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山西抗日根据地出版的部分报纸
TUhjnbcbe - 2025/2/17 20:08:00

山西抗日根据地出版的部分报纸

选自《文物世界》年05期,丁竹

山西博物院收藏抗日战争时期根据地发行的党政机关报、军报若干种,现择其较为珍贵者介绍如下:

《晋察冀日报》,8开4版,麻纸铅印(图一)。

《晋察冀日报》,中共中央晋察冀分局机关报。初名《抗敌报》,年12月11日创刊,社址设在河北省阜平县城文娴街。《抗敌报》4开毛边纸,是一份单面石印三日报。邓拓任报社主任,是主要撰稿人之一。年8月16日第63期起改成铅印四开、四版、隔日刊。年11月7日,北方分局决定将《抗敌报》从第期起改称《晋察冀日报》,由隔日刊改为日刊。邓拓担任分局党报委员会书记、社长兼总编,该报由晋察冀日报印刷厂印刷。抗日战争胜利后《晋察冀日报》在张家口市出版。

《抗战日报》,4开4版,铅印(图二)。

《抗战日报》于年9月18日在山西省兴县石楞子村正式创刊,该报为中共晋西区党委机关报。这是晋西北有史以来的第一份铅印报纸,报头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每三日出版一期。从年元旦起由三日刊改为二日刊,每周出三期。年为适应根据地发展的需要,在创刊四周年时改为日刊。在《抗战日报》创刊一周年的时候,晋西北军区贺龙

司令员特意写了题为《强有力的武器》的纪念文章。随着抗日战争的胜利,《抗战日报》的政治任务即告完成。为了肩负新的使命,从年7月1日更名为《晋绥日报》。廖井丹、赵石宾、周文、郝德青、常芝青等先后任社长,总编辑。

《晋西大众报》,8开4版,麻纸铅印(图三)。

年中共晋西区党委在筹备出版《抗战日报》的同时,也筹备着《晋西大众报》的出版。《抗战日报》于年9月18日创刊,10月26日《晋西大众报》也在兴县创刊,由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出版。吕梁文化教育出版社是一个面向工农兵群众出版通俗读物的机构;始建于年秋,社长王修。

《晋西大众报》的报头,是西北行署主任续范亭同志题写的。报纸初创时,是四开两版单面印刷。因为纸张缺乏,印报用的是当地生产的麻纸、马兰纸,纸质薄,粗糙发黄,不能两面用,只能单面印刷。《晋西大众报》始为周刊,周六出刊,年11月30日改为五日刊,逢五逢十出版,仍为两版。年6月5日第期起,《晋西大众报》改名为《晋绥大众报》。

《晋西大众报》主编先后由王修、周文、郝德青、西戎担任。《晋西大众报》是大众化、通俗化的报纸。它以通俗的词句,适时地向当地干部、战士、群众报道国际国内形势的演变;以科学的知识教育群众;以正确的革命理论与斗争经验指导群众的抗日斗争。年中共中央宣传部在关于各根据地报纸杂志的指示中曾指出:各根据地都可以出版一种“如晋西大众报和陕甘宁的群众报”那样的通俗报纸,作为社会教育工具。

《晋绥大众报》,8开4版,麻纸铅印(图四)。

《晋绥大众报》年6月5日由《晋西大众报》改名而来。《晋绥大众报》两面印刷,周刊,每星期三出版。《晋绥大众报》先后由王修、周文、樊希骞、吉喆、卢梦、马烽、张友等人担任领导。《晋绥大众报》的出版地点报纸上标的是“山西兴县”,但实际上第一张报纸诞生在黄河西岸陕西神府县境内的杨家沟村。承印《晋绥日报》和《晋绥大众报》的吕梁印刷厂就长期设在那里。

《新华日报》(华北版),8开4版,麻纸铅印(图五)。

《新华日报》(华北版)为北方局的机关报。年1月1日在山西沁县后沟村创刊。何云为社长兼总编辑,陈克寒为副社长兼副总编辑。何云和40余位报社职工在年夏季的反“扫荡”中壮烈牺牲后,杜毓纭任社长。华北《新华日报》出至年9月30日,共期。华北《新华日报》印刷厂没有固定地址,在炮火连天的恶劣环境下,随军转移、打游击,但报纸的印刷出版却从未间断。战斗紧张时出不了铅印报,就用油印机油印,出油印战时版。它对于华北抗战的坚持,抗日根据地的巩固和敌后新闻事业的开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朱德、彭德怀、刘伯承、邓小平、杨尚昆、罗瑞卿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

1
查看完整版本: 山西抗日根据地出版的部分报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