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胡叨叨叨
我们和钟意的相遇,可以用“相见恨晚”四个字来形容!她是在考完初试之后,才联系我们辅导复试的。
北大新闻学学硕真的不是一般地难考!初试取前三,复试3进2。因此,北大新闻学学硕真的不像专硕那样进了复试就大概率能考上,新闻学学硕的复试又是新一轮残酷厮杀!
很感恩我们可以在重要的后半程跟钟意相遇,并助力她拿到了复试第一!成功由初试第二上升为总分第一!总算是没辜负她对我们的信任!
钟意的坚定、执着、勇敢,完美契合了北大状元的特质。“保不上就考!”——不是谁都有这股不将就的劲儿!
最后再感慨一句:果然状元连喜欢看的电影都一样!钟意最后推荐的那部电影,居然和去年19北大新传初试状元枸杞学姐推荐的是同一部!我就不剧透啦!大家自己去看吧!
“
浪漫又真实,这是我在当天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拟录取名单中看到自己名字时最深切的感受。原来自己真的成为了幸运的二分之一,在敲下这些文字时,内心平静却又感慨万千,我是走过不少弯路的,也收获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尽管最后结果不错,但我时而仍为曾经犯过的错误感到懊悔。
”
所以,接下来我将尽我所能毫无保留,倾囊相授。无它,只是想回馈这份盛夏最宝贵的礼物,也祝愿学弟学妹们能够一路披荆斩棘,得偿所愿。
基本情况
先大概介绍一下我自己的情况。我本科是所,专业就是新闻学,我们学校的新闻与传播学院还不错,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评级是B。大学期间我算是有认真学习,有获国家奖学金,曾尝试保研,后来确定我无法保到北京大学后便放弃名额,开始全身心的准备考研。复试时我有认识不同专业的三位伙伴,最后都高分上岸,她们本科分别是知名、和分数不比低的一本。我说这些只是为了让学弟学妹了解一下情况,知己知彼。
同时,如果有双非的同学千万不要妄自菲薄,北京大学的老师是十分公平的,每年有很多不同学校的同学上岸,只要你足够优秀,逆风翻盘自是水到渠成,再者,我们选择了考研,其实就已经站在同一赛道上了,接下来全凭个人本事。
然后是具体的内容,我仔细想了又想,与其记录我的备考流水账,不如针对性的就问题讨论问题。因此结合自身经验,我挑选了9个各位同学在备考过程中通常的困惑所在并分别回答,希望能对诸位有所帮助。
1.如何选择专业或报考方向?
2.怎样规划备考计划?
3.如何利用参考书目与辅导资料?
4.专业课怎么复习
5.专业课大题究竟怎么答?
6.英语怎样得高分?
7.政治怎样得高分?
8.冲刺阶段与考场心态
9.复试准备情况
1如何选择专业和报考方向
南辕北辙是最令人遗憾的事。我们在选择了北大这个大方向的基础之上,一定要慎重考虑自己的细分专业与方向。北京大学设置新传的学院有三个,分别是新闻与传播学院、新媒体研究院和深圳研究院。我考的是本部的新闻与传播学院的新闻学,另外还有传播学和MJC。另外两个学院具体情况我不甚了解。所以大家会明白,可供我们抉择的余地其实还蛮多。
我们在确定自己的报考方向时,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报录比、录取人数、考试内容、所属专业的老师最近的研究方向以及真题。此举是为了帮助大家事半功倍,规避掉自己不擅长的方面。比如有的同学实在不喜欢背新闻史,那就可以把新闻学pass掉了。
在选择的过程中,我有两个建议:
我们可以咨询专业的人士,向他们寻求建议,虽然初试时未及交流,但复试时胡师姐确实帮我很大的忙,我相信她也很乐意为大家答疑解惑;
搜集并分析真题,如果各位还拿不准,就去分析真题的特点!我当时是在豆丁网上买到了近几年真题的纸质版,太久之前的大家就不用搜集了,毕竟我们这个学科时效性很强。然后以关键词的方式提炼不同学科主要的考查方向与内容(这个环节很重要,后面还有用)。这两步下来你就能确定自己的专业了。
2怎样规划备考计划?
时间上,我是在年年中才开始正式投入备考状态的,开始的时间其实挺晚了,所以这一点我认为大家或许可以提前进入。整个时间上,我并没有清晰地分野,毕竟计划赶不上变化。
但大致是有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我主要做了专业参考书目阅读和资料的收集、英语单词和语法的学习积累;
第二阶段是专题的整理和背诵、英语真题练习、政治复习和刷题;
第三阶段大概在最后两个月,是不断地背诵、输出和模拟。
同时,我在每天都会做计划,这个过程可以帮助我们于宏观上把握进度,不虚度每一天。我是一个比较喜欢仪式感的人,所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己设计了一份每日计划表,现在分享给大家,高清无水印PDF打印版可以去跟胡师姐要。
我还做了两张统计图,方便记录观察自己在较长时间内的效率以督促自己不断进步。可是后来自己就懒得记录啦,也一同贴在这里,有需要的同学可以找胡师姐要(因为当时是倒计时大概天,所以我就只画了个格子,横坐标轴就是天数)~
3如何利用参考书目与辅导资料?
北大新传所有学科都不提供官方的参考书目,就新闻学而言,两门专业课分别是新闻史论和新闻实务。涉及到的主要考查内容分别是:新闻学理论、中外新闻史、采写编评相关理论、传播学理论(少量)、新闻法(极少)等。
我在备考时,其实看过的参考书目并不多,也没有在这个上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只是将其作为一个前期基础的积累。而且我本人是不建议钻研太多的参考书目的,因为这不仅会加重你的负担、拖慢备考进度,也会使得考生无法建立一个系统的知识框架。
我完整阅读完并且认为新闻学考生必读的书大概有以下几本:
李良荣老师的《新闻学概论》郭庆光老师的《传播学教程》方汉奇老师的《中国新闻传播史》程曼丽老师等的《外国新闻传播史》彭兰老师的《网络传播概论》陈力丹老师的《新闻理论十讲》(都是大牛,排名不分先后)
此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有的放矢的选择适当的参考书目。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避免的误区是贪大求全!在备考前期的时候这个问题同样让我焦虑,尤当是一些辅导机构动辄就给出数百本书目的电子版,令人头大。我们作为考生的核心使命,说得功利一点,就是为了在最短的时间内精准捕捉考点,拿高分,没必要将宝贵的备考时间花在一堆你看了也势必会忘记的名著上。
同时在这里,我想插入的一句题外话是,我特别理解一些同学在备考中偶尔的迷茫和焦虑情绪,总是希望从成功上岸的学长学姐那里获取诸多建议,包括最近有一些学弟学妹在微博私信请我帮助分析他们如何备考。但是,我们都知道矛盾是特殊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所以即使是这篇我掏自肺腑并且自认很有参考价值的经验贴,我也衷心希望各位用严谨、批判的眼光看待。
我自己的经历大概是这样的,从4-6月份,我一直在阅读参考书目,那个时候还没有放假,未正式的进入备考状态,这期间我将参考书目读了两遍,并做了思维导图,保持隔几天就重温一遍的习惯,巩固自己的记忆。
好了,接下来就是重头戏了!!!
有关其他辅导资料,如果只让我推荐一本,那么一定是它——《新闻传播学辞典》(程曼丽、乔云霞编著)!
实不相瞒各位,当时我在我们学校图书馆看到这本书的目录时,一瞬间热血沸腾,以为自己参透了天机!等我再看到主编是程曼丽老师时便福至心灵,一切似乎都理所当然了。并且迄今为止,我还未在任何一篇经验贴中看到过它的身影,其中奥妙,请听我言简意赅地一一道来:
这本书最令人惊叹之处在于:近些年专业课中那些令人摸不着头脑的疑难考点,这本书大多都有!
比如前两年接连考察的日本学者——福泽谕吉(名词解释)、小野秀雄(简答题),以及曾经考查的法拉奇,在这里!目录都是连着的!
年真题考查的到现在很多辅导机构连全名都给不出来的埃米尔·约瑟夫·狄龙,在这里!
还有去年的舆论一律、以前的乔治·厄内斯特·莫理循、托马斯·潘恩、林乐知、瞿秋白、《虎报》、《纽约时报》诉沙利文案、《纽约时报》刊登五角大楼关于侵越战争秘密文件、戈尔巴乔夫时期苏联新闻业改革,以及年的政治家办报等,图片我就不一一截了。总之,这真的是个宝库,大家一定要好好看。
但是另一方面,大家要注意的是,这是一本辞典,所以可能它涵盖的内容有些多,尤其是在一些报纸报人的介绍上。所以大家一定要慧眼识珠,寻找那些有命题点的词条然后记忆背诵,不要盲目的一揽子照单全收。还有,这本资料虽好,但谁也不能保证来年的真题中一定有这里面的内容,所以,万一大家的努力扑空了,也不能赖我呦~另外,我实在太善良了,当时费尽力气才找到的这本书的PDF版本我也一并给胡师姐了,大家有需要的话(应该是每个人都强烈需要)可以自取。但是我这个版本貌似不是最新的,大家可以自己找找看最新版本,有一些增补,而且我觉得也很有可能成为命题点。
此外呢,我在备考中使用频率较多的书是圣才出版的资料,这个各位应该都不陌生,他们每年都会出版新的考研真题汇总、针对具体书目的笔记和名词解释汇总等等,我是都买了的也都认真看完了,它的主要作用是对基础知识的复盘。还有就是孙祥飞编著的小王子新闻传播学专题和热点分析,这个见仁见智吧,有很多同学觉得很棒,但我个人认为知识点罗列地有点琐碎,一些分析也不是特别适用于答题,所以在我这里是中推。
最后,我们作为新传的考生,应该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