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一家书店,是很多爱书人童年时就有的梦想,只是莉莉没有想到,这个梦想会在自己成为一名母亲后变成现实。
在远离上海市区的北桥镇,莉莉经营着一家被各大“妈妈群”疯狂安利的绘本馆,说经营其实并不确切,因为这是开在家里的图书馆,更像是“爱书人的聚集地”。从最早仅限于邻里之间的分享,到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如今这家名为“星云绘本馆”的小小家庭图书馆已开了5年,拥有大约2万余册图书,基本覆盖0岁到16岁孩子的阅读需求。
图说:莉莉的绘本馆受访者供图
去年,有人来谈合作,建议莉莉将绘本馆“扩张”,被她婉言谢绝了:“我没想过要靠租书挣钱,我不过是在带娃的闲暇做些自己喜欢的事,路上遇到些志同道合的人,这就够了!”
曾经的理工女
初次走进莉莉家的人,很难不被眼前的景象所震撼。面积颇大的复式房,客厅里整整一面书墙不算,餐桌边靠墙都是书架,里面码着一袋袋的分级阅读包。旋转楼梯旁,七八箱尚未来得及开箱的新书,右手边还有一间专门放绘本的阅读室。拾阶而上,顶层满满都是书。
图说:莉莉的绘本馆受访者供图
以一己之力管理2万多册图书,要将客人随手抽出来的书及时归位,还要帮着找孩子指明要的书,莉莉虽然只有两只手,却神奇地忙而不乱。仔细看,她的书架上,所有书都有固定的编号。好奇地问她:“这是你自己编的图书码?”“当然不是。”她飞速将地上一堆孩子们看完的书塞到不同书架的不同位置,又抽出两本递给旁边等待的孩子,说:“我比对了几种图书管理软件,用了我觉得整理起来最方便和有序的。”
在开绘本馆前,莉莉从事的是在外人看来相当神秘的航天工作,是物理专业的高材生,偏向理性思维的她,管起书来也有她的章法:“理书见性格,有些人喜欢按照科普、故事、传记这样来归类,我大方向会按照系列,落实到每本书还是喜欢编上号,就不容易乱。”
“星云绘本馆”能发展到现在这样的规模,莉莉自己也没想到:“只能说,我低估了自己买书的瘾头。我爱看书,自然也看重孩子阅读习惯的培养,买着买着居然就买成了图书馆。”
图说:小朋友在翻看绘本受访者供图
现在的孩子王
虽然是绘本馆馆主,莉莉却从未将这当作一门生意,她对“客户”很“挑剔”。“最怕的就是尚未养成阅读习惯又不知爱惜书本的熊孩子。”莉莉曾经有过惨痛的经验,之前托人从美国人肉背回来的原版《毛毛虫》,因为是洞洞书,一个孩子一手抓上去,就把书抓烂了。“我那个心疼呀!”莉莉坦言:“就爱书人而言,很多时候不是钱的事儿,有的父母会觉得,孩子弄坏了书,多少钱我们照价赔偿就是。但在我这里,这书的价值很可能不仅仅是后边那个价格,它还包括了朋友千里带书的情谊,曾经翻阅过这本书的孩子对它的情感,以及阅读所带来的美好回忆。”
对于将自家的书拿来“共享”做成绘本馆,莉莉的纠结就从未停止过:“开了绘本馆,有了大家的加盟,我们就有钱买更多的好书,孩子们有更多的书读;可也因开了绘本馆,你就不得不面向更多的人,提供更好的服务,并应对随之而来的各种问题。很多英文分级阅读图书都是一整套几百本的,我们外借一包是20本,如果当中被弄掉了一本,我这一整套就不完整了,这真的不是块押金就能解决的事。”
图说:小朋友翻阅绘本受访者供图
也正是在书这件事上有着近乎执着的完美主义,莉莉这5年来拒绝了很多想要加盟、赞助或是帮忙扩张的建议:“我还是没有勇气让我的书脱离我的掌控完全对公众开放,我们如今的会员也都是邻居朋友介绍的,多数也是朋友的朋友,每次来新的孩子,如果是那种‘有钱就任性’的,还是建议他们自己去书店买,我真忍不了自己的爱书被糟蹋。”(新民晚报记者朱渊)
记者手记丨多一些安静翻书的孩子
每个第一次来到绘本馆的孩子,都会拿到一个长颈鹿的卡尺,这是用来给孩子们找书用的。“把卡尺插在喜欢的书的前侧,再把书拿下来,看完了只要找到卡尺把书归位就可以。”莉莉喜欢让孩子采用这种“半自助”的取书方式,能让孩子们慢慢养成书本整理的习惯。
有很多家长觉得,在如今被电子产品包围的时代,要让孩子静下心来看书,很难!可是在莉莉看来,难以静心首先是缺少阅读的氛围,其次是没有足够多的选择。在莉莉的绘本馆里,书在和手机的博弈中就占了上风,“要相信书本的力量,只要你能给到足够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书,每个孩子都会是那个能安安静静翻书的天使。”(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