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自古以来,无论是文人墨客,不管是做官还是经商,都有很多不同行业的名人。这些人都在自己所熟悉的行业里做出了一番事业,他们的很多事例都流传至今,被后代人不断的学习。
任何一份工作也都没有贵贱之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只要是通过自己的双手勤奋努力换来的财富,不做违法乱纪的坏事,都是值得尊重的。但是从古代至今,有很多职业都非常的缺少人手,就算是高薪都很少有人会去参与。
就拿现在的“守墓人”这个职业来说,薪资比一般的职业高,并且福利待遇和休假各方面都比较吸引人。但是因为职业的特殊性,却很少有人去做这样的工作。除了守墓人之外,还有一些高危行业,虽然薪水都比较高,但愿意从事这类工作的人也非常的少。
在古代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能在一些影视作品中看到“刽子手”的形象,难免会对这个职业产生好奇。众所周知,“刽子手”在古代是专门给死刑犯行刑的人。电视剧里刽子手形象都是非常健壮的男性青年,手里握着沉重锋利的大刀,手起刀落坏人就被斩首示众。
01“刽子手”的职业没有人愿意做
电视剧里出演“刽子手”的人大多是临时演员,但是在古代,“刽子手”这个职业却是属于正式的公职人员的。这份工作只有在需要有犯人行刑的时候才需要完成,其余时间基本上没什么事情,并且收入还很高。除此之外,还有官府为背景,没有什么生命危险。
但是在封建社会时期,“刽子手”这个工作是非常特殊的。且不要说那个年代的人都非常的迷信,就算是放到现在,应该也没有多少人有胆量胜任这样的工作吧。毕竟手起刀落带走的是一条鲜活的人命,在比较迷信的年代,除非是心理素质非常好的人才肯做这份工作。
并且在最开始的受,刽子手并不是一份稳定的职业。做一个刽子手,虽然是也是靠自己的劳动挣钱,但是回到自己现实生活当中,周围的人也都会对自己避而不及。但是随着不断的发展,这个职业在后来不仅变得稳定,还有了自己的体系。
02成为“刽子手”的条件和上任后的收入
虽然这个职业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也出现了像张飞、樊哙这样比较有名气的人。但是由于这个职业比较晦气,除了是一些迫于生计走投无路的人,否则是不会主动去接触的。所以这个职业给人的印象一直都比较神秘,不敢轻易的去了解。
历史上最后一个刽子手,是清朝末年的邓海山。在邓海山晚年的时候,曾经参加过一次采访,这个采访才让大家真正的对刽子手这个行业有了一定的了解。和大多数人猜想的那样,邓海山之所以成为一个刽子手,也是因为家庭贫困,迫于生计才跟着当时的师傅学习这个手艺。
但这不同于一般的职业,要想成为一名刽子手,有手艺之外还要胆子大。能够满足入门条件才能开始一系列的练习,练习的方式倒是不难。先是每天练习砍树,等到有足够大的力气之后,就要练习如何掌控自己的力气。
通常力量训练的差不多就要开始练习砍冬瓜,砍冬瓜练习的就是他的巧力。要能够把冬瓜一刀砍下去之后,刚好砍到底,但是冬瓜不断,才能算是出师。因为当时朝廷对于行刑死刑犯是有要求的,不能够一次性就将犯人的头砍下来。
这个标准一般是要求刽子手砍六次左右。有的时候官府也会下达特殊的要求,比如当时谭嗣同因为激怒了慈禧,所以行刑的时候要求刽子手用钝刀,最后硬生生砍了三十多下。所以就算是看起来只要胆子大的刽子手,也是要有一定的手艺才能够胜任的,不是光凭借着蛮力。
手艺练到家之后还要经过胆量的测试,一般刽子手在出师前都会被师傅带去乱葬岗过夜。很多人都不能够经历那种恐惧,惊吓过度之后自然也就被淘汰。顺利通过的人才能够真正的成为一个刽子手,虽然不能够荣华富贵,但是按现在的标准还是能够奔小康了。
大家都知道“秋后问斩”这个词,一般秋天之后刽子手们就会进入非常忙碌的阶段。平均砍一个头能有一块银元,约等于现在的元人民币。除了正常的收入之外,犯人家属为了能让犯人走的轻松一点,也会给刽子手一些好处。
总结:
刽子手每个月都是能够享受朝廷的底薪的,也能够享受一些朝廷的福利待遇,再加上行刑犯人的钱和家属送的好处,一年下来也算是非常可观。但是由于这个职业比较特殊,很少有女孩子愿意嫁给一个刽子手,所以大多的刽子手都是孤独终老的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