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刑罚有很多,其中对犯人执行死刑场面是最为震撼的了,也就是所谓的斩首。对于斩首也非常有讲究,像是“秋后斩首”这个说法就很严谨,这对于刽子手的心理也是一种挑战。不过也经常会听到“刀下留人”,通常这时刽子手都会停止手中的动作,看完这13个字,是谁也不敢下刀。
看过古装剧的朋友对于这句话都不会陌生,随着大人的牌子一扔下,刽子手就会大饮一口烈酒,继而就是要行刑了。每当这个时候,都会有人快马加鞭的赶来说刀下留人,而犯人就可以因此逃过一命了,何其惊险?我们知道,古代一旦被判上了死刑,就相当于必死无疑了,很难会有翻案之说,更不可能来一个申诉了。
当然,它不止是发生在影视剧中,历史上也差不多是这样。纵使皇上金口玉言,又或者是要考虑到官威而不轻易申诉,但在宋朝却有一个例外。这个时代的法律已经十分完善了,也比较人性化,只要犯人认为自己是冤枉的,都会重新审查,如果有足够的证据可以证实,则人头可不必落地。
宋朝管这种重新审查的机构叫做提刑司衙门,就算是县长大人都不能随意将一个人定罪,只有中枢才有这种权利。而大宋法律上就有十三个字概括了一切: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意思已经很明确了。所以从法律条文上来讲,谁能轻易抵抗呢?现在您也就能明白为什么会有“刀下留人”这一说了吧?
古代对于生命的敬畏之心虽说达不到百分百的完美,但是草菅人命的后果任何时候都很严重,要不然怎么会有六月飘雪的事情发生呢?其实不光是在宋朝,在秦汉时期就有一套相对严谨的制度了,那个时候人们对法家思想比较推崇。涉及到命案,必须要经由皇上过目且审查的。
尽管纵观以上来看,古代也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可怕,但是说到底还是一个封建时代,各方面的法律制度都还不完整。对于死刑,现在听来仍旧令人心有余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