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新闻周刊,在时间流程设置上迥异于其他新闻
TUhjnbcbe - 2024/9/15 17:52:00
北京治疗白癜风哪间医院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yyjs_bjzkbdfyy/

(一)我国新闻周刊的媒介特征。作为期刊的一种,新闻周刊具备期刊的基本特征。《新闻学大辞典》给予期刊如下解释:期刊即杂志,以刊载的文章和评论为主的定期或不定期成册连续印行的出版物。有固定名称(刊名),按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每期的开本、版式基本相同。

按照上述定义,新闻周刊可以界定为:刊载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为主的,以一周或双周为出版周期,按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的,有相对固定版式和开本尺寸的新闻类杂志。

一般来说,新闻周刊在内容上以报道政经类的硬新闻为主,在媒介实践中,新闻周刊的定位有差别,侧重点也各有差异。从整体上来说,我国新闻周刊具有一些共同特点,大致如下。

1.令人尴尬的“时效性”。时效性是新闻报道的生命线。只要是新闻媒体,都力求迅速及时地把新近发生、发现的事实报道出去,最大限度地缩减新闻事实的发生与报道出去这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这是新闻报道的重要特征,是新闻存活及构成新闻价值的重要条件。但是不同的媒介载体,有不同的时效。

从新闻制作到发布需要的时间段来看,相对而言,时效性最强的是网络、手机等新媒体,电视广播次之,接下来是日报,新闻周刊时效性最弱。美国《时代》周刊创办人亨利·卢斯曾把新闻信息产品分为快消息和慢消息。新闻周刊的新闻内容很显然属于“慢消息”,因其出版周期较长,不具备“快速播报快速反映”的特质,与其他媒体抢占新闻发布的“第一落点”毫不现实。

作为按“周”出版的新闻媒介,新闻周刊的选题范围通常限定在当周发生的新闻事件,有时是近一两周的新闻事件。这与报纸所奉行的TNT(今天的新闻今天报)或NNN(现在的新闻现在报)并不相同。

新闻周刊在时效性方面的先天不足导致它不会与其他媒体在这方面展开竞争。但是,新闻周刊也强调时效性,这个“时效”是尽量报道一周或两周之内的“热新闻”;若是半个月或一个月以上的新闻事件,对于新闻周刊而言,也没了报道的价值。

特殊的新闻时效性,决定了新闻周刊在新闻生产时间流程的设置上,迥异于其他新闻媒介。

以《瞭望东方周刊》编辑部为例,因为是每周出刊,所以每期新闻信息产品的制作周期为一周。通常在每周四各部门开选题会,记者在此之前向编辑书面汇报所分工领域的选题,编辑也准备选题。部门选题会结束后,以书面形式把讨论后的下期选题汇报给编辑中心。

周五是编前会,由周刊总编、副总编、编辑部各部门负责人、责任编辑等讨论并确定各部门选题,再通报给相关编辑和记者执行。记者接到任务后,会有三四天左右的新闻采写时间(即从周五到下一周的周二)。一般在每周二中午12点(特殊情况可申请延迟一天,即周三中午)前将稿件发给责任编辑,编辑进行核实编辑加工后,于周三中午前将完整的新闻稿件发给编辑部当期稿库。

后期制作从周三进入高潮,一直延续到周五凌晨出当期内容的清样。周五晚上,所有刊发的内容送印刷厂印刷装订,周六新杂志面世。每周五下午是编辑部评刊会时间,全体采编人员出席,对已刊发出的最新一期杂志进行评刊,同时进行业务讨论和交流。

其他新闻周刊流程也大同小异。选题会、编前会和评刊会是新闻周刊在选题方向上的主要控制形式,选题会和编前会通常是在前一周开,为后一周的周刊的内容生产进行策划,也是为了给新闻生产留出足够的时间。

独特的时效性决定了新闻周刊刊登的新闻产品不能是简单汇集而成的新闻信息,也绝非追求“短平快”的新闻信息荟萃,而是经得起一周或两周出版周期考验的新闻产品。即按照不同的定位,对近一两周之内发生的新闻事件进行挑选,加工,以及发布。

正如《财经国家周刊》副总编张修智说:“新闻周刊是要对过去现在以及未来一周内发生过的、正在发生的,以及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和重大政治社会经济问题进行充分发掘、分析和解剖,帮助读者完整了解新闻事件发生和发展的具体情况,从而帮助读者认清事件发展的基本趋势。”

由于新闻生产时间相对宽裕,而且“时效性”并非新闻周刊的刻意追求,因此,新闻周刊能更加全面系统地报道和分析新闻,尤其在对重大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作充分准备。《瞭望东方周刊》常务副总编孙凯说:“新闻周刊在新闻刊发的速度方面并不见长,但是这反而让它多了一份从容,可以从容地在相对宽裕的时间里更全面地挖掘新闻。”这份“从容不迫”特别体现在对可预测新闻事件的报道方面。

与其他媒体相比,新闻周刊通常对即将发生的有价值选题精心策划、反复论证。编辑部会提前列出未来一周、一月、一个季度、一年里将要发生的重要新闻,提前进入新闻信息产品的生产流程。这类新闻主要包括:提前宣布好日期的国内外重大会议;有固定举办日期的展览和赛事;即将出台的法规;可以预见的重大纪念日、节庆等等,都可以提前作策划,开始相关新闻信息采集和制作。

应该说,新闻周刊并不善于动态信息的快速通报,却长于重大事件的细致描画,因此,某种意义上讲,与其他媒体相比,新闻周刊更加理性、更加冷静,它的时效性体现为深思熟虑后的沉淀和厚重,重视新闻背后的规律和本质关联,因此具有超前性和预见性。

新闻周刊中也有“抢时效”的情况,主要是指突发事件。如果突发事件发生于截稿时间之后,这时新闻周刊就会面临双重压力:一方面,如果这周不报,一个极有价值的新闻选题就可能失去意义;另一方面,极短的时间限制对周刊记者来说是一个巨大挑战。笔者曾经有过类似的经历,印象颇深。

总而言之,尽管时效性是让新闻周刊内容生产颇为难堪的一个话题,但是,在常规的生产周期内提升时效,有时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安身立命的深度追求。与其他媒介一样,新闻周刊赖以存在的基础也是新闻性,必须对重大新闻做出迅速、及时的反映,但时效滞后让新闻周刊必须凸显出另外的媒介特质——即深度。新闻周刊的深度体现在两个层面:对事实细致深入的报道,和对事件独到深刻的观察。深入性和深刻性,是新闻周刊深度诉求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具体来说,通过对报道主体进行综合的、立体的和多维的深度报道,揭示事物之间的联系,揭示运动着的事物的内在矛盾,开掘新闻事件深层次的内涵,预示其发展趋向。这是新闻周刊和报纸、广播、电视等媒介相区别的、相竞争的一个最重要的特性。

新闻周刊追求深度,不是偶然为之,是有着多重必然性的。一方面是媒介竞争的结果。和其他新闻媒介相比,新闻周刊的时效性远远落后于广播电视、日报、通讯社以及网络媒介。缺乏动态新闻频繁更新的速度,加之信息容量上的劣势,迫使新闻周刊必须寻求新的竞争优势。

时间上的弱势强化了新闻生产的从容感。与报纸等其他媒介忙于发布“易碎”、“零散”的动态新闻不同,新闻周刊致力于完整地、深入地呈现新闻事件,给读者不仅提供新闻事件发生的详细过程,而且呈现相关背景、影响后果,客观上提供的是极具差异性的信息产品。这种产品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新闻周刊的报道中通常采取“快一步”、“慢一步”的策略,快是要预测新闻事件发生的趋势,慢是在新闻发生的第一时间静下心来想想如何“后发制人”。

另一方面,深度报道呼应了社会需求。我们现在所处的社会环境,已经从原来的简单世界发展到一个更加多元、更为复杂的世界。社会分工日益细化,再加上中国处于一个转型社会,政治经济社会矛盾日益凸显,对新闻媒体本身而言,眼下的中国是一个“新闻富矿”(韩松语)。

许多新闻事件背后有各种原因相互纠结缠绕,公众需要了解瞬息万变新闻事件之间相互的关联,背后的逻辑,也需要了解趋势性的解读。在这个时候,提供可靠的、系统的深度报道,不仅能够满足受众渴望“看清现实”的需求,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其对确定性的心理诉求,在这方面,动态的、零碎的新闻信息显然无能为力的。

从实践来看,追求深度已经成为中国大陆新闻周刊的共同目标。在笔者对72份新闻周刊采编人员的调查问卷反馈中,有55名受访者认为“深度是新闻周刊相对于其他媒介而言最核心的竞争力。”

《中国新闻周刊》前执行主编靳丽萍介绍,年9月复刊后,《中国新闻周刊》的编辑风格、编辑思想、编辑部的内部结构上都做了调整和变化,编辑思路回到了做时政、社会、经济等硬新闻的路上,而在操作层面,强调的不是

1
查看完整版本: 新闻周刊,在时间流程设置上迥异于其他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