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来稿选登小时候住房那些事
TUhjnbcbe - 2025/1/22 19:13:00
专治白癜风 http://www.pfzhiliao.com/

或许世界上最幸福的事就是当年一无所知的孩子,时间离去了,却把自己遗留在那童年的“家”里。一个人在原地停停留留,细数着留在深处的记忆。

我出生在奈曼旗白家炉村。这是一个不足百户的小村子。村子中间有一条东西方向非常宽敞的马路,路的两侧是住宅。

那个时候,全是清一色土房。这种土房建造过程并不复杂。都是架上墙板,将土扔到墙板里,用石头做的“鸡蛋滚子”夯实后,一层一层垒起来的,垒好之后,要用铁锹背面将墙面拍出花纹。每间土房都有一根很粗的梁陀,上面掸上檩子,檩子上面钉上椽子,最后铺上用柳条编成的笆,再放上秫秸,用土踩实后抹上厚厚的泥就算盖成了。

我的家是在村子的北侧,我懂事以后路过此地,妈妈曾经指着我们的老宅告诉我,这就是我们原来的家。炊烟依旧,土木结构的躯体经过岁月的洗礼已经刻出道道伤痕。妈妈告诉我,当年我就出生在这里。我当时仔仔细细地从外边观看了这个地方。这是五间土房。西侧还有三间厢房。院子很大,东西大约有60米。南北大约有80米,算起来近平方米。院子靠北侧有一口水井,是用辘轳摇着井绳的那种,我想走进院子看看我的出生地,但终因不熟悉新的房主没有进去。

我的姥姥家住在村子的西头路的南侧。距离我们家大约有多米。听妈妈说,当年,妈妈还是坐着八抬大轿,吹吹打打,嫁到父亲家的。爷爷是个兽医,给牲口看病有些收入。我家虽然称不上富裕,但是在村子里面家境还应该是比较不错的。曾经听妈妈说过,土改的时候。我们家的成分被定为中农。家里的一些浮财土改时也被分了。妈妈注定是个受苦的人,过门不久,奶奶就瘫痪了。就在这个院子里,我的母亲含辛茹苦,精心地伺候瘫痪的奶奶十几年。

还在我不懂事的时候,家已经搬到了大沁他拉镇的南门外。这是一个大约平方米的一个院落。三间坐北朝南的土房。推开两扇厚厚的黑色木板门,就进入到了外屋。过道的两侧是锅台,两侧分别摆放着大水缸、带支架的菜板子、专门用来存放碗筷盆的碗架子、挑水用的水桶、水扁担和几口腌菜用的大缸等。大缸因为使用多年,已经很破了,用锔子锔着。那个时候,专门有锔缸、锔碗、锔盆的师傅。可以将这些破损的东西用铁钉将裂纹连在一起。腌菜用的大缸虽然锔在了一起,但还是往外渗水,爸爸就用水泥在外侧把它抹上。灶台后边摆放着油坛子——这是每年杀猪后专门用肥肉出的“荤油”,一年中做菜主要就是靠杀猪后出的油。灶坑处有一个灯窝,是放煤油灯的地方,被油烟熏得黑黑的。上世纪60年代后也有了电灯,旗里建立了一个火力发电厂。每天晚上照明到10点左右,供电就停止了。医院如果有做手术的病人,还能“借光”使用电源。

进入里屋,北面靠墙摆放着约3米长的柜子。上面上的“铜鼻子”可以用来上锁,由于经常用手摸,亮光闪闪的。柜子上面摆放着帽盒、匣子(收音机)、暖水瓶,柜子中央摆放着一面老式黑框带底座的大镜子,两旁是瓷片条幅,上书:自古诗才推李杜,于今书法仰钟王。“李杜”指的是李白和杜甫;“钟王”是书法家钟繇和王羲之的并称。家里稍微贵重一点的东西都放在柜子里面,钥匙由爸爸妈妈拿着,我们孩子是无法看到里面的东西的。南侧是一排火炕,我们全家9口人都住在这铺炕上。每天早晨起床后,被子统一整整齐齐地叠放在炕梢,然后用毯子罩住。

在这土阶茅屋的原生家庭里,日子虽然很苦,但我们兄弟姐妹很是快乐。我经常在二姐清脆的歌声中醒来,有时也跟着唱上几句。我的4个妹妹也都是能歌善舞。爸爸曾在我们面前熟练地吹起笛子,我还亲耳听到爷爷有板有眼地唱过东北民歌《丢戒指》。

家里的西屋一直是堆放杂物的地方,后来,爷爷搬过来以后,就住在西屋。我和爷爷住在一起。

用“家徒四壁”来形容那个时候每个家庭的境况是非常准确的。墙面能刷上一层白灰就不错了,后来发展到用旧报纸糊墙,在房顶上吊棚,这样屋里就显得比较亮堂了。屋里的地面就是土地面,经常是坑坑包包的。每到过年,家里还要买上几张年画贴在墙上,记忆当中主要有大胖小子手里抱着一条大鲤鱼,再有就是4个条幅的“小四扇”,这种“小四扇”讲的是一个故事,如《梁山伯与祝英台》《穆桂英挂帅》之类的。春节还要用彩纸刻“挂钱”,贴在窗户上面和门楣上面。内容大都是“福”“四季平安”等吉祥话。

因为是土房,为了防止漏雨,每年春季都必须要在房顶上抹上一层厚厚的泥。爸爸每年都要找车到很远的盐碱地拉上一车土回来。盐碱地的土粘性强,一般雨水很难冲刷下来。土里需要掺上2寸长的干草,然后开始用二齿子将泥和好。这是一项需要几个人配合做的活计。首先有人把地上和好的泥扔到翘板上,翘板上站有一个人再把泥用铁锹扔到房顶上。房顶上的人将泥再端送到指定地点。爸爸当然都是主力了,他先要将泥和好,然后再登上房顶用泥抹子抹上。我一般都是用铁锹在房顶上一锹一锹地端泥,放到爸爸指定的地方。爸爸用泥抹子均匀地将泥摊开抹平整。房顶抹上一次,能坚持到来年的春季都不会漏雨了。家里东西屋的窗户,分上下两扇。刚一开始的时候是木质窗格。外面用油过的窗户纸糊上。夏天闷热的时候可以把上扇窗户打开挂在房顶上。窗子底下靠左侧的一个格儿要空着,用上一个布帘儿遮挡,主要是方便小猫钻进钻出。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玻璃开始出现了,家里的窗户的下半扇就换成了一个固定的3块玻璃。这个玻璃窗也可以把它整体拿下来。这样一来,屋里面明亮了许多。

上世纪60年代末期,我家住宅被一家集体企业——黑白铁业社看中了,通过置换的方式,我们又搬了家。

作者:由国宏

编辑:马凯月

审核:李文静

终审:于洪峰

王爱国

1
查看完整版本: 来稿选登小时候住房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