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直销上海
一辆装了30吨蔬菜的载重货车,开出芒市宏聚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蔬菜基地,驶上国道。“车上有我种的甜玉米,没想到能卖那么远!”当地村民岩吞洼说,“从前,我家就两亩地,种点土豆,挑去镇上街市卖,每公斤才卖5角钱。”两年前的岩吞洼,干活总是提不起劲头。自从两年前宏聚公司进村,带来新菜种,还签约包销,这名傣族汉子变了。“新种的土豆,今年每公斤卖8元。无筋豆能卖十几元!我现在承包了16亩地种菜。”尝到了甜头,岩吞洼干劲十足。宏聚公司董事长杨宏俊接话:“即便市场行情不理想,就算每公斤卖三四元,我们给农户还是8元保底价。”杨宏俊刚去了趟上海,向行家请教加工南瓜泥、土豆泥新设备的标准,“深加工,农产品附加值才更高”。“打入新市场不容易,以前不认识人,哪敢开拓上海的市场啊!”杨宏俊指着上海青浦区援滇干部——芒市市委常委、副市长季春华告诉记者,“全靠他们,从认路住店,到找专家、研发新品种,现在西郊国际——上海最现代化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有了宏聚档位,我们的外销菜90%都运往上海。”他又指了指岩吞洼:“那头是上海市场,这头是多户芒市农民,建档立卡贫困户一开始有多家,现在还剩家。”虾蟹上了品质
芒市风平镇法帕村拉牙村民小组,建档立卡贫困户冯三过哏一大早就跑到水田照看沼虾。雨水丰沛,正长第二茬水稻。“一亩田投尾小虾苗,亩产50公斤,成活率90%以上。”他抄起一网虾,很满意。稻田养鱼虾,在当地常见,但过去产量低。上海青浦区干部怀向*本就在江南水乡主抓农业,到德宏州陇川县扶贫办挂职后,为农副产品牵线搭桥驾轻就熟。红线一牵,上海海洋大学马旭洲副教授实地开展指导,来德宏讲授养殖技术,稻田养殖盘活了。“你看,这虾又大又鲜,当地都不够卖。”冯三过哏加入村养殖专业合作社,一天能拿80元工资,“一万多尾虾呢!过两三个月,水稻开花,两头丰收!”晚上闲了,冯三过哏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