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大家平日没事的时候都有看过古装剧吧,剧中一般会出现犯人被处于砍头的刑罚,在断头台紧要时刻,便会有人突然冲出来大喊“刀下留人”,于是刽子手便会停止手中即将落下的刀,但真的就像电视剧中所呈现出来的这样吗?刽子手听到“刀下留人”咋就停手了?看这13个字,换成你也不敢!
古代犯人一旦定了死罪,就会被关入大牢等着“秋后问斩”。并且一般古人说出去的话如同泼出去的水一样,只要做了决定就不会反悔,一旦反悔那么自己的威严可能便会一扫而尽,老百姓也不会对官府有畏惧的心理了。但也有的朝代并非如此,就好比说宋朝,那时就很开明,有人犯罪还会给他二次上诉的机会。
在我们国家的历史中,宋朝是个经济以及文化发展都很好的朝代,宋朝的富有甚至不必唐朝差。当然宋朝的社会会如此繁荣昌盛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在宋朝时期,并没有什么大规模的起义军,相对而言内部的稳定性还是很不错的。并且即便是宋朝灭了,也只是因为他们“重文轻武”的政策导致的。
宋朝有套法律制度,并且是很严格的,也很完善,主要就是为了可以使得社会体系得以正常的进行运转,在宋朝时期,也出现了许多的大清官,就好比说大家都很熟悉的包拯以及寇凖等都是有名的清官!
大宋律法上有13个字: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凡是行刑时犯人含冤便会对此案进行再次勘察。执法的法官绝不错杀一个好人,也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在宋朝因此律条也得以拥有了一个很好的社会环境,因此人命案件在宋朝是很受重视的,而那时的清官也很多。
在宋太宗时期,有一寡妇告自己的继子王某要害她,那时的官员并没有进行很好的调查便抓了王某,用了酷刑后王某被迫认罪。后来寡妇死了官府重新对此案审理,发现王某可能受了冤屈。皇帝看了案子后觉得有很多疑点,而且证据也不充分,没有确凿的证据能证明就是王某谋害了自己的继母,因此王某的死罪也因此被免除了。从这里我们便可得知,宋朝的律法是很严格的。
朝代在不停的更换,法律也在不停的完善。犯人被判刑后对判决不服,若可以拿出有利的证据,便可进行上诉。结合上面我们所说的这些,若在宋朝有人大喊“刀下留人”时,刽子手便会迅速停止自己处决的行为,因为大宋律法明确记载:凡死囚临刑叫冤者,再勘问陈奏。因此若你是刽子手的话,也一样不敢下刀。对此,各位客官你们有何看法呢?(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