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集体,人次——这是自年至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先后召开的15次全国劳模表彰大会累计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总数。
年,这个数字再次刷新——将有新一批劳动楷模接受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至高褒奖。
70余年来,新中国经历了沧桑巨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趟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劳动模范始终与祖国同成长、共命运,以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为国家繁荣富强添砖加瓦,立足平凡岗位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用劳动的双手浇筑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的不朽丰碑,鼓舞亿万劳动群众乘风破浪、奋勇前进。
创造,劳模群英勇立潮头
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学生刘文清从报纸上看到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这次大会标志着我国科技工作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对于接受表彰的个全国先进集体和名全国先进科技工作者,24岁的刘文清充满了崇敬,但他绝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也会作为“全国先进工作者”,走进北京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
这一年,刘文清被分配到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他带领科研团队只做了“一件事”: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与国家对环保领域的需求完美结合,特别是在国内率先系统开展了光学与环境科学的交叉集成创新研究。
当获悉自己成为年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拟表彰人选,已经是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刘文清内心百感交集:“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我们这一代科技工作者的‘中国梦’是与祖国命运紧密相连的。”
为追求国家富强,吃得了苦、耐得住寂寞的,还有两位一线技术工人——何光华与潘从明。年1月10日,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的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他们的创新成果斩获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的何光华有个响当当的称号——“电缆医生”,她攻克了高落差环境下高压电缆施工损伤引发故障的世界性难题;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潘从明则有一项“独门绝技”——用一双眼睛就能在浑浊的液体中,甄别和捕捉那些若隐若现的稀有贵金属。
时代为劳模创造了展现才干的舞台,劳模也成为一个时代的创造者——
刘文清带领团队构建了我国大气环境综合立体监测技术体系。今天,人们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