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刽子手”这个词语,大家可能都不约而同的想到影视剧中常听到的那句“刀下留人”或者脑海会浮现出“一个长着络腮胡的彪悍且凶神恶煞的汉子提着长宽大刀向下劈的场景”,又或者是“满目血腥、人头落地的场面”……
而我们现在形容刽子手无一不是用“杀人恶魔”“爪牙”等等贬义词,抑或是出现在影视片中斩首场景作为一个持刀杀人之人。他们在我们现代社会中是一个为人不齿的形象甚至成为泛指各类型杀人凶手的代名词。
然而,在古代,刽子手同样不招人待见,更是经常被古人用来告诫后人要慎重选择职业。在宋代严羽《答吴景仙书》中就有写道“其间说江西诗病,真取心肝刽子手”;在《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中也有记载“那李林甫……乃是杀人不见血的刽子手”。可见,在古代,刽子手同样成为了人民心中“黑暗势力”的化身。
那么,古代刽子手真实面貌真的是如此吗?他们的存在就仅仅是为了滥杀无辜吗?刽子手真的就是杀人背后的“幕后黑手”吗?今天的话题,我们就来聊聊古代刽子手的真实情况和心理世界,到底谁才是杀人背后的“幕后推手”?
一、刽子手是一个不被朝代更替影响的“世家”
所谓“刽者,断也,从刀,会声”,说的就是古代的刽子手,他们平日的主要工作就是处决犯人。但是,他们其实是一个世家。他们整个家族都是砍头的“专业户”,并且是从自己的祖先一辈一辈的传下来的“砍头”技术,甚至于在法场砍下犯人的头颅是这些家族的“独门绝技”。
这个“世家”甚至是不受官府和朝代更替影响的,是历史上一个极为特殊的职业。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他们既不同于一朝天子一朝臣的官宦世家,也不同于容易被乱世影响的普通百姓;而且,刽子手之间的婚姻也是只在刽子手世家之间进行联姻,不会与普通百姓接触的。他们就是这样一个世代从事“砍头”事业的历史“局外人”。
二、刽子手“砍头基本功”——“推豆腐”
我们都知道“如何准确的一刀把头砍下给死者一个痛快”这个问题其实不仅仅对于古人很难,对于现代没有学过解剖学的同样很难,甚至于一些学过解剖学的人也不能保证次次都准确下刀要人性命。但是,对于一名优秀的刽子手来说,他们就要保证自己每一刀都下得干净利落。所以,这些刽子手世家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训练砍头技术。一般这些世家家中都会有鬼头刀之类的大刀片和一些真人一般大小的人偶,平日用来进行练习。
但是,刽子手们真正的基本功其实是“推豆腐”。何为“推豆腐”?其实,他们就是把一块四寸方的豆腐放在自己左臂小臂上面,然后将左臂平放至胸前,右手稳握大刀,一刀一刀的推切左小臂的豆腐,将其切成一片片的豆腐薄片。标准的豆腐薄片是要求每一片都几近透明。而且,若是熟练之后,这些世家子弟是必须要做到将一块四寸方的豆腐切成约为一千多的薄片。
如此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等到这些世家子弟们正式从事刽子手这个职业的时候就已经可以做到“一刀准”。他们只要把鬼头刀往犯人脑袋后颈骨缝处一放,用大拇指的力量轻轻一按刀背,犯人就人头落地。一场“问斩”也就结束了。
三、刽子手真正的心理世界
刽子手们平日里都十分低调,为人沉默寡言,目光十分犀利,给人一种“入肉三分”的感觉。而且,刽子手们都有一种职业病,那就是逢人就喜欢盯着别人的脖子,给人毛骨悚然的感觉;加上他们斩首时的干净利落的手法给古人的印象自然也就不怎么好。但是,他们都是拥有自身信仰的人。刽子手大多数都很崇拜关公和岳飞,在他们自己心中,其实是认为自己是正义的化身,认为斩首之事是天降之责,他们就是代替上天来屠诛人间鬼邪,维护人间正义的。
所以,因着这种信仰和自身性格,他们都过着远离人群社交的孤独生活。他们就是古人社会中一个“特立独行”的群体。
四、刽子手本无正邪,一切旨在下令之人
其实就刽子手本身来说就是一种职业,职业之间是不分贵贱正恶之分的。然而,造成这些坏印象的关键在于下令之人,也就是古代统治阶级。刽子手这个职业其实是为了维护古代法律而设定的。法律如何让普通民众遵从信服?这是需要具有一定程度“威胁性质”的。
试想,如果一个国家的法律都不能使百姓畏惧了,百姓们还会遵守它吗?所谓“欺软怕硬”“人善被人欺”就是大部分人的本性,法律亦是如此。所以,刽子手的存在就是古代统治阶级维持国家律法、震慑百姓的一种工具。
而为什么刽子手的恶名却“流传百世”?其实本质上是统治阶级中酷吏的恶名“流传百世”,刽子手们只是服从他们的命令,只是他们手中一把刀。杀哪些人,何时杀人,杀多少人,都不是刽子手自己能决定的,这些都是古代统治阶级给他们下达的命令而已。
刽子手这把刀,用得好就是一把绝世好刀,惩恶扬善,维护社会稳定秩序;用得不好就是一把恶名昭著之刀,滥杀无辜,欺压剥削百姓。
正所谓“魔人的刽子手常杀好人,而圣人的刽子手总杀恶人”,说得便是如此吧!
李德生等.刽子手.烟雨中国..市江湖..行严羽.宋.《答吴景仙书》《醒世恒言.徐老仆义愤成家》(美)刘墉.刽子手与屠夫..萤窗小语..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