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定位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经济日报生活便利化,全面小康的重要标
TUhjnbcbe - 2020/12/4 15:01:00
最好的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8月10日,《经济日报》刊登题为《生活便利化,全面小康的重要标志》的文章,报道交通现代化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该文是经济日报“读懂我们的全面小康”系列报道之一。以下是报道全文↓↓↓近年来,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智能化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活便利已成为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需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人工智能同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结合,从保障和改善民生、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出发,推动人工智能在人们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的深度运用,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今天,广泛的智能化应用已经成为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标志,渗透到人们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人们感受最直观的,就是越来越便利的出行。人们生活工作方式深刻变化的背后,体现了*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特别是“两新一重”建设投资的引领,让我们的小康生活有了更多深刻变化。从一票难求到说走就走,正是新发展理念的成功实践。

人们出行条件改善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究竟有什么关系?*的十八大以来,人民群众出行有了哪些改变?其背后的成功因素是什么?如何满足未来群众数字生活的新需求?就这些问题,经济日报记者专访了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副院长兼总工程师岑晏青。

智能化让生活更轻松

记者:创造更加智能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这一点我们已经有了深刻体验。比如人人都有的手机,除了通讯联系外,商务活动、旅行购物、监控管理等,都能一机办理,大大方便了群众生活,其中数字化出行让人们感受最深。请您谈谈交通现代化建设如何影响我们的小康生活?岑晏青:如果说交通基础设施的改善是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基础,那么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应用就是人民群众便捷出行的关键。以春运来说,国家发展改革委和交通运输部联合委托国家智能交通系统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开展的第三方监测调查结果显示,人民群众的出行距离从年的公里,增加到年的公里,跨省出行人数比例从37%增加到43%;出行方式也从以道路和铁路为主,逐步向空铁联运、铁铁联运、铁路+自驾等多方式的联程出行转化,互联网购票比例从年的67%上升至年的81%。这些数据变化的背后,充分体现出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化、智能化技术手段给交通领域带来的变化,便捷的出行让人民群众有了满满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便利出行是数字小康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交通信息化建设所发挥的作用主要体现为:

一是实时交通信息服务。最典型的是手机电子地图,百度、高德等手机电子地图服务已覆盖全国近个城市,用户规模突破7亿人,基于手机电子地图提供的交通信息服务,已从单一、静态的路径规划,逐步扩展到实时路况,以及方便出行的停车场、餐饮、酒店等智能化推荐服务。同时,以航班信息和车次信息为代表的交通运输专业领域信息服务发展迅速。

二是出行全程“无纸化”和换乘便捷化服务。运输企业围绕旅客出行全流程需求,大力推行线上服务,实现出行全程“无纸化”。年春运期间,铁路推出快速进站、网上刷脸核验和候补购票试点,民航有家机场开通了自助值机和电子登机牌,32家千万级机场实现旅客值机安检、登机全流程电子化,公路已有98%的二级客运站实现联网售票。同时,上海、北京、天津等城市不断提升综合运输枢纽智能化服务能力,精心优化空巴通、空铁通、铁路无轨站、异地候车、站内换乘等便捷的旅客换乘服务举措,部署联程联运系统、出行信息指示系统等。高速公路通行费支付方式日益多样,

1
查看完整版本: 经济日报生活便利化,全面小康的重要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