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这位上海老克勒是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见证
TUhjnbcbe - 2025/3/4 18:16:00

▲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资料图)

年9月2日,日本向盟军投降仪式在东京湾密苏里号军舰上举行。在包括中国在内的9个受降国代表注视下,日本代表在投降书上签字。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反侵略历史上的第一次全面胜利,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之后每年的9月3日,被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6周年纪念日到来之前,今天上午,高文彬先生档案文献捐赠仪式在虹口区档案馆举行,高文彬先生家属将高文彬生前手稿、图书资料、照片及生前用过的物品件(本)捐赠给虹口区档案馆。记者从相关专业人士了解到,此次捐赠的手稿、照片和物品中,许多都是首次亮相,对研究东京审判等具有很高的价值。

▲高文彬先生档案文献捐赠仪式在虹口区档案馆举行

在捐赠的手稿物品中,有近千张高文彬先生在日本期间拍摄的照片和留影,许多照片和留影还原了当时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和工作生活的情景。其中,年秋天拍摄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法官下榻的东京帝国饭店照片、年拍摄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入口处的多张照片、年拍摄的中国驻日本军事代表东京第三宿舍的照片等都是第一次亮相。另外,一张当年国际检察处从美国纽约寄给在东京工作的高文彬翻译工资的支票也是第一次被发现。

▲捐赠的手稿物品:为应聘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工作而递交的辞职信

▲捐赠的手稿物品:当年从美国纽约国际检察处寄给在东京工作的高文彬翻译工资的支票

高文彬先生是法学家、翻译家、历史学者,年12月出生在上海,从小时候读书起,他就和英语结下了不解之缘。在读大学前,他其他学习成绩一般,但英语很好。年他从上海东吴大学法学院毕业,翌年5月应聘前往日本东京审判日本战犯,直至年8月结束审判工作返回中国,全程参加了东京审判工作。在日本期间,高文彬搜集到了大量的有力证据,揭露了日军南京大屠杀中“百人斩”的罪行,最终将两名日军战犯向井敏明、野田毅押回中国,送上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两战犯最后被绳之以法。

高文彬先生“东京审判”手书

▲高文彬先生穿过的西装以及与家人照片

高文彬先生女儿高岚在捐赠现场表示,父亲一生做了两件大事,一是全程参加了东京审判工作;二是参与编纂了《元照英美法词典》,完成了有史以来中国最大、最完备齐全的英汉英美法词典。

年3月8日,虹口区档案馆曾派出专家在高文彬老先生家中对他进行了采访。据高文彬当时回忆:

因为“东京审判”的需要,向哲浚(向哲濬)先生专程到上海来物色英语翻译。当时的东吴大学教授,也是上海知名律师刘世芳先生,把我和另外两位学生推荐给了向哲濬。几天后,我们应约去锦江饭店面见向先生。向先生看去为人谦和,一身学者气质。他很客气地接待了我们,还给我们每人冲了一杯咖啡。我想这其实是他对我们的初步面试。他问了我们一些家庭和学习情况后,递给我们每人一张中文报纸,然后指着他用笔划出的段落,要求我们当场翻译成英文。我们在规定时间翻译好后,他拿起看了下,然后朝我们点头微笑,接着又问了些问题,我们就起身告辞了。

▲高文彬先生接受史学家、上海作家陆其国采访

一个星期过后,我接到了书面通知,我被录取担任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方翻译。我记得很清楚,那年夏天来临的时候,我被一辆美国军用巴士送到上海江湾机场,然后乘上涡轮式美国军用运输机飞往日本东京。这也是我第一次出国。

到了东京后,我被安排在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中国检察官办公室工作。每天早上八点半我就到办公室,收集整理日军侵华证据,并将那些沾满中国人鲜血的证词翻译成英文。

当时美国、英国的检察官也都在这儿,法庭方面也在收集相关证据。就是在国际法庭检察处被盟军封存的档案中,我在《东京日日新闻》(即今天的《每日新闻》)上发现了两个侵华日军比赛看谁杀中国人多的报道。这两个侵华日军一个叫向井敏明,一个叫野田毅。此事我国当时尚未报道,所以没人知道。于是我赶紧复印了几份,交给中国检察官首席顾问倪征燠,由他转给当时的南京审判日本战犯军事法庭庭长石美瑜。中方立即向盟军总部提出逮捕报道中的两个“百人斩”刽子手。当时这两个刽子手已离开部队,但他们最后还是被抓获,并被押回中国受审,最后经南京军事法庭审判后,被押到雨花台刑场执行枪决,得到了应有的惩罚。从资料上可以看到,这两个日军在比赛谁杀中国人更多时,日本不乏有人视他们为“英雄”。

▲《东京日日新闻》当时刊发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的报道

因为我具有国际法的专业知识,不久就被提升为向哲濬先生的秘书。“东京审判”从年5月法庭开庭到年结束,历时两年七个月。这是世界历史上规模最大、历时最长的国际审判。其间法庭开庭多次,英文庭审记录近页,包括日本在内的12个国家共有近人参与工作,对日军侵华、太平洋战争等罪行进行了控诉,判决书长达多页,法庭宣读判决书花了整整7天时间。当时中国代表团最多时只有17人,而长期在日本工作的不足10人。我那时终日忙碌在法庭的审讯和书面证据的翻译准备中。

由于我工作尽心尽责,受到向哲濬先生的赏识和信任。“东京审判”工作快结束的时候,曾有美方人员询问我愿不愿意去联合国工作,但被我谢绝了。一来我不想离开中国,我想回家;再则我也不想离开向哲濬先生,当时他让许多人都另行安排,就留我一个人在他身边,直至随他一起回国任职。

▲今天上午,参加高文彬先生档案文献捐赠仪式的与会人员观看相关资料片

上海交大东京审判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向隆万教授是东京审判中国检察官向哲濬之子(新闻晨报之前曾作报道)。今天上午,他也参加了高文彬先生档案文献捐赠仪式。在接受晨报记者采访时,向隆万表示:

“高老遗物中最令人难忘的是他硬朗而俊秀的书写文字,无论是正式公文,还是备课笔记,甚至日常生活记录,都笔画工整,一丝不苟。我认识高老七十多年,尤其是近十来年,他对东京审判研究与宣传的贡献无可替代!”

向隆万教授表示,自己在学校是教数学的,为什么会在10年前去做东京审判研究这件事,高文彬先生在这当中起了很大的作用。

年《东京审判》故事片放映,我和高先生一起出席首映式。此前许多人不知道东京审判,电影以艺术的形式把这件事情还原,让国人了解,这是好事情。但由于缺少相关资料,很多镜头不真实。当听到电影导演说要拿到东京去放映,高先生立刻说,现在日本右翼认为东京审判是“胜利者的审判”,企图否定这场正义的审判,他们连南京大屠杀也认为是虚构的,你现在虚构了这些情节,正好授人以柄。

年5月3日,东京审判开庭65周年的时候,上海交大成立东京审判研究中心,高先生是我们顾问。这十年里高先生给了我们许多指导。他不是挂名顾问,年在中国举办关于东京审判的国际学术研讨会,美国、日本还有国内来了一些专家学者,高先生也参加并发言,有他这样亲历东京审判的人国内外都很少。年,同样的会议又在上海举行。这次有美国、日本、法国、新西兰等好几个国家的专家参会。

在国家的支持下,我们中心集中了校内外、国内外专家的力量,从无到有,把缺失的东京审判第一手资料编辑出版。在这个过程中,高先生起了很大作用。比如庭审记录是英文,还涉及到一些人名地名,我们一有疑难问题就请教他,高先生都能给我们非常确切的答复。

年9月3日,抗战胜利纪念日那天,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了东京审判图片展。九十八岁高龄的高先生前去参会,在会上作了发言,最后讲道:人民必胜,和平必胜,正义必胜。

年,高先生曾经提出一个倡议,在上海建立东京审判纪念馆。

年9月7日,高文彬先生仙逝。

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密苏里号军舰上正式签字向盟军投降。年8月13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发出由周恩来总理签署的通告,确定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为9月3日。

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关于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的决定》,以立法形式确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进一步表明了这一纪念日对中国人民的重大意义。

图片来源:除署名外由采访者提供

1
查看完整版本: 这位上海老克勒是最后一位东京审判全程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