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潍坊日报初创琐忆
TUhjnbcbe - 2025/3/10 20:01:00

20世纪80年代潍坊日报社大门

年春,刚任中共益都县委党校校长不久的刘保富,奉命到潍坊主持筹办《潍坊日报》,一直到年9月他调离。在此期间,潍坊日报社的队伍一步步壮大起来,搬进市机械局空出的四层办公楼,采编人员奔赴济南学习,纸张问题也解决了。

领导班子建成,招待所里办公

年3月26日上午,我与市委宣传部新闻科科长韩春圃、高密县副县长尹世炘奉命到市委组织部报到,由市委副书记齐乃贵和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玉兰跟我们谈话交待工作任务:我担任副总编辑兼报社党委副书记,韩春圃、尹世炘任副总编辑、党委委员,由我牵头,三人共同筹建潍坊日报社。从县里来的我和尹世炘住进了市府第二招待所房间,并在此办公。当天下午,我们三人便开始工作,先作了初步分工,我除统筹协调报社工作外主抓组建队伍,韩春圃主抓业务,尹世炘主抓总务,分工不分家,共同研究办报事宜。

3月29日,我们向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常溪及副部长李思学、魏增芳汇报了筹建报社的一些打算。此后的重大问题我们都向部长汇报、请示。4月29日,我们到市委办公室取来报社公章,财务上用的领导人印章是常溪部长的。6月13日,市委下文公布了报社领导班子。11月26日,市委下文李思学副部长不再兼任报社总编辑、党委书记,由我担任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我便成为潍坊日报社第二任总编辑。

市委重视报社工作,每张报纸都要阅读

报社筹建过程中,市委领导十分重视,大力扶持。当时宣传部的领导亲切关怀自不待言,市委书记王树芳、市长邵桂芳也经常过问报社之事,市委分管党务的副书记齐乃贵更是常到报社指导工作,逢年过节,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于成凤也到报社看望工作人员。

年4月7日上午,我向市委常委会汇报了报社筹办情况,打算6月份出四期试刊,7月1日正式创刊,先出四开四版的周二报,半年后改为周三报,以后逐步改为日报。同时汇报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一是人员编制;二是办公地址;三是需要30万元的开办费及车辆等。市委同意报社的出版计划,对许多问题当场拍板:如人员可从市直和县里借调;把市机械局空出来的办公楼划归报社使用;市长在会上说“30万元开办费由我负责解决”。当时我听了心里热乎乎的,市委如此关心报社工作,我们一定努力工作让报纸早日面世,当好市委的喉舌,反映人民的心声。

市委重视报社工作更是表现在政治上,市委常委会如果研究市里的发展规划及有关措施时,就通知报社总编辑列席,以便了解市委意图,把握好报道口径。市委办公室还时常通知我到机要室看一些有关文件,以了解党的方针政策,武装头脑。我们也把记者采访到不宜见报的信息编为内部参考,只印十来份,市委常委每人一份,使他们了解一些别的渠道上不来的市情。市委领导对出版的每张《潍坊日报》都要看,发现问题及时指正。

市委也很重视记者采访到的信息。年1月初,报社记者到寿光采访马亮英拦惊马救人的事迹,感到此事迹甚为感人,市委常委会上要我们汇报了马亮英的英雄事迹和采访情况,市委据此于1月15日作出《关于开展向马亮英学习活动的决定》。

分批考察人才,框架机构完善

报社的队伍像滚雪球一样,是一步步壮大起来的。我们三个副总编辑到位后,就研究了报社工作人员问题,第一批先将各县委报道组的骨干力量调入,我们大约拟定了12人的名单,因对他们从各方面大都了解,未挨个去考察,向宣传部汇报并经同意后,于3月29日下午将名单送到组织部。组织部完全同意,并表示,干部关系暂时不能调入的可先借用。记得市展览馆的冀全文是最先借进报社参加筹办工作的。

第一批人员名单报上去后,又物色第二批。这一批我们作了认真考察,在筹办其他事的同时去考察人员。记得我分别与韩春圃、尹世炘到市直部门考察、协商调人问题,也与冀全文乘公共汽车到坊子砖厂了解宋贤的情况。4月23日起,第一批人员陆续到报社报到,暂住二所。报社所需要借调的第二批名单是5月25日报组织部的。第三批借调人员名单原拟18人,向宣传部汇报和报送组织部时,由于市里还要有人到即将筹建的电视台工作等原因,只批准了12人。此后报社的编采校对人员便通过考试,择优考察录用。

报社有了一部分工作人员,我们便大体分作几摊。报纸创刊后,我们才研究了中层编制报市编委,主要设办公室、总务科、总编室、工商部、农业部、文体部、美术摄影部等。并经过两三个月的工作实践,考察了每个同志的特长、业务水平和协调组织能力,7月16日由总编辑李思学出席的党委会正式研究中层领导人选报组织部审批。记得7月30日下午,我与党委有关同志跟中层负责人分别进行了谈话,此后各部室正式成立。报社的框架机构和人员初步完善。

协调解决工作地点,办公住宿皆在一起

报社最早借调的工作人员,住在二所的平房里,我和尹世炘住的房间兼作办公室。4月8日向市委常委会提出解决报社人员办公地点问题后,市委决定将工农路41号市机械局空出的办公楼划归报社,并行文下发有关单位。我们有了市委的决定,便努力把纸上的东西变为现实。房子的移交过程颇为曲折,市长邵桂芳亲自出面协调,4月29日下午机械局和报社办理了交接手续,由市财政局和事务管理局监交。经过一番修葺粉刷,5月16日,报社人员便由招待所搬进了近平方米的四层办公楼,办公住宿皆在这个楼上。

随着报社人员的增加及家属调入潍坊的渐多,报社人员住房问题迫在眉睫,那时尚无广告收入之事,只好向市财政伸手要钱买房,在早春园市场对面买了30户商品房,后来又在工人新村小区买了4户,部分工作人员有了住处,其余的还挤在办公楼的三楼上。我在办公楼上一直住到调走,于年底搬入市委党校居住。

全体奔赴济南取经,经试水后正式创刊

我和绝大多数报社的采编人员一样,虽然为报刊写过不少文章,但对报纸版面的编排却一窍不通,只好先学后干。年5月7日,我们三个副总编辑领着十来个编辑记者乘火车去了济南,到大众日报社、济南日报社参观学习,得到了两家报社的热情接待、教诲,去的同志都虚心学习,从编报程序到技巧一点一点地学,共学习一周的时间。这期间,我和韩春圃、尹世炘两位副总编辑拜访了省委宣传部、省新闻出版局及有关方面的领导解决了报纸的纸张问题(那时新闻纸还是按计划批给)。

根据市委批准的出版计划,年6月4日第一期试刊的四开四版的《潍坊日报》面世了,这期的稿件我都审过,由韩春圃副总编辑设计版面。报纸印出,报社人员甚是高兴,终于看到了自己的劳动成果!13日出了试刊第二期,此后出试刊第三期、第四期。6月26日召开编辑会议,评论四期试刊的经验教训,研究出创刊号的问题。经过一番紧锣密鼓地准备,在庆祝中国共产党63周年华诞之日,《潍坊日报》正式创刊了,套红的创刊号在兄弟单位和潍坊名人的祝贺声中飞向潍坊大地的各个角落,人们传阅着,为自己的城市有了报纸而兴高采烈。

刘保富

1
查看完整版本: 潍坊日报初创琐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