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10月,当时贝克特和苏珊娜去突尼斯度假,忽然传来贝克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消息,没想到苏珊娜的第一句话却是:“这下麻烦大了,我结婚的事要被大家知道了。”
原来,贝克特与苏珊娜在一起20多年了,为确定自己作品的版权继承人,与苏珊娜在英国小城福克斯顿秘密成婚。这样在自己死后,苏珊娜就能以妻子的身份继承版税。
但最后苏珊娜也没得到贝克特的版税。贝克特去世时,苏珊娜已在半年前先他而去,他们两个是姐弟恋,苏珊娜比贝克特年长6岁,享年89岁。
当年,尚未成名的贝克特与苏珊娜
只是在网球场上的点头之交。一天
贝克特在巴黎街头散步时,被一个年轻男子捅了一刀,差点丧命。苏珊娜从报纸上得知这一消息,医院,担负起照顾他的任务。危境促生了情愫,出院后,贝克特和苏珊娜住到了一起,由此拉开了他们51年共同生活的大幕。
二战爆发时,巴黎沦陷,贝克特的朋友们很多都被德国人抓了,贝克特坐不住了,他和苏珊娜一起加入了抵抗组织,负责将德军情报传递给盟军。
年8月,组织的一位天主教神父变节了,贝克特和苏珊娜闻讯迅速行动,先通知其余组员转移,随后匆匆逃往南方,前脚刚离开居所,盖世太保后脚就赶来了,过程如电影一般惊险。两人昼伏夜行、颠沛流离,在山路、小旅馆、谷仓、庭院和水渠中度过逃亡的日与夜,在地下组织的掩护下,来到南方红土小城鲁西永。
两人躲在山间农场里,白天为农民干活换取食物,晚上在油灯下写作实验小说《瓦特》。
他们在南部的村庄隐居到战争结束,回到巴黎后,又在圣洛的医院工作。这些经历,将他们牢牢楔在一起,从此再也剔不出彼此。
战后,贝克特继续他的写作,苏珊娜则成了他的保姆、秘书、读者、经纪人、发言人、外交官、守护者,她一个人担起了一支队伍之责。她也成了他的福星、转运人。
年,为了贝克特的作品能够出版,她拿着被六位出版商拒绝的三部手稿,找到了刚刚执掌午夜出版社的兰东,顺利拿到了出版合约。这三部作品是《莫卢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三部书的出版,使贝克特的境况大为改善,随后,《等待戈多》出版和上演,获得惊人的成功,贝克特终于名满天下,变得越来越富有。
苏珊娜帮他管理财务,鼓励他去资助那些贫困的同行和年轻人,这种帮助,在他们并不富裕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现在他们富了,更没理由停下来。她既严厉又宽厚,既认真又宽厚,她身上这些美好的、明亮的力量,逐渐地改变了贝克特的生命和气场。
年2月,贝克特向苏珊娜求婚,3月25日,他们从巴黎到达英国福克斯顿,正式登记结婚。这一年,贝克特55岁,苏珊娜61岁,距离他们作出共同生活的决定,已经过去了23年。贝克特告诉朋友,他之所以决定结婚,是因为他疾病缠身,怕自己走了之后,苏珊娜的生活陷入困境,结了婚,苏珊娜就可以得到他的钱了。
他们的结婚,是为余生准备的,他们的爱,从一开始也像是为老去之后的岁月准备的。没有传奇,也不刻意浪漫,只是静静酝酿足够多的记忆,慢慢将生命交融。
年,贝克特因为他那“使现代人从精神贫困中得到振奋”的“具有新奇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获得年的诺贝尔文学奖。
年秋天,苏珊娜去世,同年12月22日,贝克特去世。
两人被合葬在巴黎的巴纳斯公墓。
他们的爱情,没有传奇,也不刻意浪漫,只是静静酝酿足够多的记忆,慢慢将生命交融。
他们的爱,幽静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