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9日—10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名家圆桌之“思想与学术40年”暨《京师文化评论》发刊式在北京师范大学英东学术会堂第二讲学厅举行。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赵汀阳研究员、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杨国荣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高全喜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张曙光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学研究所张曙光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清史研究所杨念群教授、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秋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贺照田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执行院长喻国明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杨早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马勇研究员、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贺来教授、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教授、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盛洪所长、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晏辉教授、《新华文摘》杂志社副总编王善超、《读书》杂志社主编祝晓风等专家围绕“思想与学术40年”进行了深入研讨。
9月20日,《中国社会科学报》以“实现学术与思想的良性互动”为标题进行报道,全文转载如下。
中国社会科学报讯(记者段丹洁)近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文化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名家圆桌论坛之“思想与学术40年”在京举行。来自不同学科的学者,对年以来的我国思想与学术发展进行了回顾,在即将到来的改革开放40周年时间节点上,进行跨学科的思想交流与碰撞。
北京师范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张曙光表示,改革开放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中国社会思潮整体上转向求真务实。当前要加强现实选择中学术研究的深入和思想性的提升,要将道德、信仰建设与现代理性、法治结合起来。
“真正的思想应当有足够的学术基础支撑,真正的学术也应当支持引领思想的价值取向,二者良性互动的基础是立足动态的现实生活。”华中科技大学哲学研究所所长欧阳康表示,近4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在经济、*治、社会、文化等方面发生了飞跃性进步。
华东师范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杨国荣说,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学术与思想具有不同侧重。比较而言,思想更多地涉及社会领域中价值取向和价值选择,学术则更为注重事实的把握,与之相关的是理论性研究与经验性研究的分野。杨国荣通过对20世纪80年代、90年代以及21世纪以来中国学术发展的特点进行对比,提出应从史与思、技与道、中西之学的互动等角度扬弃思想与学术的分离,使之走向统一。
回顾近40年来中国文学的思想资源以及其在社会中的传播与接受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副研究员杨早认为,文学经历了一个从中心走向边缘,而后借助市场力量走向分众消费与多样共生的过程。在泥沙俱下的多样化写作之中,已经有不少作者开始注重文学作品中思想资源的引进与转化,从而实现新型的思想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