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近期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很多人的反应是“哦,那个00后小美女武亦姝”。
不过小南君今天说的不是她,而是《诗词2》的主持人——董卿。
“没想到她的文化底蕴如此深厚。”这是大多数观众看《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时对于董卿的表现所发出的感叹。你知道吗?这位央视当家主持和嘉兴的渊源颇深,她虽出生于上海,学生时代却是在嘉兴渡过,而且,她还是咱嘉兴报业人的女儿哦,她的父亲就是原嘉兴日报副总编辑董善祥。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董卿在《诗词2》中的表现↓↓
第三场中,当台下专家探讨李贺的诗词,抛出“天若有情天亦老”,她脱口而出:
月如无恨月长圆。
紧接着,又来一句:
天若有情天亦老,世间原只无情好。
第六场中,百人团中有选手用诗词来创作歌曲,一老一小倾情演绎。
台下的董卿被时光交错的父女情所感动,随后便送上自己非常喜欢的一首叶赛宁的诗《我记得》:
当时的我是何等的温柔,我把花瓣洒在你的发间,当你离开,我的心不会变凉,想起你,就如同读到最心爱的文字,那般欢畅。
第八场中,百人团中有一位选手的父亲是盲人,从小父亲用口口相传的方式教他诗词,父亲自己也一直保持着阅读盲文书的习惯。
董卿由此便想到了阿根廷著名作家博尔赫斯的经历,随口便念出了他的一首非常著名的诗:
上天给了我浩瀚的书海,和一双看不见的眼睛,即便如此,我依然暗暗设想,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
这一场结尾,也就是第八期擂主争霸赛结尾,攻擂者遗憾离场,董卿送给攻擂者一句陆游的诗: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死如丹。
不仅诗词,董卿的语言表达能力,尤其是点评及总结能力方面也令人钦慕,知识储备扎实,名言警句信手拈来。
第一场中,面对断臂女孩张超凡,董卿这样说:
我们每一个人都不完整,只不过有些是看得见的残缺,有些是看不见的,用乐观、坚强,勇敢追求一颗完整的心灵和完整的精神世界,是值得钦佩的。
第三场中,她注意到百人团中有一位年纪稍长的老大爷,穿着打扮与年轻选手人大相径庭。
董卿了解后,说:
一位只读过四年书当了一辈子农民的大叔,那诗啊,就像那荒漠中的一点绿色,始终带给他一些希望,一些渴求,用有限的水去浇灌它,慢慢慢慢地破土,再生长,一直到今天。所以即便您答错了,那也是在我们现场最美丽的一个错误。
第七场中,选手王轶隆在现场得知母亲癌症恶化,决定离开节目,回家照看母亲。
王轶隆离开时,董卿祝福他说:
所谓父女母子一场,终究有一别,就让我们一起怀着倒计时的那种心态,珍惜在一起的日子。这是一个空缺,但更是一个圆满,希望王轶隆的妈妈早日康复。
现场的董卿,正如网友发出的感叹:真是气质美如兰,一颦一笑,一字一句都散发着魅力!
选手王若兮赞美董卿,引用了张潮的《幽梦影》中的诗句:
所谓美人者以花为貌,以鸟为声,以月为神,以柳为态,以玉为骨,以冰雪为肤,以秋水为姿,以诗词为心,吾无间然矣。
如此教科书般的夸奖,董卿听了都不好意思了!
康震老师竟在旁边起哄,让董卿“走两步”,哈哈~~
有网友看了这期节目后,都开始用诗词试着夸董卿:
很多人被董卿的才华所折服,这个节目让董卿收获了大量粉丝!
比赛视频戳这里↓↓
(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你知道董卿的文学修养为什么会有今天的高度吗?
名校修习古典文学在上海工作期间,董卿很少出门,电视也不看,就在家读《红楼梦》(旧版新版)、唐宋诗词。后来,董卿考了华东师范大学的古典文学专业研究生班,她说,小时候每到寒暑假的时候妈妈都会给她开书单,让她读书,全是《红楼梦》、《简-爱》、《茶花女》这样的名著。
华师大的丽娃河孕育文人无数
严苛的文人父亲
据了解,董卿的父亲董善祥先生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年退休前曾是嘉兴日报社的副总编,分管新闻编务,也曾在嘉兴市委担任过秘书,可见文学功底十分过硬。这样一位文人父亲,对董卿从小严厉管教。
据董卿讲述,“我爸爸有一句名言,马铃薯再打扮也是土豆,他说你每天花在照镜子的时间还不如多看书”。此外,爸爸还不让妈妈给董卿做新衣服,认为女孩子不能过多心思放在穿衣打扮上。
董卿稍微能识字了,父亲就让她每天抄成语、抄古诗,还要求大声朗读并且背诵下来。稍微大一点,又让她抄古文。
董卿与父亲
父亲为何对自己采取这样的教育方法,董卿直到长大后才慢慢理解。
董善祥先生从小生长在农村,生活十分穷困,其父亲英年早逝,母亲在年龄很大时才生下他,母子二人相依为命。“我父亲每天上学之前,都要先到池塘里抓鱼、抓虾,跟着我奶奶到集市上把它们卖掉,挣些生活费再去上学。”董卿曾在回忆采访中说。
高中时,董善祥先生问学校的老师,我应该考什么大学?老师说,你这么喜欢文科,就考复旦大学新闻系吧。”当时,董善祥先生并不知道这座名牌大学的名牌专业有多难考,倾尽全力后,最终考上了。董卿的父母双双毕业于这所高等学府。
董卿与父母
“我爸爸自己的经历,让他特别笃信一点,就是人的命运要靠自己改变,一切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他就是这么一步步走来的,所以对我也有着这样的期望,觉得你一定要好好读书。”董卿说,父亲是个很严谨、很坚忍也很善良的人,很庆幸自己身上继承了他的这些优点。
董卿出生在上海,后来随父母辗转于安徽淮北和浙江嘉兴。董卿的学生时代是在嘉兴度过的,年嘉兴一中毕业。嘉兴自古人杰地灵、才俊辈出,文学巨匠茅盾、漫画家丰子恺、国学大师王国维、弘一法师李叔同、诗人徐志摩、翻译家朱生豪等,这些在文学界享誉海内外的名字都是嘉兴这座江南小城孕育的。
从小培养的深厚文化底蕴是董卿走上央视主持舞台的资本,但能坐稳央视主持一姐的位置,靠的还是自身坚持不懈的努力——
在嘉兴生活期间,
她萌生出了当演员的梦想。
年,考入浙江艺术学院的表演专业。
可是很快她就在学校里感觉到了自卑:
“那时,班里的同学一个比一个漂亮,她们的形体表演也都很出色,老师让我们学做芭蕾的基本动作,大家都做得很熟练也很优美,只有我跟不上节拍,最难过的还是每个周末,周围漂亮的女同学都有男生追求。”
于是,她发挥自己博闻强记的特长,
在擅长的文化课上与人一较高下。
大二的时候,形体和台词也渐入佳境。
下课后,她就在宿舍里不停地看书,
她说:
“我始终相信读过的所有书都不会白读,
它总会在未来日子的某一个场合,
帮助我表现得更出色。”
年,浙江电视台招聘主持人,她陪朋友去考试,顺便自己也考了一下,
没想到意外地就被录取了!
两年后,她又被上海东方卫视录取。
其大气的主持风格,娴熟的英文,
让她一举夺得,
年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项:
“金话筒奖”!
年,有人邀请她加入央视,
当时她在上海卫视的地位,
已达到一定的高度,生活过得很惬意。
如果选择中央电视台意味着要从头再来。
经过深思熟虑后,
她以巨大的勇气离开上海,
正式进入了竞争激烈的中央电视台。
她以一个初学者的姿态,
在央视重新开始学习和努力。
主持青年歌手大奖赛时,
她每天都会提前几小时,
去现场和每个参赛选手聊天。
为的就是能将选手身上的闪光点表现给观众。
为了保持完美的形象,
防止坐着把裙子弄皱,
她都是跪在椅子上等待和观看的。
有一次她不小心摔伤了,
但她坚持录完最后一个镜头,
医院住院治疗。
她还坚持做节目一定要做出品质:
“我是个较真的人,做人做事都要出品质。采访中没有挖掘到有价值的东西,就会感到沮丧和不安,很怕对不起观众。”
她央视一姐的名号可不是浪得虚名,
主持人有的时候会遇到突发状况,
没时间打草稿,要随机应变,
而她凭借自己的机智和渊博的知识,
完成了许多次经典的神救场。
年春晚的首次彩排中,青年美声歌手王莉在上场的时候不慎摔倒。面对这一突发状况,她临场发挥,说了这样一段话:“刚才歌手王莉不小心摔倒,好在没影响到她的演出。其实春晚就是这样一个舞台,能站在这里的都是最优秀的演员,大家都是摔倒了又爬起来才走到这里的!”这段话落落大方,又饱含哲理!
年欢乐中国行元旦特别节目中,当接近零点时,现场时间突然出现了两分半钟的空档,导演马上安排她救场发挥。当她开始大方自如地自由发挥时,耳麦里突然出来导播的误判:“不是两分半钟,只有一分半钟了。”她连忙调整语序,准备结束语,而此时,耳麦里再度传来更正:“不是一分半,还是两分半!”她临危不乱,走到舞台两头给观众深深鞠了两躬,用“欢乐的笑”、“感动的泪”、“奔波的苦”等诸多排比句即兴制造了一个又一个赏心悦耳的“感谢”。肢体停顿让她在紧急中控制住了节奏,加上流畅的语言表达,铸就了这个“金色三分钟”,也成为了主持学上一个完美的案例。
上台的时候从容不迫,
深厚的主持功底让她游刃有余,
动情时自然不做作,
说话时不喧宾夺主,
台风大气婉约,
令人陷入她的魅力中,无法自拔。
年起,她连续8年被评为央视年度
“名、优播音员主持人”。
年起至年,
连续担任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
元宵晚会及其他重大晚会的主持人。
她给大多数观众的印象是:
知性、大气、沉稳、老练。
其实,她也有十分可爱的一面~
比如说比萌萌的兔耳朵
高兴的时候还会蹦蹦跳跳
她的家里最值钱的就是她的那套音响。
每天早晨起来,
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开启音响,
听一听自己最爱的古典音乐:
“古典音乐能像海纳百川一样,
包容和消化人的所有情绪,
让你的情感在其中收放自如,感觉很美妙。”
她说:
“生命的意义在于开拓而不是固守,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该失去前行的勇气。”
于是,年4月16日,
她暂别央视,
以美国南加州大学访问学者的身份,
赴美进修......
如果她没有努力,
就无法成为一个优秀的主持人;
如果她没有努力,
就无法被人赏识进入央视;
如果她没有努力,
就不可能登上春晚舞台,
一切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是她藏于人后的无数心酸,
努力,还有勇敢,
才让她收获了如今的鲜花和掌声。
董卿主持作品汇报公演资料视频↓↓
(千万注意请在WIFI环境下观看)
附:董卿的启蒙老师在董卿艺术硕士毕业汇报晚会上的寄语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朋友们,我和我的老伴受董卿之邀来参加她的硕士毕业庆典活动,十分高兴,我是来自浙江嘉兴市文联艺术所的一个退休多年的文艺老兵,嘉兴是个地级市,地方不大,但它是董卿在艺术道路上起步的地方。十九年过去了,她在艺术上稚嫩的开始至今让我历历在目。记的她去上艺校报到前,我把她和她父亲请到家里跟他们说这个一条很艰难的路。如果你只是想找个工作将来有口饭吃可能不难,但如果你要把它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有所成就你要准备好付出代价。我还特地告诫她,入学以后要专心致志地学习,不准谈恋爱,每学期回来向我汇报学习情况,她倒是很听话的,有一次她放假回来看我,我问她,你谈恋爱了吗?她说没有,我们班里只有一个男生。(董卿插话:你您记错了还是我骗您,我们班上有九个男生。)我一听放心了。快20年了,我只是她的一个启蒙者,作用有限,打个比喻就像女孩子学打毛衣,我只是给她开了个头,后来她把毛衣打的花团锦簇成为艺术品,那是她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在各位专家老师系统地教导下成才,在领导朋友父母的关爱扶持下前行,是在亿万观众的呵护下成长,董卿不是天才,所谓天才,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读书罢了,这是鲁迅先生说的。董卿是靠勤奋走过来的。老舍先生也说勤有功,我也相信这样一句话,时间和耐心能够将桑叶变成锦缎,董卿是这样做的,近二十年的时间,她一路起来,经历了多少酸甜苦辣,只有她自己知道,她能够取得今天的成就,我由衷的为她高兴,祝她事业有成,学业有成。今后的路还很长,祝福她在未来的征程中能够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彩。是啊,不管她这条路还有多长,我相信在董卿今后的艺术道路上她能够继续勤奋上进,我也永远记得她,那个16周岁半的小姑娘。谢谢董卿,谢谢她的父母,谢谢诸位老师,谢谢大家!
董卿回嘉兴主持“德艺双馨电视艺术工作者颁奖晚会”
附:年7月嘉兴日报记者对董卿的采访:
记者:你获得过两次金话筒奖,其他奖项更是不计其数。很想知道,“德艺双馨”这个荣誉,在你心里占有多大的分量?
董卿:我很看重这个奖项。相对于金话筒奖等专业奖项,这个奖是对你艺德的一种认可,我很荣幸能获得这个奖。有艺有德,才能走得更远。
记者:年春晚前我电话采访你时,你说对主持人这个工作,已到了飞蛾扑火的狂热。平均两三天主持一台节目。听说你一年至少有小时是在飞机上汽车上度过的,拿你爸爸的话来说,“人在旅途”。那么辛苦那么累,你有没有过退缩的时候?
董卿:我一年的工作量保持在台左右,其中一半节目在外地,旅途奔波劳顿,几乎没有喘息的时候。像今年8月份,从8月2日到8月27日,我要飞8个城市(做节目)。
每次节目做好后,常有人说,你更了解我们的历史文化。其实这是我经过很艰苦的准备得来的。每次一到当地,我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看资料,强化记忆,熟悉当地的情况。很多时候,我会碰到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困难,但不管如何,我都会一一克服,绝不允许自己在上台时有半分流露,主持时努力做到流畅自然。
记者:盛名之下,你的一举一动特别受人
记者:这几年,工作那么忙,你仍不断进修、充电,听说今年4月份你上海戏剧学院艺术硕士毕业,毕业汇报演出获很高评价?
董卿:(语调轻快起来)那是人生值得纪念的时刻。我的毕业汇报节目是《一堂课》,整整三个小时,掌声不断。特别温暖、愉快、感动。主持人专业汇报,不像舞蹈,声乐,表演,戏曲,有非常具体的节目,主持人就是串联这些节目的,串联也能够成为一台演出吗?我想了很久,很感谢我的许多同行,为我出谋划策,我把近几年在央视主持过的节目编成了《一堂课》。《一堂课》让人感受到了主持人的魅力,也给上戏的毕业主持人创造了一种新的形式。
《一堂课》主要分三部分,分别是青歌赛(即央视青年歌手大赛——编注)、大型晚会(即春晚、抗雪灾、迎奥运等)和常态栏目。汇报演出整个过程有嘉宾注解、课间休息和现场问答等环节。像青歌赛由张泽群和徐沛东注解。其间我还邀请了嘉兴市文联艺术研究所的袁*老师夫妇,他们是我艺术道路上的启蒙老师。大家一起回忆19年前的我。高中毕业前,我留很短的头发,像个男孩子,每天骑着自行车赶到吉运桥的桥洞那边上台词课。现在吉运桥还在吗?(董卿沉醉在美好的回忆中,记者给了她肯定的答复。电话中她笑了。)现场问答,*和师生进行了很好的互动。整个节目内容非常丰满、充实。
记者:你觉得上戏的学习对你的业务有哪些方面的提升?
董卿:上戏MFA(艺术硕士)的学习,最主要是给已有艺术实践的人理论上的提升。平时我们很少有时间进行艺术梳理,读书时就有了这个机会。老师会把我们做的节目录下来,进行课堂讨论,阐述事先准备、现场应对,同学们可以分析好坏,是特别好的教学。不仅做,还会去思考。因此,几乎每周,再忙我都会飞回上海,前后学了两年半时间。
记者:你的爱读书给我印象深刻。听你爸爸说,你没有一天是凌晨1点以前睡觉的。请问你的看书时间哪里来?
董卿:晚上。睡觉晚,一部分原因是因为读书。一般来说,我忙完回到家是晚上10点半到11点半。夜里12点到1点是我的看书时间,已经形成习惯了。正如有些人喜欢上网,我喜欢看书。
记者:年采访你时,你坦承自己对爱情一直渴望,但感情是一片田,需要时间耕耘,而你没有时间。在你心里,似乎事业比什么都重要,现在你还是持这样的观点吗?
董卿:每个人对情感都有正常的向往。相对我来说,工作要占更重的比重。
记者:记得前几年一年中你一般春晚和妈妈生日才回家,这几年你回家的次数好像多了?
董卿:对父母我的愧疚很重。我越来越意识到,对父母的关心光是停留在口头上是不够的,还是要付诸行动。所以如果有空,我会尽可能回去,陪陪他们。毕竟他们岁数都大了。
记者:非常感谢你百忙中抽出时间接受采访。
董卿:哪,不用。谢谢你。
via.全媒体主持、德国优才计划、慈怀读书会
本期新媒体编辑毛晓宇
董卿在台上展现给大家的每一分精彩,都包含着她台下不懈的努力和坚持,这其中的辛酸和泪水,只有她自己知道......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