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是报纸有声版人民广播新闻,建国后是报国内广播新闻。
解放前作为报纸有声版的人民广播新闻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注重建立自己的无线电事业,并在上海、天津、香港、江西等全国多个地方建立了地下电台。年1月,中央红军无线电队在江西宁都成立,无线电队抄收国民党中央通讯社的新闻电讯,供领导机关参阅。红军中的无线电台除了担负通信、侦听任务外,还承担起新闻宣传的任务,年11月7日,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个通讯社——红色中华通讯社(简称“红中社”,新华通讯社的前身)诞生,这一天,中华苏维埃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开幕,红中社首次对外广播,呼号为CSR,报道了有关大会的动态、报告、决议案以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毛泽东当选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等重要消息。
抗日战争爆发后,日本侵略军和国民党顽固派对解放区实行“新闻封锁”,向全国人民进行抗日宣传受到很大限制,党中央提出在延安创办广播电台,向大后方和敌后抗日同胞宣传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年12月30日,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延安新华广播电台开始播音,呼号XNCR,发射功率瓦,当时所播的新闻稿件由新华社供给,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内容有中共中央重要文件、《新中华报》、《解放日报》和《解放》周刊的重要社论和文章、国际国内的时事新闻、名人演讲、革命故事等。
年5月,全面内战爆发后,延安新华广播电台播音地点不断转移,曾先后改名为陕北新华广播电台、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过的很多广播消息根据毛泽东同志为新华社写的社论、消息或述评而改编。年11月9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评论《中原我军占领南阳》;年12月30日,陕北新华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一九四九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年4月21日,北平新华广播电台播出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的《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此后相继播出了毛泽东为新华社写的消息《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南京国民党反动政府宣告灭亡》,这些消息气势磅礴,语言准确简洁、感情色彩鲜明,是新闻作品中的瑰宝。
建国后作为报纸有声版的国内广播新闻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新中国,无论是城市还是乡村,都面临着交通不便、文盲众多、报纸不足的困难,而上情下传、下情上达,迅速及时地了解国内外新情况新形势,在一定程度上都有赖于广播事业的大力发展。在建国初期,全国人民都充满了对广播这种“群众性宣传教育最有力的工具之一”的期待,刚刚从战争年代走过来的人民广播,必须迅速转换角色,从战争时期中党的政治军事宣传武器,转变成为对全国人民进行宣传教育最有力的工具。
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恢复发展国民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同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央人民政府通过接管、改造旧中国的广播电台,在全国建设人民广播电台,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广播事业。建国初,人民广播事业的建设方针和宣传原则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和政务院新闻总署等部门规划和部署,新闻总署规定广播的三项任务是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社会教育和文化娱乐,发布新闻和传达政令成为广播的首要任务。
新闻总署召开京津新闻工作会议,讨论了报纸、通讯社和广播电台的发展方向与相互关系问题,会议认为,广播电台应以发布新闻、社会教育及文化娱乐为主,会议做出指示:全国性和全世界性的重要新闻,广播电台均应以新华社为主要来源,除公告及主要公告性新闻外,广播电台在可能条件下可对国内外重要新闻进行自行的采访工作,新华社应将重要新闻交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外国通讯社稿件,须经过新华社才能发表,各广播电台不得自行抄收与采用;广播电台应采用报纸言论及消息,也可有自己的新闻与评论。上述指示可以看出,广播电台虽可以进行一定的自行采访工作,可以有自己的新闻和评论,但广播电台自身的新闻力量相对较弱,以新华社为主要稿源,相当多的消息和言论,需要采用报纸内容,广播作为“报纸有声版”的痕迹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