刽子手为啥听到“刀下留人”就会停手,看这13个字,谁也不敢下刀
文\曼姐谈历史
古装剧和武侠剧很是流行,而其中都有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情节,在某个重要人物在被执行死刑的时候,刽子手为啥听到“刀下留人”就会停手,,而这一幕在古代也是如此,这是为什么呢?这四个字有这么大的魔力?其实,他能活下来不是侩子手的刀下留人,而是因为这13个字,谁也不敢下刀。
封建社会等级制度森严,判案也是很严格的,很少有重新推翻自己判断的情况,而你被判处死刑也只能乖乖等死了。毕竟承认自己错了对于他们来说比杀一个人很严重。而在一个朝代却是一个例外,那就是很多人都不喜欢的宋朝。在宋朝,犯人有重新申诉的机会。一方面,宋朝是中国五大朝代之一,而另一方面,宋朝也是一直被入侵和凌辱的朝代,大片江山被侵占。一方面宋朝是奸臣群出的朝代,而另一方面宋朝也是清官很多的,比如包拯,文天祥等。
而且宋朝还是一个商业很发达的朝代,虽然看不出来但实际上繁荣程度比盛唐还要高,只不过敌人太多罢了。虽然外敌群立,但内部还是很和谐的,并没有大规模的反抗势力,除了需要经常搬家其他还不错的。不过宋朝的灭亡也是必然的,弱国无外交,只注重于经济发展的抑制军队发展是不能长久的。而宋朝在法律方面也是颇有成绩的,制定了一个比较完善的法律制度。而其中就有一条,“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通俗来说,也就是犯人对自己的罪行坚决不承认,可以再重新判决和调查,也就是很多人能被救下的原因。
宋朝曾有一个小故事,一寡妇去状告继子害她,当时官府很生气,因为在哪个朝代对于孝道都是很看重的,经过动刑他也承认的自己的罪过。而在这一事件发生没多久,寡妇居然死了,曾被状告过的继子自然是第一怀疑对象,后来经过调查和取证,发现继子可能并不是真正的凶手,他也逃过了杀头之罪。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越来越规范完整和严格,犯人的误判率也越来越低,而如果被判刑后不服,可以申请一审二审。所以,能让侩子手刀下留人的不是你的话有多大威力,而是律法的重要性。“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短短一句不知道救了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