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我们似乎看不清前路的方向,平凡的日子里满是艰辛坎坷,伴随着数不清的磨难。其实,生活早就藏好了许多糖果,当我们勇于挑战自我并付出不懈的努力后,就会欣喜地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甜蜜。
“红”长得漂亮,泛黄色的头发天生有着微微的自来卷,五官立体、皮肤又白,显得很洋气。
红是美女,长得很“洋气”。上世纪九零年代初,红高中毕业了,前途却似冬天的白雪般一片茫然。
那时候民营经济还不活泛,户口本上的“户别”栏如果是“农业家庭户口”,就意味着基本被“框”住了命运,无缘进入企事业单位工作。乡村女孩子的未来,多数情况是早早嫁人,然后被穷困的生活缚住手脚,几年后拖儿带女着芳华不再。
红不想要这样的生活,但是“出路”在何方?
曾经有很多人被户口本上的“户别”栏“框”住了命运。1、红来到县城里一家“打字复印店”工作
同村的“萍姐”嫁到了靠近县城的村子,那里环境要洋火得多。萍姐夫妇在闹市区的临街门面房里新开了一家“打字复印店”,正需要人手,相中了高中毕业的红。
红对这份工作说不上满意,但一时也没有其他更好的选择。
在九零年代初,“互联网”还是个传说,“腾讯”尚未诞生,电脑属于价值不菲的高端产品,尚未进入普通家庭。其时WINDOWS操作系统才刚起步,编辑文字的工具软件WPS横空出世,“王码五笔”成为汉字录入的热门输入法,由于字根表和拆字方法不易学习,仅为少数人所掌握。
红来到打字复印店,从零开始学习使用电脑,一张五笔输入的字根表是重点学习内容。
五笔输入的“字根表”是红的重点学习内容只要肯用心,铁杵磨成针。红的五笔输入法学得又快又好,很快就出师了,敲击键盘的手十指如飞,据说每分钟能录入一百多个汉字,成为打字复印行业里的翘楚,小有名气。
打字复印店的不少客户是县里的机关单位,那些带五角星的红头文件,都是经红的手打印出来的。
这项工作其实很繁琐,那些原稿拿过来时大多字迹潦草,看上去“很扎眼”,需要仔细辨认。录入完毕后自己先校对一遍,等客户过来再正式校对一遍方可定稿;客户来自各行各业,有法院的、部队的、学校的……,所以文稿内不少词语都相当生僻,读起来不太顺口。
红的文字素养原本不错,对稿件的处理也很用心,还能帮客户理顺不太流畅的语句,因此顾客和她的交流都如沐春风,相当的满意。
红的打字录入水平炉火纯青有天,红的某位朋友来店里找她,顺便体验了红一天的生活。红每天早上八九点钟来到店里,坐在电脑前开启一天的工作。重点环节是把一堆复杂的稿件录入电脑;跟前来的不同客户一起校对后进行打印、复印,然后装订整齐;随时要接待零星散客拿来复印的文档;有些文件需要用手推油印机印刷,这个更麻烦,还有点脏。
这些事情不停点地一件接着一件,中途抽空吃个工作餐,那餐是萍姐从跟前小吃摊点的凉皮或面之类的简餐,并不丰盛。
红的工作餐,经常是一碗面之类的简餐。忙到夜里八九点钟,门店打烊了,红骑上自行车行驶二十分钟左右,来到萍姐在县城边上村子里的民宅。那里的住宿条件过得去,院子不小、房间也宽敞。只是红回到这里已经很晚,仅仅是睡一觉,第二天又要早早出门,无暇感受院子里的休闲氛围。
红的朋友很感慨,她觉得红每天要工作十几个小时、除过春节几乎全年无休,而且强度远超负荷,工薪理应翻几倍才是合理的。可是,当时红的薪水只有不到百元,萍姐“包吃包住”后付给她极少的工资。并不是萍姐不大方,当时同业的行情也大抵如此。
红每天回到住处已经很晚,无暇欣赏美丽的风景2、红的才干受到赏识,有机会学习更复杂的排版系统
金子的光芒会被有慧眼之人赏识得到。在打字复印店干了三年后,经人推荐,红进入当地一家集团公司工作。
公司有个发行量不小的内刊,由红负责刊物的稿件录入和排版工作。公司有印刷车间,因此也对外承接书籍、报纸之类的印刷品。那时地方上发行量不小的几份报刊,都是在这里经由红的手编辑排版后大量印刷的。
地方上发行量不小的几份报刊,是经由红的手编辑的。在这家集团公司,红迎来了她职业生涯的一次“飞跃”。
这里的工作内容与打字复印店相比有了质的提升,录入和编辑的文档是杂志、书籍、报刊类的文件,对“排版”的要求更高。
红在这里接触到了“北大方正”排版系统,起初是跟随一位姓“阎”的老师进行学习。阎老师人很好,教得也用心,红很感激他。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北大方正操作系统比较复杂,功能也很强大。红在掌握了基本的操作方法后,业余时间继续刻苦钻研,一有空就拿起软件教材深究潜在的功能,不断进行新的摸索和尝试,编辑水平日益精进。假以时日后,红成为使用北大方正操作系统的高手,能熟练编辑各类精美的文档,在行业内享有“数一不数二”的名气。
这时候的红薪资水平已经水涨船高,站在了同行的“塔尖”,跟先前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红成为熟练掌握编辑软件的高手时代的洪流在每个人身上都会打下烙印。红的工作干得顺风顺水,可是两年后,这家集团公司进行“企业改制”,停止了内刊的发行,印刷车间也随之关闭了。
作为高端人才的红被另一家企业“县印刷厂”挖走,继续做跟原先内容完全相同的工作。
可惜的是,一年后这家企业同样面临了企业改制的困境;
幸运的是,红在县印刷厂遇到了她的“真命天子”,她和在印刷车间开胶印机的“小郭”相识相恋,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成为人生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红在“县印刷厂”里收获了爱情。3、红夫妇的创业之路,从零起步,一路上扬
县印刷厂改制后,红和小郭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职业道路。
比较理想的情况是自己创业,红是文档处理的高手、小郭是印刷机操作的行家,她们俩的搭档可谓强强联合,只缺“资本”的东风。
红夫妇拿出了全部积蓄,红又回到娘家寻求父母的支持,再向朋友借上一点。东拼西凑后,红在县农贸市场附近租了一间门面房,新店正式开始营业了。
万事开头难,由于手头资本有限,红初始投入的设备很少,仅有一台电脑、一台针式打印机、一台复印机、一台手推式油印机。业务内容也不多,限于打字复印。
打字复印店的盈利主要是靠那些稳定的长期客户,这需要人脉,红和小郭并不占优势。她们俩把工作进行了分工,由红“主内”,负责具体的文档处理;小郭“主外”,负责开拓客户。
红的业务水平纯熟,服务周到,客户找到红就是找到了“放心”。她像燕子筑巢般,一点点积累起了良好的信誉,顾客只要来过,多数都会成为“回头客”;
从前在车间开印刷机出身的小郭,在创业的磨练中,被发掘出了优秀的“营销能力”,变得“能说会道”,跟客户的公关、谈判,都很有一套。在小郭的强力开拓下,日渐积攒了不少客户,开业当年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红在开业当年就取得了不俗的业绩。手头宽裕后,在年左右,红购入了一台“四开数码彩印机”。此后,红的接单能力跟其他同行有了差异,开始突飞猛进。
创业三年后的年,红搬到了一处面积更大的营业场所,添置了不少新设备,有数台电脑和好几台高端印刷机。
这时候的红已经有能力承接所有品类的印刷品,各种书籍、刊物、名片、精美的画册、菜单、手提袋……。
二十多年过去了,红的产品质量和信誉从来都是稳定可靠的,属于“一直被模仿,无法被超越”的典范,如今在规模上更是其他同行难以企及的对象。人手多了以后,红成为“技术总监”的角色,严把着产品质量关。因为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也是红一直以来的“金字招牌”。
红的业务范围,已涵盖了所有品类的印刷品。常言说,岁月是女人的杀猪刀(雕刻刀)。
时光对积极勤勉的女人是格外温柔的。红和走出校门时的青涩相比,气质里多了几分成熟女性的端庄大气之美,近年来个人魅力更是势不可挡。
红的个人魅力“势不可挡”。红作为优秀女性受到来自“妇联”的表彰;
红受到来自“妇联”的表彰在母校“华山中学”成立七十周年的隆重庆典上,红作为从该校毕业的优秀人才列入了“校史”;
红喜欢舞蹈,当她身着华服走上舞台的时候,尽显国色天香的雍容之美。
最前面的美女是红,她跳舞的样子尤其美。红的美,来自岁月的打磨,来自坚不可摧的心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