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爱能拯救黑暗中的
TUhjnbcbe - 2024/9/14 16:29:00

(原创文章,欢迎阅读,抄袭洗稿必究)

诸神的恩宠

年1月1日,维也纳《新自由报》上,发表了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作者是茨威格。

小说用第一人称口吻,讲述了一个女孩长达十五六年的暗恋故事。

女孩临死前,写下绝笔信,向她暗恋一生的男人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表达了炽热而无悔的爱。

信有二三十页厚,字迹潦草,没有署名。

开头第一句话是:“你,从来也没有认识过我的你啊!”

高尔基读完后称它是,“惊人的杰作。”

这篇小说,我读过多次。最近重读了两遍,有一些新发现。写出来,愿与喜欢这篇小说的朋友交流。

01真爱能拯救黑暗中的人

那一年,女孩13岁,情窦初开。

遇到R先生前,她的生活是“阴惨惨,乱糟糟的一团”。

她住在郊外一栋公寓楼里。父亲是会计,母亲是家庭妇女,其家境处于小资产阶级最底层。后来,父亲死了,母女相依为命。

对门邻居整天酗酒闹事,后来男主人偷东西被抓,女主人灰溜溜地搬走了。

门房透露,新租户是“一个单身文静的先生”。

不久,油漆工,粉刷工,裱糊匠来装修房子。老仆约翰,对所有人都彬彬有礼。

仆人是主人的“镜子”。从仆人身上,能看到主人的修养。

女孩对R先生充满期待。她想象R先生是个老学究。没想到,他竟是个25岁的小说家。

一天,R先生要下轿车,女孩主动为他开车门。他看了她一眼,一句“多谢,小姐!”,立刻俘获了她的心。

女孩脸色涨红。这是初恋的味道。这种纯洁的情愫,只存在于未经世事的少女身上。成熟女人身上,只剩风韵,没有青涩。

美好的爱情,会让一个人变得更好。

认识R先生后,从来不弹钢琴的女孩,开始练钢琴,每天的衣服也干净整洁,还用书包刻意遮住衣服上的补丁。

她家房门上,有个小小的黄铜窥视孔。那个小孔,成了她全部的世界。

她一下午一下午地坐在小孔前,往外窥视,捕捉R先生的动向。这种状态,持续了三年,直到女孩16岁。

女孩亲吻R先生摸过的门把手,捡起他扔掉的雪茄烟头……

如此卑微的暗恋里,隐藏着一种虔诚而强大的信仰——改变命运,像他那样生活!

一次,女孩接着帮老约翰拿地毯的机会,得以进入R先生的房间。

房间里,有书柜,油画,各种艺术品,还有书桌上那蓝色的水晶花瓶。

一切,都是那么优雅高贵。

她说:“那匆匆而过的一分钟是我童年里最幸福的时刻。”

不久,母亲再婚,要带女孩去因斯布鲁克生活。临走前,女孩鼓起勇气去按R先生家的门铃,却无人应答。她绝望了。

在因斯布鲁克那两年,女孩买回R先生的所有书,一遍遍读,直到倒背如流。哪天报纸上出现R先生的名字,那天就成了她的节日。

18岁的妙龄美女,自然不乏追求者。

可是,她心里认定了R先生。她有“钢铁般的意志”。如果对其他男人稍有动心,她都觉得是犯罪。

为接近R先生,女孩拒绝了继父的资助,独自前往维也纳打工。

下火车后,她第一站就去了郊外那栋公寓楼。她站着公寓楼外,久久地凝视R先生家的窗户。直到灯光熄灭,她才离去。

女孩在服装店打工。她用繁重的工作麻痹自己,强迫自己不去胡思乱想。

一次,她和R先生偶遇,他那“漫不经心的目光”从女孩身上一扫而过。

那眼神勾魂摄魄,瞬间唤醒了女孩的情欲,使她一下从孩子变成了女人。

然而,R先生没有认出女孩。

这是女孩第一次没被他认出。殊不知,以后每一次相遇,R先生都没有认出过她。

女孩说:“我一辈子都在忍受这种命运,随着这种命运而死。”

一天,女孩与R先生邂逅。面对他的勾引,她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完全交付给他。

在R先生面前,她永远是那个13岁的小姑娘。

接下来的三晚,他们享尽鱼水之欢,她“无比欢愉,极度幸福。”幸福到,在黑暗中哭泣。

男人爱女人,多为肉体之爱。女人爱男人,多为灵魂之爱。

对R先生而言,这不过是他几百次艳遇中的一个。对女孩来说,却是她一生的夙愿。

女孩离开时,R先生将蓝花瓶里的4朵白玫瑰送给了她。她一连几天,都亲吻着这些花儿。

对她来说,R先生是一个美丽的梦。她不愿从梦中醒来。醒来,就意味着精神的死去。

人,是环境的产物。

女孩原本生活在阴沟里。如果没有R先生,她长大后,会像其母一样,嫁人生子,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R先生的出现,像一束光,照亮了她灰暗的生命,让她看到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性,唤醒了她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与此同时,女孩的噩运也开始了。

她说:“我一头栽进我的命运,就像跌进一个深渊。”

女孩对R先生的爱,是狂热的崇拜。这种崇拜里,有光明,有希望。所以她在信中多次说,“我感谢你!”

这种深沉的爱,让我想起《荆棘鸟》里,麦吉对拉尔夫的爱。

两者如出一辙。

她们都在年幼时,深爱着一个年长的异性。从对方身上,她们看到一种离自己生活很遥远的美好。

这种美好,成为她们一生追求的方向。

加缪说:“当对幸福的憧憬过于急切,那痛苦就在人的心灵深处升起。”

因为爱得过于急切,女孩一辈子都在“享受”这种甜蜜的痛苦。

02阶级差异把世界撕裂为浪漫和现实两部分

小说里,除了描写爱情,还揭露了不同阶级之间的矛盾。

R先生身处上流社会。他有钱、有学识、有情调,过着精致优雅的生活。

他家里的物件,精致而奇特,有印度佛像,意大利的雕像,还有很多精装书籍。

总之,他本人及他的生活中,处处透着精致感。

从女孩遇到他,到写信给他,已过去十五六年。然而女孩说,“原来你的模样跟你今天的样子完全相似”。

一个人的容貌,在十几年间没有变化,那只能说明一件事:这个人养尊处优,没受过苦。

R先生确实没受过苦。他只交往两类人:文艺青年和小姐贵妇。前者,是他事业上的伙伴,后者,是他生活的“调味品”。

相比之下,女孩虽以小资产阶级自居,生活却堪称穷酸。母女俩靠救济金度日,她只有十几本简装书,被她视若珍宝。

R先生站在金字塔塔尖,女孩处在金字塔底座。

地位、财富、学识等方面的巨大差异,让女孩面对R先生时,不由自主会产生自卑感。

她为什么爱R先生爱得小心翼翼?

因为太自卑。她生怕他觉得她“低贱”“丑陋”“讨厌”。

而这种自卑的根源,就是——穷!

小说中的阶级差异,不仅体现在女孩和R先生的身份差异上,还体现在他们对无产阶级的态度上。

孩子的眼睛最干净,能看穿一切伪装。

女孩13岁时,就洞穿了R先生的秘密:他具有双重人格。

他外表光鲜亮丽,内心还有另一面。“那一面,只有你一个人知道。”

她之所以会得出这个结论,是因为她小时候看到过一个场景。

一个乞丐敲门要钱。R先生开门后,一脸焦躁,不愿正眼瞧他,匆匆塞给他钱后,就想让对方赶紧走。

R先生长年过着优雅浮华的生活。他只想看到他想看到的那一面,即人世间的繁华与美好。

然而,他所看到的繁华与美好,不过是有钱人用金钱堆砌出来的假象。

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恐惧。他不敢也不想面对现实世界的黑暗和残酷。所以,他才会对乞丐那种态度。

和R先生那三晚的缠绵,让女孩怀孕了。小生命的出现,让她觉得,自己真正拥有了R先生,他再也“不会从我身边溜走了”。

怀孕后,女孩从未找过R先生。

有三个原因:第一,她不愿拿孩子当筹码,去胁迫R先生。她不想被他视为“乞丐”。第二,她害怕他让她打掉孩子。第三,她太了解R先生的性格。

“你只喜欢轻松愉快、游戏人生、无牵无挂。你生怕干预别人的命运,你愿意滥用你的感情,用在大家身上,用在所有人身上,可是不愿意做出任何牺牲。”

临盆前,女孩最后几枚金币被洗衣女工偷走,她不医院生产。

在那里,她不得不和娼妓住一间病房,还要被迫忍受医生的随意侮辱。

穷,是最大的原罪。穷,会让人变得不知羞耻。

在女孩眼中,偷医院里的人,都是无耻之徒。而他们,都属于无产阶级。

R代表资产阶级,他富足优雅,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女孩是小资产阶级,夹在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之间。其身份与愿望之间,有着无法跨越阶级鸿沟。

最底层的穷人,低贱无耻,象征着现实主义。

女孩向往资产阶级,生怕沦为无产阶级。生下儿子后,她说:“你的孩子应该拥有一切,应该享有人间的一切财富,一切轻松愉快。他应该上升到你的高度,进入你的生活圈子。”

R先生和女孩对无产阶级的态度,透着茨威格对阶级问题的深刻反思。

03真正的爱是“我爱你,但我绝不打扰你”

18岁那年,女孩去维也纳打工,自己养活自己。她人格独立,有自尊。

为了给儿子营造一流的环境,女孩成了交际花。她穿梭于权贵之中,甚至放弃当伯爵夫人的机会,只为能有自由身,随时听候R先生的召唤。

儿子继承了R先生的容貌和气质,小小年纪,就像小绅士。

女孩说:“这个孩子是我全部的幸福。”“他越像你,我越爱他。”

儿子是她唯一的精神支柱。不幸的是,后来儿子染上流感死了。

信里,女孩5次哀叹儿子死了的事实,像祥林嫂反复诉说阿毛死了。这是一种怎样的痛!

而她每一次倾诉,口吻都不一样。

第一次,“我的儿子昨天死了。”

第二次,“我的儿子昨天夜里死了。”

第三次,“我的儿子死了——他也是你的儿子。”

第四次,“我的孩子,我们的孩子死了。”

第五次,“我的孩子死了,我们的孩子。”

5次哀叹,一次比一次具体,一次比一次痛彻心扉。

世间所有的感情中,最邪恶的,莫过于情感勒索。

女孩即将死去,这封绝笔信,她必须要说真话。然而,她深知R先生的性格,她生怕这些话会让他感到内疚。所以,她才一遍遍说,这一切,都是她自愿的。

“你并没有勾引我,欺骗我,引诱我。是我自己挤到你跟前,扑到你怀里,一头栽进我的命运之中。”

对人而言,身份,有高贵低贱。灵魂,却是平等的。

《简·爱》里,简对罗切斯特先生说:“如果上帝赋予我财富和美貌,我会让你难于离开我,就像我现在难于离开你一样。可上帝没有这样安排。但我们的精神是平等的。就如你我走过坟墓,平等地站在上帝面前。”

女孩不像简那样激昂,但她们骨子里都是倔强的,有自尊的。

她一生只爱过一个人。这段爱情,像过山车般惊险。

每一次不被认出,都是一次深深的绝望。而女孩像扑火的飞蛾,从来没有放弃过心中的爱。

有人说,女孩是恋爱脑。她对R先生的痴迷,和饭圈追星一样。

说这话的人,根本没看懂小说。

恋爱脑,是不顾一切缠住对方,希望对方围着自己转,把自己捧在手心。

确实,女孩爱R先生爱得不顾一切。但是,她从未打扰过对方的生活,她更不想羁绊对方。

女孩的爱,有自尊,懂得克制。这和恋爱脑有根本区别。

04人拿什么来证明自己存在过

女孩小时候,R先生是她心中“诱人的迷”。女孩长大后,她成了R先生心中的“迷”。

本来,R先生有3次机会揭开谜底。可惜,他压根没有意识到机会的存在。

第一次,发生在两人首次约会时。

那时,女孩18岁。R先生走到她身边,像老熟人似的和她攀谈起来。

吃完饭,他约女孩去他家,目的不言而喻。女孩想都没想,就答应了,让他大吃一惊。

他见惯了虚伪做作的女人,突然遇到一个不设防的女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时,R先生发现,女孩和他那些情人完全不同。

她身上,有一个迷。

于是,他一路上旁敲侧击。她听出了他的好奇,却没有泄露秘密。

那秘密是,她已暗恋他好多年。她不想说出秘密,是不想让他爱她时,有一丝心理负担。

几年后。

一次在舞厅里,两人偶遇。R先生被女孩吸引,他只用一个眼神,就让女孩抛下情人,跟着他跑了。

即使两人赤身裸体时,他也没能认出她。次日,他告诉她,他马上要去北非旅行。

旅行,对R先生意味着分离,对女孩意味着被抛弃。

女孩激动极了,她盯着他的瞳仁说:“我爱的那个男人,也老是出门到外地去。”

多么强烈的暗示!

这是第二次揭开谜底的机会。

R先生却微笑着说:“他会回来的”。显然,这是在敷衍。

女孩回答:“会回来的,可是回来什么都忘了。”

R先生很惊讶,抓住女孩双肩说:“美好的东西是忘不了的,我是不会忘记你的。”

这话出自一个风流浪子之口,多么讽刺啊!

女孩以为他要认出自己了,然而并没有。在他心里,女孩就是舞厅的娼妓。趁她不注意,他给她的暖手筒里塞进几张大钞。

女孩从镜子里看到这一幕,感到了赤裸裸的羞辱。

临走时,她索要了一朵白玫瑰(实际上,那花是她寄给R先生的)。R先生说,他不知道是谁送的,“所以我才这么喜欢他们。”

是的,他只喜欢没有一丝心理负担的爱。

女孩盯着他说:“也许是一个被你遗忘的女人送的。”R先生一脸惊愕,女孩以为他就要认出自己了。

这是第三次揭开谜底的机会。

但,他最终没能认出她。

女孩含泪快步出门时,和老约翰撞了满怀。老约翰眼睛一亮,认出了女孩。

最终,揭开谜底的人,不是R先生本人,竟是他的仆人老约翰!

就为这一眼“认出”,女孩对老约翰感激涕零。她说:“老约翰在这一秒钟里对我的了解,比你一辈子对我的了解还要多。”

走到人生尽头时,女孩向R先生提出一个请求——每年他过生日那天,请他给自己买一束玫瑰花,就像她还活着时,他每年生日时,都会收到玫瑰花一样。

信的最后一句是,“我感谢你……我爱你……永别了……”

读完信,R先生陷入了沉思。正如女孩所料,他一生猎艳无数,根本想不起她是谁了。

今天他过生日,蓝花瓶里却是空的。这些年来,头一回出现这种情况。

他“悚然一惊”。冥冥中,第一次感受到了女孩的存在。面对女孩高贵的灵魂,此时的R先生,忏悔无门!

人因何而存在,是一个严肃的命题。

每个人,都渴望被自己深爱着的人深爱着。我们存在的意义,就是被人爱着,被人记住。

然而付出一切后,什么也没有得到。这种爱,值得吗?

茨威格认为,值得!

女孩暗恋R先生一辈子,最后什么也没得到,看似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但是,她从灵魂深处爱过一个人。这份爱,浓烈深沉,真实炽热。

正是因为有这份爱,她才活过。

再看R先生。他一生和许多女人发生过关系,却从没有真正爱过任何一个女人。

他不仅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

小说开篇就点明了。R先生41岁生日当天,看到报纸上的日期时,才想起今天过生日。他“心里既不高兴,也不难过。”

这是麻木。对生活的麻木,对生命的麻木。这不是行尸走肉,是什么。

他不爱别人,也不爱自己。他,是一个空心人。

所以,他活了41岁,却从未活过。

加缪说:“不被爱只是不走运,而不会爱是种巨大的不幸。”

女孩是前者,R先生是后者。

R先生是爱无能。他内心从来不敢面对现实世界的黑暗面。这正是女孩所说的,他性格中的另一面。

女孩死了,一切归于虚无。人间的富贵也好,苦难也罢,都是浮云。

唯有那份炽热的爱,与世长存。真正的存在,就是无怨无悔地爱过。

05茨威格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20世纪初,弗洛伊德的心理学说深深影响了欧洲的文化界。

茨威格深受弗洛伊德的影响。这篇小说里,就有浓厚的心理分析的影子。

小说里的R先生,有着双重人格。这种特质,也存在于茨威格本人身上。

R先生,是著名小说家。故事发生在他41岁生日当天。

茨威格也是著名小说家。他生于年,写这篇小说时,正好41岁。

R先生一生风流轻佻,猎艳无数。

茨威格的情史也颇为丰富。他的一些照片中,也会流露出轻佻的神情。

小说的名字,叫《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据说,茨威格曾收到过两封“陌生女人”的来信。其中一封信的写信人,后来成为他的妻子。而这两封信,也成为他写这篇小说的灵感来源。

以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R先生都是茨威格本人的缩影。

那么,茨威格为什么要写这篇小说呢?我觉得,这是他的“忏悔录”。

茨威格是犹太人,生于大富之家。

20出头就在文坛闯出名气。他的前半生很顺遂,几乎没有受过挫折。

所以,他前期的作品,大多都是关于上流社会的故事,带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

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奥匈帝国战败后解体,分裂成奥地利、匈牙利、捷克等10个国家。

亲眼目睹世界大战的残酷后,茨威格对战争、阶级、人性等问题,开始进行了深刻反思。

从这时起,他的目光从专注于上流社会,转而去

1
查看完整版本: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真爱能拯救黑暗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