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
TUhjnbcbe - 2025/3/25 8:53:00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白癜风 https://wap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

记者王晓映金亦炜

一支全副武装的小分队,从4月到8月,穿梭于历史与现实之间。

出发时,我们知道,目的地是一段光荣璀璨的历史。亲历后,我们才发现,历史仅标注了她的时态,传奇才是时间打不败的存在。

我们跟随她去到了百年大党的青春时代,像少年一样勇毅,像尖刀一般锋利,在国统区吹响号角,在黑夜里竖起灯塔。每一篇文章都是一发炮弹,打赢了敌人,收获了民心,给出了答案,引领了航程。

我们跟随她一路驰行至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建设征程开启。我们不虚此行,无论在百年党史上,还是世界新闻史上,《新华日报》都是中国共产党书写的一段了不起的新闻传奇。

这段新闻传奇,引领我们深入到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基因与血脉。

这段新闻传奇,不负“建党精神”的每一个词。

把昨天的历史,变成今天的新闻。《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百年初心》融媒体系列报道,从年1月11日至年10月1日的《新华日报》中,解读了个版面、篇珍贵的新闻报道和文章。为淘洗出这些“金子”,每字的产出,背后都有超过0字的阅读。27篇主通讯,从4月11日交汇点首推到8月23日报纸终篇报道,总字数约12万字;29个短视频;此外,还有旧报翻录、花絮“彩蛋”等辅线副产品。我们在《新华日报》、交汇点新闻APP、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新华报业网等媒体平台同步开设专栏,立体传播、矩阵覆盖。

感谢读者,一路同行,时时与我们澎湃互动。

这是一次朝圣之旅,向着初心溯源。

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份全国性政治机关报,《新华日报》的故事,本身就是一次伟大的宣言,向世人宣告一张报纸的历久弥坚,一个政党的蓬勃发展,一个梦想的颠扑不破。在党百年华诞之际,用独家报史讲党史,是新华人的使命与职责所在。

毛泽东同志赞《新华日报》为“党的一个方面军”。极高的赞誉背后密码何在?

新闻史专家解读:第二次国共合作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要去国统区办一张日报。这是政治上的极大自信,自信我们在政治上有优势,在理论上有优势,我们的政治主张只要讲出去,必定会得到国统区民众的认同和拥护,自信我们会强过国民党。这就意味着,中国共产党到国统区去办报就是去战斗的。

报史专家惊叹:《新华日报》获得国民政府登记注册的“合法性”之后,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中共中央在武汉、重庆等“国统区”办报的同一时期,全国先后以《新华日报》为报名的大众传播纸媒共有十种版本之多,报名一致,骨干人员、办报风格、媒体功能、传媒属性等方面一脉相承,在抗击日寇侵略的前线或者大后方,极好地发挥了“战斗”的舆论媒体重要作用。这在世界新闻史上极其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

这样的业界奇观,吸引着我们。面对山一般的历史高度,海一般的浩瀚作品,围绕“解码百年初心”的目标,团队用新闻之眼打量、搜索,抽丝剥茧、聚焦核心。

这是一次宝藏之旅,实证着“建党精神”。

历史的物证坚硬,人物的叙述动人。做功课、定“攻略”、资料梳理、考证辨别、实地探访、人物寻找、专家访问……记者首先以“治史”的态度重读旧报,梳理老报道,在旧报堆里与无数大大小小的特稿、通讯、消息、社论等相逢,我们时时感叹:感谢新闻,她有穿透时间的力量!我们赴武汉、荆州、重庆、太原、阳泉、沁县、左权县、延安、苏州等地,重访重大事件新闻现场、寻访历史人物后代以及关联人。记者亲手触碰、调查、解析教科书级的历史,何其幸运。

“七一”是如何被确定为建党日的?记者调查中发现,毛泽东同志不仅在《论持久战》中率先提出“七月一日,是中国共产党建立的十七周年纪念日”,还将《论持久战》的讲演与写作作为献给建党和抗战这两个伟大纪念日的礼物,鲜有媒体报道这个事实。我们于6月30日在新媒体推出《为什么毛泽东把〈论持久战〉作为献给“七一”的礼物?》,7月1日在报纸推出《〈新华日报〉的七一刻度》,讲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史。

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纪念日这一天,“建党精神”经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在全国刷屏。

对照总书记对“建党精神”的阐释: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号角”之旅的挖掘收获,字字千钧,处处吻合这32字。

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新安小学学生回信公开的当日,我们独家梳理出《新华日报》当年对新安旅行团的报道,推出《总书记为啥点赞?从80多年前的新闻里认识“新安旅行团”》,历史报道与时间节点有了最具新闻性的结合。《新华日报》最早提出“党性和人民性统一”的论述,记者梳理出了这一重要理论的前后发展。摄影名作《我送亲人过大江》背后,还有摄影师对渡江战役、南京解放的全程记录,不少都可载入史册,记者如获至宝……

主线盛放不下,在系列推进过程中,我们专门辟出了一条辅线,收纳各类“宝物”,如《新华日报》华北版烈士的悼念文章专题、《星洲日报》记者黄薇撰写的《悼念白求恩大夫》、《新华日报》抗战胜利“号外”特辑、邹健东镜头下的南京解放、渡江战役“连环画”……

这是一次传承之旅,汲取着精神谱系的养分与力量。

和83年的历史对话,团队一半是90后。年轻一代用自己的方式拜会昨天,让人物和事件以丰富面貌进入新闻报道,力图对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天际线进行描画。

第一轮,70多个选题,历经调整筛选,最终确定27个。从报史与党史重要事件、重要人物的交汇点切入,选题中有耳熟能详的大事件,如皖南事变、日本投降、渡江战役等,也有鲜见报道的党史新视角,比如党怎样在国统区纪念建党、党如何通过《新华日报》促进民主党派创建等;有宏阔的时代风云,如《新华日报》如何在抗战中吹响号角,“新华方面军”和新四军“两个方面军”亲如兄弟、协同作战,《新华日报》向世界宣传根据地斗争与建设等,也有珍贵的个体事件,如16位新闻战士长江上殉难、郭沫若名篇《甲申三百年祭》在《新华日报》首发等;有高屋建瓴的思想路线梳理,如《新华日报》见证和记录党的抗日方针路线、“党性和人民性的统一”从这里萌生等,也有重要的历史节点,如《新华日报》的“七一”刻度、《号外》里的历史大事件等;有伟人身影,如“毛泽东为《新华日报》三题报头”“有恩来同志在”,也有普通人物的生动剪影,如战地记者陆诒亲历台儿庄战役、“我送亲人过大江”等;有壮丽的文学画卷,如既荟萃名家又让底层民众充分发言的新华副刊,也有舞台上的抗战,如持续4个年度、火爆山城的“雾季公演”。

在采访中激活历史与记忆,在写作与制作中锤炼历史之思、新闻之思。这一趟采写之旅,记者完成了用新闻重叙历史、最终实现精神认同的闭环之路。欣慰的是,我们从很多读者那里得到了共情。

83年既往,新华人走在新的赶考之路上。

传奇无限,力量永恒,号角催征。

1
查看完整版本: 号角催征解码新华日报老报纸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