的故事入手,以“以小见大”的方式揭露了战争的残酷无情。
有人问导演佩尔曼,为什么要在当下拍一部二战电影?他回答:“战争离我们并不遥远,这些故事任何时候都该被讲述,尤其是现在。”
一部优秀的战争电影,起码应该做到两点:一是宣传反战,二是令人反思。
在我看来,《波斯语课》无疑是成功的,看完了这部电影,我不由自主又想起了富兰克林说过的那句话:“从来就不存在好的战争,也不存在坏的和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