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像是一条山路,或许路标能帮到你,但道路千万条,你的路,终究要你自己摸索着前行。
小高只是千千万万个渴望自我提升的人之一。
她最近参加了一个早起打卡群,每天早晨6点半起。
起是起来了,可是白天哈欠连连,精神不振,效率奇低,整天只想着回家补觉……
“早起毁一天”的情况,就这么真实地发生在她身上。
这怎么和成功学说的不大一样????
我们每天被灌输,成功人士都是勤奋、自律、专注的,每天早起、苦学英语、关闭通知专注工作的。然而,成功哪儿有那么容易?所谓的职场高效tips,有太多伪命题。
它们有的毫无根据,有的不切实际,有的则需要辩证看待,直接照搬反而会导致效率降低。
所以,这篇文章,我们就来戳破那些最常见的职场“高效”伪命题。
如果你还沉迷于这些tips,那我得奉劝你一句:
伪命题一:早起能够提高效率
许多大佬们的成功经验仿佛都在告诉我们:“要成功,就早起!”
富豪李嘉诚每天5:59分起床看报纸、打高尔夫。推特创始人杰克多西早上5点半就起床冥想、慢跑。苹果CEO库克甚至每天早上3点45分就起床健身、看邮件……
但是,早睡早起并不适合所有人。
人的睡眠类型分两种:“百灵鸟型”和“夜猫子型”。
前者早上容易兴奋,天生就可以早起精神好;而后者晚上容易兴奋,所以倾向于晚睡晚起。
我就是后者,公司10点上班,我通常晚上12点入睡,早上8点起床,在下午工作效率最高。
上述那些大牛们并不是因为早起才成功,而是生物钟决定了他们适合这种节奏。
每个人的“黄金工作时间”和精力分配都是不同的。所以,还是找准自己的节奏最重要!
伪命题二:“黄金时间”不能浪费在无关紧要的工作上
很多文章建议,想要高效工作,就得关掉手机,保持专注!然而在职场中,追求这种“绝对的专注”十分不切实际。
粗暴地关掉、忽略通知或者不回复消息,不仅意味着失去了跟进项目的机会,更是对团队不负责任的表现。
公司新来的实习生赫赫,工作十分认真,但总是隔一个多小时才回复消息,理由是“刚刚在忙,才看到”。
一次,主管在美国出差,临时通知她产品文案需要修改后发给客户,要得很急,然而这厢她却一直没有回音。
隔着12个小时时差熬着夜的主管大为光火,群里艾特、打电话无果之后让同事帮忙确认一下,才发现她在忙别的事情,根本就没看到消息。
工作中,有些“干扰”看似烦人,实际却很必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在保持专注的同时随时follow工作进度呢?
有两点建议:
首先,在工作前,可以花三分钟时间整理一下一天的重要时间点,定时提醒。其次,工作中可以采用“40-10-10法则”,将黄金工作时间按小时切分开来。40分钟用来全神贯注地完成手头最重要的工作,然后休息10分钟,剩下的10分钟用来回复之前遗漏的信息。这样既可以让你高效率完成重要工作,又能及时和团队保持沟通。
伪命题三:用电子技术分享信息会提高效率
显然,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