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述人夏明,资深广告从业者,上海铁美广告有限公司董事长。作品曾获第五届上海诗歌节“诗歌创作奖”一等奖等。喜书画好阅读,偶作诗文,见诸《上海散文》等报刊。
走进包厢,小小的桌几上,整齐地摆放着一份《贵州日报》,套红的报头,毛主席手书的报名。想到必定是前面下车了的客人有心的留转,独我一人的包厢温馨了起来。
就这样,在回沪的k次列车上,我遇见了《贵州日报》。
这是年11月8日的报纸,厚厚的一叠,16个版面,一周前的旧报了。随意浏览了下要闻、新闻,我翻到了14版的“娄山关”副刊。作为一个老牌的文学爱好者,“娄山关”副刊我是知道的,不发外省一般作者的来稿,故从未投过;再说刊的大多也该是描写黔地风土习俗、进步与变迁、文化艺术的稿吧;未到过贵州的我,也写不出多彩贵州斑斓的自然山水,底蕴深厚的历史文明和浓郁的多民族风情。
都说新闻是报纸的灵魂,副刊是报纸的面孔,我得仔细看看心仪的模样。可该期“娄山关”副刊是一条“我与《贵州日报》”的征文启事,4篇应征的征文和2篇短小精悍的随感。
读罢15版的文艺评论和16版的黔史,我又翻回到“娄山关”副刊。无它,只是觉得亲切,似乎和我有着某种看不见说不清的牵连。再读4篇征文,篇篇都有与《贵州日报》难以割舍的情分和真诚的感恩感谢。最使人感动的是徐本礼老先生的《六十一载恩师情》,还有作者觉俄卡如说的“执报之手,与报偕老,我老报不老。”情真意切,让人动容。
另2篇为家乡巨变的随笔和凭海临风的言论,随笔清新朴实,洋溢着作者对高铁时代飞速发展带来的家乡变化抑制不住的欣喜;言论则侃侃而谈,清晰自然,言近旨远……
遇见,莫不是缘分。我是工作在上海的浙江人,不论上海还是浙江,距贵阳都有多里地遥远,手捧《贵州日报》,翻阅“娄山关”副刊,竟心生他乡遇故知之感。
这次是应邀来开阳参加一个文学活动,正好写有开阳南江大峡谷的短文。我随即打开电脑,写了这篇征文,并把南江大峡谷的短文,稍作修改附上。
假如不曾相遇,我不会知道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美妙心境叫情愫,还有什么玄之又玄的冥冥之中的注定。心绪如窗外明媚的山水,沿途摇落的都是芬芳的气息,我在想象着,来日我们会以一种什么方式相会。是的,我相信我们一定会再相见。
万事都有起始,读到“娄山关”副刊的那一眼起,我明白,我算是和《贵州日报》结缘了,缘深缘浅,看自己日后的修为。但是,我一定会在电子报上阅读《贵州日报》、了解《贵州日报》、关心《贵州日报》。说不定这一次美好的遇见,还会引发一而再再而三的续篇,也未可知。期待。
即使有一天,你把我遗忘了,那也不是萍水相逢的一场伤感,我能忆起今日路上的一程墨香,能记住初见时的喜悦和阅读中幸福的感觉。
值此《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之际,谨以这篇应征短文,送去我诚挚的祝福。
《贵州日报》生日快乐!
《贵州日报》创刊70周年系列活动之——我与《贵州日报》征文”启事(点击查看)
文/夏明
刊头制作、相框设计/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吴浩宇
文字编辑/李缨
视觉实习编辑/杨简
编审/李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