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年11月9日清晨,华裔女作家张纯如的母亲张盈盈被刺耳的电话铃声惊醒,她接起电话,是女婿的声音。
“妈,不好,纯如她不见了,我在家里找到一份她留下的遗书,我担心她出事。”
挂了电话,她心里“咯噔”一声便有了极其不祥的预感。这已经不是女儿第一次失踪了,这一段时间,女儿的情绪状况都很糟糕,被医生诊断为严重抑郁症。
有时候坐在那里,就莫名其妙地开始流眼泪,还企图自杀过好几次。看到女儿的状态,身为母亲的她更是提心吊胆,害怕她做傻事,为此无数次叮嘱女婿一定要看好女儿。
想到这里,她的心像是提到了嗓子眼,堵得慌。
几分钟后,她来到了女儿家里,女婿的脸上和她一样写满了恐惧,随后递给了她女儿留下的遗书。
她在遗书上写道:
我走在街上被人跟踪,无法面对将来的痛苦与折磨。我的每一次呼吸都变得困难,这种焦虑堪比淹死在开阔的海洋中。
我知道我的行为将会把一些这样的痛苦传递给别人......
随后两人一边寻找女儿的下落,一边慌忙报了警,警方立刻展开了搜索,于当天下午在美国加州盖洛斯发现了张纯如的车,她在车里开枪自杀,结束了自己年仅36岁的生命。
世界各大媒体,电视迅速发布了这条新闻。
消息很快传到国内,一时间,舆论哗然。
有人发出疑问,“像张纯如这样年纪轻轻就成名的作家,学历,相貌,才华都不缺,为何偏偏会走上这样的道路呢?”
有人悲愤,“很大可能是受到了恐怖分子的威胁,觉得十分痛惜.....”
她为何年纪轻轻就选择如此决绝的方式自杀?留下父母白发人送黑发人。在生前她到底承受了什么样的痛苦?
这一切皆因为一本书开始。
②
年,日军对南京城进行轰炸,随着轰炸次数越来越频繁,百姓陷入极度混乱和恐慌,纷纷携带妻儿老小,准备逃往外地。
面对无法困守的局面,张纯如的外祖父张铁君决定携带亲属妻子从水路撤往湖南。经过一番曲折,侥幸逃过了这一劫。
多年后,定居在美国的外祖父在饭桌上常常对张纯如讲起这一段经历。
外祖父告诉她,在那时候我们的中华同胞身在战乱纷争中,家人颠沛流离,人人活在水深火热中,随时可能丧命。
那场惨绝人寰的屠戮的描述令儿时的张纯如印象深刻,也因此在张纯如的心里扎下了身为华夏子孙,牢记血汗深仇的根。
这也是长大后为何张纯如能拥有如此坚定的意志力,坚持要将这段血雨腥风的尘封历史撰写成书,向世人展现日军惨无人道的暴行。
张纯如出生在书香世家,外祖父张铁君是国军抗日将领,曾担任过报刊总编辑。父母皆为哈佛大学的博士。
她从小酷爱阅读和写作,年,考取伊利诺伊大学,因为爱好文,不顾父母的反对从理工科转到了新闻系。
毕业后与大学时遇见的初恋步入了婚姻殿堂。两人学历相当,彼此相爱。原本按照正常轨迹,两人会和其他中产阶级一样,在事业上蒸蒸日上,生儿育女,有着幸福美满的家庭。
直到年,一场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照片展览改变了张纯如的人生轨迹。
在那场展览上,一张张血淋淋的照片就这样赤裸地展现在面前,比起儿时外祖父的口述,现场照片带来的视觉冲击让张纯如备受震撼。
也是在这时,她决定用自己的笔,去探索那段家族浩劫的经历。
可她找遍了图书馆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相关资料,却发现历史记录少得可怜。
在南京大屠杀那场浩劫里,整整有30万中华同胞惨死在日军的刀刃之下。
为何这段世界历史上,连一本详实的记载资料都没有?
日本政府拒绝承认犯下的罪行,并且试图将这段历史从教科书中抹去。也拒绝对像中华同胞对历史上犯下的滔天罪恶承认错误。
也是从这时开始,张纯如下定决心以南京大屠杀作为写作题材出一本书,为世人揭开日军的罪恶行径,弥补南京那场惨绝人寰的罪恶历史的记录空白。
③
为了找到一手资料,年,张纯如从美国飞回了中国实地调查,她听不懂方言,就找来当地的人进行翻译。
为了使记录真实详尽,她走访了上百位南京大屠杀的幸存者。从亲历者的口中,揭开了那段残忍又令人愤慨的历史。
战争发生时,整个南京城如同炼狱。日军如同残暴的刽子手无恶不作,砍杀、活埋、用枪扫杀......就连婴儿、妇女也不放过。30万老百姓惨遭屠杀,他们都只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亲历者悲痛落泪,听闻者更是心如刀割。
哪怕是在南京大屠杀中侥幸存活,无论是身体还是心理同样遭受了严重的打击,带来的也是一辈子的伤害和阴影,直到晚年也仍然凄凉一生,被痛苦的回忆经历折磨,在无数个夜里被噩梦惊醒。
而当年犯下罪行的日本老兵,却逍遥法外。
她化身为追求历史真相的学者,发誓要揭露日军当年在那座城市的种种恶行,担起了历史以及三十万惨死的南京同胞的大梁。
也是在搜寻南京大屠杀的资料中,张纯如无意中发现了约翰拉贝的事迹资料。
被称为“中国的德勒”的德国人,在南京陷入危难之际,保护南京同胞,这份感动一直被国人所铭记。
可离开南京之后,却再没了消息。通过多方打听,张纯如找到了拉贝的孙女。
得知当年拉贝将在日军在南京的暴行记录成日记。张纯如鼓励拉贝的孙女将此发表,才有了后面我们看到的《拉贝日记》。
随着《拉贝日记》的出版,让日军犯下的滔天罪行,多了一项重要的证据。
整整三年的实地走访,调查,年张纯如出版了《南京大屠杀:被遗忘的二战浩劫》一书。
在书中她以大量的照片,原始资料,详细揭露了侵华日军在南京犯下的滔天暴行。以一己之力,将南京大屠杀的事实真相告诉了全世界。
战争发生时,整个南京城如同炼狱。日军无恶不作,手段令人发指,砍杀、活埋、用枪扫杀......就连婴儿、妇女也不放过。30万老百姓惨遭屠杀,他们都是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
在书写这本书之时,张纯如面对关于南京大屠杀的老资料,多次崩溃。
抑制不住的愤怒、心碎、抓狂......人性的丑恶赤裸裸地展现在张纯如的面前,这是一个无比痛苦的自我折磨的过程。
在创作过程中,她将记录南京大屠杀的照片贴在墙上,书籍摆放在书桌旁边。整日与这些血淋淋的惨状朝夕相处,一个从小接受现代文明教育的人,被生生拉回到史前野生行为现场。
她失眠做噩梦,身心俱疲,情绪和情绪都被耗尽,受到了很大的创伤。
日本人屠杀的画面和同胞血淋淋的肉体在她的脑海里无限循环,一想到这些张纯如就会陷进去,揪着心挣扎不出来,心脏也跟着难受纠成一团。
可身上肩负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让她无法逃避,无法放松。
该书一经发布后,就登上全球最权威的《纽约时报》畅销书榜,还被评为年度最受读者喜爱的书籍。被翻译成多国语言,张纯如也因此成为为遇难同胞发声的正义之士。
可同样因为这本书,将她推上了风口浪尖。
④
面对铁证如山的史实记载,日本右翼分子拒不承认。
还曾用书中的照片大做文章,跟着照片的光线、光影分析指出照片为合成,指控张纯如捏造事实。面对污蔑,张纯如更是用一己之力与之对抗。
她深知光是通过书籍的方式让众人知道日本的罪行还远远不够,她决定要亲自为遇难的同胞发声。
她带着书籍辗转各地演讲,公开发声。她要竭尽所能,用自己的力量为那些被遗忘的人发声,揭露日军的暴行。
也是这时,她连续不断的收到来自日本右翼分子的恐吓威胁。一回到家,打开电视就会播放恐怖影片。经常接到恐吓的骚扰电话与信件,还曾收到放有子弹的恐吓信件。
她不敢随便透露丈夫和孩子的信息,一直活在恐惧之中。年8月,儿子克里斯托佛出生。
儿子的出生曾给张纯如带来了短暂的快乐,可因为繁忙的工作让她经常没办法陪伴在儿子身边。孩子2岁时被医生诊断为自闭症,这更是加重了张纯如的焦虑。
她把这一切怪罪于自己头上,成了压垮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在长期的折磨下,张纯如的精神开始出现问题。产生了严重的被害妄想症。
她曾半夜给母亲打电话,说有人在自己的房间装了窃听器。走在路上被人跟踪,家门口会停上奇怪的大货车。她开始不吃不喝,也不敢睡觉。
由于缺少睡眠,她的精神状态更加糟糕,举止变得异常,总觉得有人在暗中盯着她,会在她碗里下毒等,一直处在阴谋论当中,坚信有人会谋害她。
家人害怕担心她会做出傻事,丈夫几乎是一天24小时跟着她。
医生为此开了大量的镇静药物,但是这些药物的副作用会导致患者出现自杀倾向。
一直到年11月,终于承受不了极致痛苦的情绪,留下一封遗书,独自一人将车开到了一条荒芜的道路上,饮弹自尽。
安葬仪式上,来了许多未与张纯如谋面的中华同胞,他们带上花束,前来吊唁这位伟大的英雄。
她去世后,被下葬在加州“天堂之门”墓园。那里是一个绿草如茵的山坡,每一年,张纯如的丈夫都会带着孩子,拿上花束来看看她。
年,在江苏省古淮河北岸,一座特殊的建筑拔地而起,便是张纯如纪念馆。让我们铭记历史的同时,也记住这位用生命唤起勿忘国耻的女英雄。
她如同一个坚毅的斗士,敢于直面那段耻辱的暴行屠杀,敢于挑战人性的黑暗。
她孤身一人,在上千个日夜里与人性的阴暗面为伴,无数次痛苦,崩溃。
调整情绪后又拿起笔杆子继续自己的使命,担起了历史以及三十万冤魂无声的大梁。
即使这份责任使命,太过沉重,她也义无反顾。
为正义呐喊,乃真英雄。
声明:刊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联系/投稿邮箱:srvic
shxy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