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古人喊刀下留人这四个字,真能让刽子手
TUhjnbcbe - 2025/1/6 20:08:00

在中国的影视剧中以历史事件为原型的不在少数,所以古代刑场行刑的画面也比较常见,可是大家都习惯了影视剧的套路,觉得行刑前必然会有人大喊“刀下留人”,然后这个人就会被解救。

看得多了,很多人都觉得这不过是影视剧效果而已,殊不知这种行为是有历史依据的,只要在行刑前大喊“刀下留人”,刽子手就会立刻停止用刑。

一、“刀下留人”编入法律的来历

宋朝是一个纪律和法律比较严明的朝代,《宋律》对许多日常行为都做了相关规定,特别是其中关于《宋刑统》的章节,对于量刑行刑做了严格考量,并进行了多次的修正。

宋朝对于百姓的命是很珍视的,法律规定在朝廷之上不能斩杀文官,在民间也不能随意判处死刑,除非是罪大恶极的人,或者是杀了人的人。

可是那个时候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没有什么摄像头或者完整的刑法流程,道听途说也占有一定的比例,所以很多人会被冤枉入狱,而且一旦被判了死刑,基本就是板上钉钉。当时很多人都枉死在小人的阴谋诡计之下,直到有一个名叫王元吉的人出现,这种制度发生了变化。

王元吉本来是一个老老实实的读书人,很小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家庭情况不算富裕,后来父亲又娶了一个妻子。王元吉是很典型的孝子,即使是面对继母,他也是关怀备至,为继母端茶倒水没有一点怨言。

可惜这样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王元吉到了婚娶的年龄,父亲便做主给他娶了一位同乡的姑娘。

自古婆媳难相处,这个姑娘嫁到王家后和王元吉的继母不对付,三天两头的吵架。一吵架,这个姑娘就哭哭啼啼找到王元吉,说着自己如何如何委屈,让王元吉给她出头。一开始王元吉不愿意去掺和这种事,但架不住媳妇的闹腾,最后只能找到继母,替媳妇出了点气。

王元吉原本以为这件事就这样结束了,但没想到继母生气了,她觉得王元吉和媳妇作为晚辈对自己不孝顺,最后干脆把王元吉告给了官府,说这夫妻两虐待自己。

宋朝法律对于“孝”有着严格规定,也比较重视。可是对于王元吉的这种情况没有人能说个道理出来,所以大家都以为就是王元吉不孝顺,最后王元吉被判处了死刑。死刑行刑的当天,王元吉十分绝望,他也没想到自己会沦落到这个地步,但他心有不甘,所以一直大喊冤枉。

王元吉是比较幸运的,他恰好碰上了正在微服私访的宋太宗。宋太宗听到王元吉大喊冤枉,便出面暂缓了王元吉的刑法,专门派人去调查整件事的来龙去脉。

最后查出来王元吉果然是冤枉的,他从来都没有虐待过自己的继母,一切都是婆媳关系惹的祸,王元吉也终于得到了清白。

不过这件事让宋太宗意识到了《宋刑统》的不完整,这样罔顾人命的做法实在不可取,所以他决定要修改《宋刑统》,加入了“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几个字,意思就是只要死刑犯行刑时喊冤,可以进行一次案件复审,这就是最初“刀下留人”的来源。

二、成文法律使得刽子手不敢轻易行刑

“刀下留人”成为宋朝法律后,也成立了专门的机构去复审这些可能存在冤情的案件,这个机构叫做提刑司,我们看过的电视剧《大宋提刑官》其实就是根据宋朝这一历史事实改编的。

这项制度发展完善后就变成了我们看的电视剧中的那样,罪犯在行刑前大喊冤枉,案卷就会提交给提刑官进行复审。

如果提刑官认为案件确实有存疑之处或者是误判,就会在刽子手行刑前大喊“刀下留人”;可如果提刑官觉得没有问题,侩子手就会直接行刑,任凭犯人如何喊冤都没用,所以这项制度留给人为的成分也是比较大的。

很多人都会觉得这项制度给犯人了生的机会,也给了他们很大的压力,但事实上压力最大的就是那些行刑的刽子手们。

我们都知道手起刀落是多么迅速的一件事,何况刽子手的砍头刀都是经过细细打磨的,锋利无比,所以刽子手一刀下去往往干净利落。可是宋朝法律规定,如果犯人大喊冤枉,或者提刑官喊了“刀下留人”后,刽子手仍然行刑的,刽子手要承担责任,甚至被判刑。

为此刽子手在行刑前都要进行很多步骤,一会要烧香祭天,一会要磨刀,在行刑前还要往刀上喷一口酒,这一系列的动作难免不是为了拖延时间,好让这句“刀下留人”有时间喊出来,不然停不下刀就是自己的罪过了。

三、死刑复查程序的改革和沿用

宋朝的这种死刑复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有弊端的,所以后来各朝代都对死刑做了更严格的规定。

明朝时期,政治局面并不算是完全稳定,为了维护统治,几任君主都对法律等内容做了修正。明成祖朱棣就是比较理性的统治者,他效仿唐朝时期的“五复奏”制度,使得死刑执行不再草率。

到了清朝时期,对于死刑的复核就更加严格了。这时期的案件基本分为三种:新案、斩监候和斩立决,前两种会进行死刑复核阶段,斩立决一般不会复核,直接就行刑了。

死刑复核还分为秋审和朝审。秋审在秋季进行,地方官将案件名单整理好,然后交给上级复查。

直属上级核办之后会交给按察司,按察司又根据核办的情况分为五大类别:情况属实、缓期执行、可矜、疑、留养承嗣,然后再统一交由督抚审核。这套审核流程下来耗时是比较大的,但很大程度上也避免了冤假错案。

朝审的步骤就相对于简单的多,因为并不是所有的案件都会走这一步骤,只有京城的案件会进行朝审,由刑部对案件进行审核造册,然后再进行批示。

一般进行过这种复核的死刑就难以再翻案了,毕竟如果真有差错也早都找出来了,所以复核定性的案件就直接执行了,无论犯人怎么喊冤都没用,“刀下留人”也变成了一句空话。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人喊刀下留人这四个字,真能让刽子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