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潮涌东南向海而生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喜迎百年华诞,为海洋强国培养大批人才图为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翔安校区
光阴匆匆,岁月荏苒。今年10月21日,由爱国华侨领袖陈嘉庚先生创办的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将迎来百年华诞。
一百多年前,陈嘉庚先生远渡重洋,艰苦创业,后怀揣报国理想,回乡创办学校。在目睹西洋发达而国内颓败的境况后,他把兴办教育、培养实业人才放在首位,深感“教育不兴则实业不振”。他以为,福建海岸线长,宜发展海洋经济,更从“开拓海洋、挽回海权、培育专才”的深思远虑,于年创立集美学校水产科,这是我国最早培养水产航海技术人才的摇篮之一。百年来,学校数易其名,辗转办学,但始终秉持嘉庚先生兴海济国的创校初心,以“诚毅”为校训,着力为海洋强国和福建海洋强省战略培养人才、提供智力支持。
作为全省唯一一所公办海洋类高等职业院校,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全面对接福建省海洋产业链,构建“大海洋”特色专业体系,创新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至今已培养了十余万名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蓝色工匠”。
深耕海洋,筑梦蔚蓝,奋进新时代,擘画新蓝图。在新时期发展进程中,学校“服务海洋、服务地方,依托海洋、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的办学定位更加清晰。
“我们将牢记校主办学夙愿,以百年校庆为新起点,坚守‘嘉庚红’发展底色,突出‘海洋蓝’发展特色,奋力开启百年海院高水平特色发展新征程。”学校主要负责人如是说。
因海创校办学“海味”浓厚
每年,余名学生从“嘉庚创校、以海立校”的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走向全国各地、世界五洲,他们大多服务于涉海产业一线,成为坚守海岸线的“蓝色工匠”。特别是在福建海洋渔业一线岗位上,约70%的人才来自该校,学校也因此在水产等行业享有人才培养“*埔*校”的美称。
海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海洋强省,海洋强国,人才是关键。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积极响应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战略,紧紧围绕国家海洋强国、福建海洋强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需求,坚定走好海洋特色办学道路,潜心培育海洋专才。
以优先发展涉海专业、重点发展工科专业、适时发展战略新兴专业,主动适应海洋产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原则,学校办学的“海味”浓——在34个专业中,有22个工科类专业,海洋产业相关专业占90%以上。在“金平果”发布的年全国高职院校专业竞争力排行榜上,学校渔业类位列分专业类竞争力全国第一、4个专业均列全国第二、11个专业进入全国前五。
近年来,学校还拥有3个教育部“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10个省级重点专业、7个省级特色专业和2个IEET认证专业、4个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形成了国家、省、市、校级教科研课题项目40多项,产出发明专利及软件著作权80多项,“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全校专业教师的8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学校始终在治学过程中秉持弘扬嘉庚精神,培育学生诚信坚毅的品格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仅强调塑造学生吃苦耐劳的品质,还在校内形成了龙舟和帆船运动、诚信早餐、爱心基金等为代表的“嘉庚精神”文化品牌。一批优秀校友在一线岗位展现了海院人的可贵风采——水产养殖专业的优秀校友王云耕耘在水产科技推广第一线30余年,研究推广先进渔业养殖技术、促进渔民增收,被评为全国十大海洋人物、全国农业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轮机管理专业校友林文渊从普通操作工做起,发展成笔记本电脑喷漆行业世界第一的企业领头羊后,不忘回馈社会,设立助学基金帮助贫困学子圆梦,被福建省教育厅等单位评为“福建省最美资助人”……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声誉持续提升,连续五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均达到95%以上,用人单位对学生质量的满意度达到%。还先后获得教育部国防教育特色学校、省级文明校园等荣誉称号,是福建省示范性职业院校、福建省创新创业创造教育示范院校、福建省示范性现代职业院校,获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协同育人创新培养蓝色工匠
在办学过程中,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服务海洋、服务地方”的办学定位,坚持“亲近产业、融入企业”的办学模式,与*、校、行、企、所携手,协同育人。
学校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开展战略合作,在翔安校区投入万元资金共建“海洋生物产业化中试技术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中试平台中拥有的大型设备和高精尖仪器,都是生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领域的代表性装备,设备种类比较齐全。”海洋三所洪专教授介绍,依托该平台,学校设立了“海洋生物应用技术协同创新班”,将海洋特色专业建设、海洋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三创型”蓝色工匠培育紧密结合。创新班开设了前沿创新技术、前沿实验技术,以及高精尖仪器设备操作等课程,由校内老师和海洋三所科研团队联合授课,特别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以科研项目助理的身份直接参与到各种科研项目中,大大提升动手能力,在就业后能快速适应相关岗位需求。目前,该创新班已培养了两届共60名学生,已在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亚热带植物研究所等科研单位,以及厦门和周边地区生物科技型企业实现了高质量就业。
持续拓展“资源集聚、借帆远航”的办学格局,学校坚持开门办学,与自然资源部第三海洋研究所共建“海洋科考安全综合技能培训基地”,与国家渔业船舶检验局共建“渔业船舶验船师培训基地”,与国家南方海洋研究中心共建全国首个海洋创新创业基地——南方海洋创新创业基地等。学校还与福建省远洋渔业促进会、福建水产学会、福建航海学会等省级行业协会开展校行企纵深合作;与福州罗源县、漳州云霄县、诏安县、厦门市翔安区等福建省沿海地区进行全方位战略合作;与厦门理工学院、宁德师范学院、厦门工商旅游学校等院校开展校校合作;与友达光电、厦门航空酒店等企业探索协同育人的“二元制”“协同创新班”等多种培养模式……
近年来,学校还搭建国际交流合作平台,探索实现“蓝色工匠”国际化服务。自年起开始招收“一带一路”沿线的泰国、越南等国的留学生,成为我省第一所招学历留学生的公办高职院校。此外,校企协同合作也积极回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近期,学校正与涉海龙头企业宏东渔业合作筹建“中国水产非洲教育培训中心”,将携手把中国的水产技术、行业标准及“三创型”蓝色工匠培育模式输出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服务社会办学成果惠及海内外
在厦门海洋职业技术学院,福建省智慧渔业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内的智慧渔业管理系统中央控制中心平台犹如一个“智慧大脑”,高效智能地为国内水产养殖主产区,及东南亚、南美洲等国家的渔业养殖户提供服务。
远在漳浦乃至海南、江西等地的养殖海域上,水质参数、气象环境参数、视频监控等养殖数据通过该系统,实时发送给养殖户和中央控制中心平台,平台软件自动统计、分析数据,当某一养殖池有异常情况时,系统自动启动声光报警设备。学校内的专家可以实时查看养殖池情况,指导养殖户进行水质调控、病害诊断等操作。
智慧渔业实验室负责人魏茂春副教授介绍,他们通过研发生产水产养殖智能化设备和应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为养殖企业建立水产养殖数字化管理平台和安全保护屏障,促使水产养殖摆脱传统的“靠天吃饭”模式,向工业化、标准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大大节约了养殖的人力、电力等成本,提高养殖效益。目前,这套系统在国内外推广应用面积已超过30万亩。
依托海洋、立足福建、面向全国、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区域,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始终传承陈嘉庚先生的深厚乡情,将学校发展与地方发展相融合,以海洋特色专业优势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助力新时代新福建建设。
年至今,依托水产养殖新型职业农民大专学历教育平台,学校面向23个省级贫困县招收了超过0名学员进行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还为福建省培养逾名农村致富带头人。一大批蓝色新型职业农民从这里走出,助力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在教育部第二届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评选中,学校的“新型职业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入选,成为福建省唯一入选高校,新型职业农民毕业学员陈志仁、李吉明还获得了全国农业劳动模范称号。
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